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ap去极化什么意思?
ap包括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阶段,对应于图像上的上升支与下降支。ap有两个特点:可扩布性和“全或无”现象。
当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顺浓度差经通道内流,膜内电位升高(指实际情况,而非指绝对值大小),当达阈电位时,引发na+内流大量增加,导致膜内电位迅速升高,且超过膜外电位近30mv(超射),此为去极化过程。
继而k+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直至原先rp的水平,是为复极化过程。这种在刺激作用下,在rp基础上发生的膜两侧电位的迅速、可逆的倒转,称为“动作电位(ap)”。
反极化时的静息电位是多少?
楼主你好,首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极化状态是根据细胞膜两侧电位而定义的,并且每个阶段单独存在,并不互相叠加,所以说复极化指的是从峰电位回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也就是其起始于峰电位,结束于静息电位,并不是从去极化的阶段同时开始。 极化,是指细胞膜两侧显现出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当去极化到达0电位,膜两侧不存在电位差,细胞也就没有了极化状态,所以从0电位到峰电位就不能叫做“去极化”了。所以说从0到峰,不算是去极化。
静息电位超极化产生的原因?
当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状态的极化现象加剧时称超极化,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上升支——Na 内流所致。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 浓度差,细胞外液Na 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而阻断Na 通道(河豚毒)则能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下降支——K 外流所致。 动作电位时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机制为①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 的通透性增加,Na 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②Na 通道失活,而 K 通道开放,K 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③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Na 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 K 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时离子分布的浓度。
离子通道的特征。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的含义?
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膜内外电位差为-70 毫伏。
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外电位降低,膜内电位升高,膜内外电位差减少,称为去极化,去极化继续发展,膜内电位升至+30 毫伏,称为反极化。之后膜内电位迅速回降并逐渐恢复至静息水平,称为复极化。去极化和反极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动作电位的上升相;反极化至复极化过程是动作电位的下降相。
长qt间期是什么意思?
长QT间期指的是心电图(ECG)上的一个参数,是QT间期根据心率做出的矫正值。QT间期是指心室去极化完成到复极化完成所需的时间间隔,长QT间期即是对该时间间隔进行校正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