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助理研究员与副教授有何区别?
副研究员与副教授的区别在于工作性质和方向不同,研究者以研究为主,一般不上课,教学任务不严格;教师有着严格的教学任务,但也需要进行研究,这两项任务的工作量通常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变化50%。
说通俗点是,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术,还要教一些学生,属于研究型和教学型相结合;研究人员只要“取得”学术成就,就不必对别人不理解的问题负责。副研究员或副教授是这类职称的副职称,研究教学任务数量等相关条件达到一定目标后,可晋升为正职称。
研究院研究员相当于什么职位?
研究院研究员是一个职称,相当于大学里的教授职称。助理研究员相当于大学里的副教授,在研究院里要想晋升为研究员和在其它领域里要想晋升正高的要求基本一致,也必须要参加本专业领域内的由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的答辩,经全体大便委员无记名投票通过方可晋升
助理研究员什么职称?
助理研究员是职称的一级,对应的是中级职称,也就是讲师。博士毕业到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中级职称。在高校应该讲师多一些,研究所的话就是助研。(职称:正高级:研究员、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副研究员、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中级:助理研究员、讲师、工程师;初级:研究实习员、助教、助理工程师)
讲师和助理研究员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个职称从等级上看都是中级职称,但不属于同一个职称系列。在高校常见的工程师、实验师,在中小学中常见的中教一级和小教高级,在医院里常见的主治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技师等,财会类的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等等都是中级职称。对于一般的中级职称,博士毕业可以直接认定,硕士毕业工作满3年也可以直接认定,本科毕业则需要从事相关工作5年才可以评定。但医药类、财会类等系列,需要先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才能认定。高校教师原则上需要先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才能评定讲师,但现在很多学校要求都没有那么严格。
可以看出来,以上职称系列从级别上都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所从事的职业和评定条件上。我们单说讲师和助理研究员。讲师主要是针对高校教师的,而助理研究员主要针对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的,前者需要具有教学、科研两方面的工作,其中教学是必要的,科研则可以用教学业绩来代替。而后者主要考察科研工作,对教学没有要求。不过,部分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为了让青年教师有更多时间从事科研工作,所以不要求教师上课,为了理顺岗位和职责的关系,一些高校把这类不上课的教师先认定为助理研究员职称。如果将来仍然不上课,那这部分人可以参评副研究员或研究员,如果将来有课上了,他们仍然可以直接评副教授、教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系列职称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种,其中自然科学类大家比较熟悉,社会科学类研究员除了在社科院内存在,还广泛存在于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中。大概在09年前,高校岗位聘用制度还没推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晋升除了职务晋升外,还可以评定职称,这就包括政工系列和高教管理研究系列(属于社会科学类研究系列),所以现在在高校里,还能看到很多领导都有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而很多科级干部则有助理研究员职称。不过,从09年开始,大部分高校陆续采用职员制,暂停了高教管理研究系列的中级职称评审(高级还可以评)。
总的来说,讲师和助理研究员的区别主要是在岗位职责上,不同的岗位走不同的职称系列。而两者作为中级职称,评审要求都不高,基本上到年限都可以认定或评上。
助理研究员是中级职称还是初级?
助理研究员可以说是专技八,九,十级的总称。
按照现行的专业技术职称管理制度,可以技术等级共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四个大的你。另一种是由高到低分为1~13共13个小等级呀。大等级和小等级的对应关系是:1-4级为正高级,5~7级为副高级,8~10级为中级,11~13级为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