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穿什么衣服

生活经验019

本文目录

  1. 56个民族有京族吗?
  2. 佤族祖先?
  3. 2023年盈江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4.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的服饰及习俗?
  5. 族的笔顺和组词?

56个民族有京族吗?

京族属于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

德昂族穿什么衣服,第1张

人口分布: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人口:2.1万人

语言文字:京族使用京语,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没有文字,曾创制土俗“喃字”,现在京族通用广州方言和汉文。

风俗习惯:京族主要信仰道教、佛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京族住房大多为砖瓦房,为防海风,建筑较为坚固。饮食以大米为主,食鱼虾较多,喜欢用鱼汁调味。妇女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的短上衣,裤子长而宽大;男子上衣长及膝盖,窄袖袒胸, 中华民族系列邮票——京族

文化艺术: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京族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其诗歌占有重要地位。京族人喜欢的“唱哈”(意为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连系着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

民族乐器: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优雅动听。一般由半片大竹筒或3块木片制成长方形的琴身,长约75公分,一端插一根与琴身成直角的小圆柱,或金属片条,另一端按一把手,两端由高至低拉一弦线。演奏出来的声音十分幽雅动听。

在50年代初期,京族曾称为“越族”,巫头、内心、澫尾三岛曾分别建立越族自治乡。1958年5月1日建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12月25日改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今又改称防城港市,并升格为地市级)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佤族祖先?

古代,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被视为同一个民族,先后被史书记载为“望人”、“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

唐代,“濮人”、“望人”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自镇康,北至永平的镇西地区。“濮人”可能是对居住在这一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与如今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文化(语言、经济、衣食):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旧时的佤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2023年盈江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盈江泼水节通常在农历四月十四日举行,有些年份也可能会提前或推迟一两天,2023年盈江泼水节的具体日期需要查看各地的农历和日历安排来确定。盈江泼水节是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举行的传统节日,是傣族人民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重要节日,通常持续三天。在这一节日里,人们会手持水桶或用水枪、水管等器具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去不吉和祖先保佑。此外,盈江泼水节还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各种传统舞蹈、音乐、饮食等丰富多彩,吸引着游客云集。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的服饰及习俗?

1、傣族风俗习惯

服饰:傣族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着长裤,多戴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上穿紧身内衣,套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着花色筒裙,将长发挽于头顶,上插弓形发梳,或戴花头巾;

德宏傣族妇女婚前穿白色或浅蓝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配黑或花色筒裙,青年妇女多束发于头顶。

饮食: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酸辣、好吃鱼虾等特产,爱喝酒,喜嚼槟榔。

行土葬、火葬和水葬,以土葬为主。

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等。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村寨。进寨家竹楼,要将鞋脱在门外,在屋内走路要轻。不得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越火塘,忌移动火塘三脚架,不许用脚踏火。

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禁止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等。

2、德昂族风俗习惯

服饰: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短上衣和宽大短裤,过去有文身习惯。女子多穿藏青色或黑色对襟短上衣和长裙;姑娘成年后,在腰部佩带五六圈甚至二三十圈宽窄不等,漆成红、黑、黄、绿诸色并刻有各种花纹图案的藤篾“腰箍”。

饮食:主食有大米、玉米,嗜饮浓茶,喜吃竹笋。

普遍行土葬,对患传染病或其他非正常死亡者则行火葬。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和一些祭祀活动等。

禁忌:忌拍摸男子的肩头和妇女的包头、衣物。不能手拉手赠物。客人不得从后门出入。不许用脚碰或跨越火塘。借宿时,即便客人是夫妻也不得同居一室。

被子头尾不能颠倒盖,不许坐在帽子、上衣和枕头上。不能直接喊有子女者的名字,须以其子女的名字称其为某某的父亲或母亲。除晚上谈情说爱时或节日外,禁止随意吹芦笙。禁止砍伐供奉的大青树。刀子不能放在锅、碗和谷米上面。

3、景颇族风俗习惯

服饰:男子多穿黑色对襟短衣,裤腿短而宽;妇女多穿衣领周围缀满银泡、银链的大襟短上衣和用红毛线编织的艳丽筒裙,戴毛线护腿。

饮食:以大米为主食,常饮自酿水酒,喜嚼用草烟、芦子、熟石灰等配成的“沙枝”。

有对歌结交的习俗。正常死亡行土葬,否则行火葬。

禁忌:忌讳骑马进寨。进门先拖鞋,进屋后不应久立,要按位置就座。妇女不得托下巴而坐,不能跷二郎腿。不许在长辈面前开玩笑,做怪动作,乱翻动包头。不许外人触摸身边佩挂的刀枪。

4、阿昌族风俗习惯

服饰:男子多穿蓝、白、黑色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已婚女子穿裙子和窄袖对襟上衣,未婚则穿长裤;每逢节日,妇女都要佩戴银饰。

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

青年男女恋爱、社交自由,若成婚需经父母同意,家中无子,可招婿上门,所生孩子随母姓。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者须火葬。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5、布依族风俗习惯

服饰:男子多穿对襟短褂、长裤,包头巾;妇女大多穿右衽大襟衣,下着长裤或百褶裙,戴各种银质首饰。

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逢年过节喜吃糯米糍粑,腌酸菜比较有名。

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盛行“赶表”习俗。行土葬。除过春节、端阳节、中秋节以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禁忌:忌讳外来夫妇在主人家中同宿。主人不得从客人面前经过,须从其背后绕行。有的地方还禁止搬动或用脚碰火塘上的三脚架。

阿昌族的主要基本简单生活习俗

生活风俗

一、节日

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从阿昌族的民族节日里可看到受汉、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

其中,“做摆”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

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与遮米麻的民族宗教节日“窝罗节”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小乘佛教“会街节”统一起来的节日,“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21日举行,节日标志为青龙、白象。

从1994年3月20日开始,每届节期,各地阿昌族欢庆节日,各村寨、各支系互派代表,共祝佳节。

节日内容丰富多彩,阿昌族不仅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宾朋展示他们的人才、歌舞、服饰,还举行各种联谊比赛活动,早已突破了宗教的局限,朝着传承民族文化,加强经济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方向发展。

二、礼节

阿昌族素以好客而闻名。

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

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阿昌族无论是亲戚、邻居、朋友大家经常往来,谁家办红白喜事、建房盖屋,大家都主动前去帮忙。在阿昌族寨子里,在岁末农闲时,年轻人结婚办喜事的较多,发婚宴喜帖之风气较盛。

人们礼尚往来,守望相助,平时往来互赠的礼物是糖果、饼干、饮料等。在参加婚礼时,可送钱,也可送日常生活用品。

频繁的交往加强了大家的联系。

三、婚姻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

过去,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每至傍晚,青年小伙子到喜爱的姑娘家附近或竹丛里,用葫芦笙吹奏悦耳动听的曲调,逗引姑娘,有些地区则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在火堆旁,互相对唱情歌,往往通宵达旦,称为“串姑娘”。

但婚姻缔结却要由父母包办,由此造成了“领婚”(青年男女私定终身,遭女方父母反对,姑娘跟心上人私奔)、“抢婚”现象及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的苦恼。

现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串姑娘”、对歌在一些阿昌族村寨,也被到歌舞厅、娱乐场所交际而取代。阿昌族传统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实行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的通婚却较普遍,反映了阿昌族与兄弟民族之间很久以来的亲密关系。

近十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族际通婚和跨国婚姻有增多的趋势。过去,在阿昌族社会中存在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婚姻形态,以及姑男娶舅女、姨表互婚等风俗,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婚姻习俗已逐步被人们认识到弊端而不再提倡。

四、丧葬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

出殡时,由佛爷用一条长约三、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手牵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爷领路,让死者平安到达“天国”。棺木抬出门时,死者妻室儿女跪在两旁,棺木要从他们头上抬过,表示“搭桥”给死者过河。每个村寨均有公共墓地。

梁河阿昌族老人去世时,过去要用火枪对天鸣放,现在改为放鞭炮,向大家报丧。还要请“活袍”(经师)主持祭奠。葬礼中最悲切的场面是唱孝歌,催人泪下,以情感人。

非正常死亡者实行火葬。

扩展资料:

艺术

歌谣有习俗歌、情歌、苦歌、山歌等,押韵上口,感情真挚。

乐器有葫芦箫、洞箫、三弦、二胡、象脚鼓、锣、钹、唢呐等。

舞蹈以象脚鼓舞、耍狮子、玩春灯等最具民族特色。梁河阿昌族的传统体育有射箭、武术、打拳、舞棍及青龙大刀等。

工艺美术有刺绣、髹漆、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图案美观,制作精细。特别是雕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家具、建筑物、佛龛上棉,都可看见雕刻着各种动、植物,形象生动。

此外建筑和绘画也都有一定的民族特色。阿昌族的绘画艺术,大多与宗教有关。人们在佛龛及一些祭祀器物上彩绘了太阳、月亮、树、花等图案,绘在建筑物上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也较有特色

族的笔顺和组词?

族的笔画:共11画;

族的部首:族偏旁部首是方;

族的部首笔画:偏旁部首有4画;

族除部首外还有:7画;

族的笔划笔顺:丶一フノノ一ノ一一ノ丶

族的笔画笔顺:捺横折撇撇横撇横横撇捺

族的组词: 

族分、族法、族阀、族弟、族地、族党、族贯、族从、族长、族父、族厉、族谱、族庖、族女、族年、族母、族灭、族落、族癳、族蠡、族类、族絫、族聚、族举、族居、族姬、族徽、族鬼、族规、族产、族戚、族葬、族云、族约、族嬴、族胤、族婣、族姻、族裔、族夷、族正、族爷、族盐、族兄、族姓、族夏、族帐、族系、族尊、族罪、族祖、族子、族属、族诛、族侄、族绅、族师、族生、族杀、族人、族群、族权、族亲、族食、族氏、族孙、族味、族位、族望、族田、族谈、族世、族死、族嗣、族叔、族父母、族家子、族晜弟、族祖母、族兄弟、族人炊、族祖父、族昆弟、族曾祖父、族祖父母、族曾祖母、族曾王母、族曾王父、、

?族组词:族字在中间的词语?

民族乡、民族学、土族语、水族馆、氏族志、皇族内阁、贵族之家、家族制度、公族大夫、错立族谈、非我族类、侗族大歌、折而族之、朋坐族诛、支分族解、种族主义、民族资本、种族歧视、种族革命、聚族而居、民族主义、民族团结、民族关系、民族乐队、民族平等、民族歧视、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民族形式、民族英雄、大民族主义、民族大迁徙、民族共同语、大汉族主义、多民族国家、中央民族大学、地方民族主义、父系氏族公社、民族资产阶级、民族区域自治、仡佬族(仡gē)、藏族(zàng-)、印度民族大起义、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蒙古族(蒙měng)、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族组词:族字在后面的词语?

权族、圮族、逆族、内族、怒族、旁族、七族、骈族、贫族、破族、品族、戚族、妻族、羌族、强族、亲族、清族、百族、私族、羣族、认族、名族、势族、夷族、门族、苗族、陋族、民族、睦族、卤族、灭族、母族、蛮族、满族、壮族、六族、乡族、王族、语族、佤族、微族、万族、望族、维族、细族、系族、羽族、五族、显族、枭族、巷族、土族、星族、小族、血族、姓族、凶族、姻族、右族、阴族、遗族、瑶族、邑族、异族、胤族、彝族、鱼族、远族、三族、室族、畲族、十族、上族、胄族、收族、盛族、沈族、殊族、湛族、士族、氏族、诛族、世族、疏族、僮族、种族、帐族、外族、庶族、水族、枝族、云族、琐族、素族、天族、太族、堂族、通族、同族、伦族、令族、番族、鼎族、侗族、房族、访族、分族、父族、副族、覆族、富族、汉族、公族、高族、零族、党族、顇族、胞族、邦族、鄙族、白族、八族、宗族、主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