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胡适的历史评价

生活经验026

本文目录

  1. 胡适历史评价?
  2. 胡适的历史评价?
  3. 历史对胡适的评价?
  4. 历史如何评价胡适?
  5. 怎样评价胡适这个人?

胡适历史评价?

胡适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

对于胡适的历史评价,第1张

在诗歌方面,从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开始,胡适在诗歌的语言、形式、诗体、风格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白话诗尝试。这是一场声势影响深远、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

胡适的历史评价?

胡适(1891.12.17-1962.2.24),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历史对胡适的评价?

胡适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开创了许多第一。充分肯定胡适的学术成就及其贡献是应该的,但肯定到什么程度,则又必须实事求是。我以为:“但开风气不为师,龚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开风气人,愿长相亲不相鄙。”

历史如何评价胡适?

胡适先生是温润如玉的民国大师,和晚清名满天下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同族,其祖上为李唐皇室,因避祸而改胡性。

胡适的思想比不上鲁迅先生,鲁迅以抨击暴政,唤醒民众为已任,先生以笔为投枪,一生都在战斗,一生都在进步,更可贵的是,他是中国革命的同情者,支持者。

怎样评价胡适这个人?

胡适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他年少成名,在陈独秀的《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而后回国,26岁就成为北京大学教授,比北大的学生大不了几岁,扛起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与陈独秀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但开风气不为师。首做白话诗,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在文、史、哲、考据、红学等方面皆有所成。

他在美国留学多年,美国在他的思想上刻下了烙印。他赞赏美国式的民主,不赞成激进的方式,最终与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同仁分道扬镳。

他是一个温婉的人。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里说,中国人的最可贵的品质是温良。胡适就是一个温良的人。他培养资助了很多学生,与人关系友善,很多人都愿意说“我的朋友胡适之”。在《觉醒年代》里,与陈独秀、李大钊最后畅饮话别时说“信仰虽异,友情笃深。仅就此点,弥足珍贵。”在后来陈独秀四次入狱时四次奔走相救。在李大钊遇难后与同仁发起公葬并建议立碑。

性格决定命运。温婉温良的性格决定了胡适维持了包办婚姻,也决定了他不是一名革命者,决定了他虽主张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虽不加入国民党,但难免妥协与合作。

性格决定了胡适与鲁迅的不同在于一名妥协者和一名革命者的不同。也正是他的温婉温良,面对鲁迅等革命者的抨击时,胡适非常大度,以“老僧不见不闻”的淡定,不急,不气,不理会,从不回骂。而在鲁迅去世后苏雪林大肆攻击鲁迅时,胡适告诫苏不要攻击鲁迅私人行为,并说鲁迅有其长处,说鲁迅的早年文学作品和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试问,这样的气度有几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