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是哪个朝代的

生活经验022

本文目录

  1. 均田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 唐朝时均田制持续时间?
  3. 为什么唐朝实行均田制反而导致土地兼并?
  4. 井田制和均田制什么区别?

均田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社会之下的土地所有制度。主要实行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者。魏孝文帝元宏于公元485年颁布并实施。

均田制是哪个朝代的,第1张

北魏孝文帝元宏像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男子15岁以上。授田40亩。 女子15岁以上。授田20亩。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后归还朝廷。 第二:男子在这40亩田之外。另授20亩。这20亩不必交还朝廷。可世代相传。可以进行买卖。产麻之地,男子授麻田十亩。女子减半。身死后归还。三:地方官按照职位高低。授予不同大小的职分田。具体如下:刺史授田15顷;太守授田十顷;别驾授田八顷;县令授田6顷;职分田不准买卖。官员离职时,交到继任者手中。受田以后百姓不得随意迁徙。均田制的实施。大规模增加了国家税收。自卑为始创以来。北齐、北周、隋唐二朝沿用此制。直到唐朝中叶,(公元780年)在宰相杨炎建议之下,实行两税法。以代替被破坏殆尽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均田制才被正式废除。

大唐第九任皇帝唐德宗李适像

杨炎,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722年至781年)唐德宗时。为左仆射。两税法提出者。781年去世。死后谥号:平厉

唐朝时均田制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从唐初到唐中期,这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己无法推行。

为什么唐朝实行均田制反而导致土地兼并?

你没有搞懂均田制的实行范围,唐朝均田制不是全民的,而是在不触动现有贵族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土地再分配,有着固有的缺陷,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1.均田制的实质就是李唐王朝在王室贵族与平民百姓之间做出的利益权衡,即为了维护政权而双方都不得罪。

2.所以,均田的土地大多来源于战争人口锐减而无主的荒地,均田范围十分有限,从史料来看,授田不充分,很多农民没有得到规定数量的土地,这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3.原有贵族势力依然强大,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土地,凭借家族势力以及官僚权利,兼并土地不是什么难事。

4。唐朝法律规定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土地必定趋于集中。

5.小农经济固有的脆弱性,抵抗自然灾害以及战乱的能力差,大块土地更有利于获得效益,而不像今天的机械化农业之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获得效益,这是优胜劣汰,自然选择,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必然趋势。

所以,唐朝均田制实行只是矛盾的暂时缓和,必然要崩溃

井田制和均田制什么区别?

井田制和均田制的区别:出现时间不同、作用不同、制度特点不同、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性质不同、耕种者不同、赋税缴纳方式不同、目的不同、土地所有权不同。

出现时间不同

均田制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井田制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作用不同

均田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井田制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

制度特点不同

均田制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井田制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

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

井田制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均田制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性质不同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耕种者不同

井田制是奴隶制下的土地制度,土地耕作者多为奴隶。均田制是封建制下的土地制度,耕作者多为自耕农。

赋税缴纳方式不同

井田制下土地耕作者是通过耕种公田来缴纳地租的,即劳役地租。均田制下土地耕作者是通过缴纳粮食、布帛等产品来缴纳赋税的,称为租调制。

目的不同

井田制的目的是与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保障各级贵族的生活,巩固奴隶制统治。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减缓土地兼并,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转为国家编户,从而保证政府赋役来源。

土地所有权不同

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为天子所有,实际为各级奴隶主的私人领地而世代承袭,并由奴隶主授地给奴隶耕种,土地不可转让,买卖。均田制下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国家直接授地给农民耕种,露田需要死后还官,只有桑田才可以世袭,但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