李恪真的有帝王之才吗

生活经验08

本文目录

  1. 公主高阳和吴王恪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
  2. 大唐的周王最后是皇帝吗?
  3. 李煜是李隆基的什么人?
  4. 李煜是不是李渊的后代?
  5. 为什么说李世民贪儿子的功劳?

公主高阳和吴王恪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封吴王。李恪的母亲杨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从这个意义上讲,李世民事实上是隋炀帝的女婿。。。杨妃非常漂亮,因此也很得皇帝的宠爱,吴王李恪从小也很懂事,讨唐太宗喜欢,特别是他武艺精通,又喜欢阅读兵书,唐太宗说:“他最像我!”但是由于他有炀帝的血统,因此无法继承大统。高阳是李世民的十七公主,同样,她也是庶出。但是她就很不像话,非常愤世,甚至给丈夫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带绿帽子,与一个和尚通奸。后来太宗病逝,高宗继位,她又同他人谋反,最终被平定后杀。同时这也连累了吴王李恪,李恪及母也不得不“陪伴先皇”去了。但是李恪绝没有参与谋反,长孙无忌将他们强压致死!

至于说到他两人的感情,我们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除兄妹之外无他!!!因为史籍上找不到任何他俩不正当关系的语句。有可能因为都是庶出,所以感情稍微亲密一些。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李恪真的有帝王之才吗,第1张

由于大唐的开放盛事,这个开放是我们今天想象不到的,所以很多文人笔墨愿意在这个地方做些文章,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还是要以正史为主!

大唐的周王最后是皇帝吗?

《骊歌行》周王历史原型是谁?没有当皇上!

大家都知道,这部剧的故事背景是唐太宗时期,周王是皇帝的儿子,却不是嫡子,因此不受重视。实际上,周王的原型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李恪。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也是李世民的杨妃,从小李恪聪慧勇敢,深得李世民的喜爱,被封为长沙郡王,后改封汉中郡王。

李世民登基后,李恪晋封为汉王,后来拜为司空,其实也是很受重视的。直到房遗爱某方之案发生,李恪受到牵连,被长孙无忌所害。但是后来才证明了,李恪没有参与谋反,他是无辜的,神龙元年才得以沉冤昭雪,恢复了爵位。

李煜是李隆基的什么人?

两人没有关系。

李隆基即唐玄宗,先天元年至天宝十五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

李煜是南唐后主,是李璟的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是不是李渊的后代?

李煜是李渊的后代,李煜是魏王李恪的子孙后代。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635年病逝。

为什么说李世民贪儿子的功劳?

唐太宗英明一世,可惜他没有选好接班人,终于造成武则天之乱,在唐宫搅出一番腥风血雨。

固然,李世民不该选“逆反青年”李承乾,不该选“阴毒后生”李泰,但是最终选择柔弱不明的李治作为接班人,显然也不是一个好选择。于是有人就想,如果李世民选择第三子李恪为接班人,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之所以大家觉得选李恪为接班人更好,是因为李世民曾评价过李恪“英果类我”,也就是说,李恪像他李世民一样英武果敢。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打算废了李治,立李恪为太子。但因为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李世民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李恪的生平,其实可以发现,他在当藩王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作为。反而是因为耽于游猎,不顾及老百姓的庄稼,被罢官。后来虽然李世民派权万纪给他当长史,权万纪相当厉害,他才有所收敛,但这主要是权万纪的功劳。从这些地方,实在看不出来李世民说李恪“英果类我”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世民之所以那么喜欢李恪,大约有两点:一是李世民一向舐犊情深,只要是他的儿子,他就喜欢。儿子犯了错误,往往责怪在别人身上。比如李恪犯了错误,李世民不说李恪不对,说李恪当时的长史柳范不对。二是李恪相对于李承乾、李泰来说,知错能改。

那么,李恪如果真的当了皇帝后,就一定是个好皇帝吗?我看未必。就说他知错能改这一点,也是因为权万纪很严厉,压住了,同时他已经吃过一次亏,害怕李世民再次责罚他,才不敢这样。原先给他当长史的人,也多次劝说过他,但他并不以为然。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没有了约束,他还会这样吗?这是值得怀疑的。

李恪一生并没有多么突出,后世却对他充满怀念。

后世对李恪很怀念,至少有两个证明:

一是《新唐书》在写李恪的时候,有意地隐藏李恪所犯的错误。《旧唐书》说李恪当初被罢官,是因为“游猎”。同时因为游猎破坏了老百姓的庄稼,才遭致罢官。但是《新唐书》在写这一段的时候,说的却是李恪和他乳母的儿子玩“博簺”的游戏。“博簺”是什么?《旧唐书》上并没有解释。但仅仅是玩一种游戏而已,其罪错,显然是比游猎破坏庄稼轻了很多。

但实际上,《新唐书》这样记载,不过是有意掩饰李恪的罪错而已。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先生考证,“簺”其实是一种打猎捕兽的设置。那么,李恪实际上也是在“游猎”,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二是南唐为了让国家显得正统,特地在李唐宗室中找了一个人来作为他们的“义祖”。他们找的人,就是曾当过吴王的李恪。要知道,李恪最终是被杀掉了,而南唐还要将他作为“义祖”,显然就是因为怀念,对他的一种认可。

那么,后世为什么这么怀念李恪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除了李世民说他“英果类我”外,还在于他确实死得很惨。

不得不说,李恪最后的遭遇,李世民是要负责任的。当初他决定不选择李承乾和李泰为接班人的时候,就不该冒然选择李治。选择了李治后,又对他不满意,想要选择李恪。而他想换成李恪,不找别人,偏偏找长孙无忌商量。找长孙无忌商量,不是白商量吗?长孙无忌怎么会同时把自己外甥废黜,选一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当太子?李世民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当时就对长孙无忌说,你一定要坚持不废李治,无非他是你外甥而已。李世民错误就在于,你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点,你就应该防范,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可以说,李世民想换李治最后又没换这一点,给了长孙无忌很大的刺激,让他如坐针毡。最后才利用房遗爱造反案,冤枉李恪,造成李恪被冤杀。

也正是因为他被冤杀,大家又都觉得他能力“不错”,所以千百年来,才那么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