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荀子原话

生活经验031

本文目录

  1. 人性本善是谁提出的?
  2. 慈母多败儿的故事原文?
  3. 为什么孟子认为人之初是恶?
  4. 认为人性本恶的是谁?
  5. 为什么性本恶辩论?

人性本善是谁提出的?

人性本善是孟子提出的。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

人性本恶荀子原话,第1张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1、性善论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

2、性善论的观点

第一,人是可以为善的,至于有人为不善之事,不是他的心本来就坏,而是心坏掉了。因为在孟子看来,人人天生都有一颗善心,不做善事是因为没有好好体察自己的善心,所以说心的本质不坏,而是在欲望或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坏掉了。

第二,人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善端是为善的能力或潜质。这种潜质决定了我们可以向善的方向发展。这四种心对应着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仁义礼智,所以孟子一直鼓励我们“人皆可以为尧舜”。

第三,“善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人出生的时候就有的,是人的本性和天赋,别人是夺不走的,而自己却可能丢掉。因为这“四端”就藏在人的心里,所以,人往往习以为常没有好好去思索去探求。

第四,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有善有不善的千差万别,原因是有的人并没有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善端发挥出来,白白浪费了我们的天赋。

第五,事物都有自己的法则,而人的法则就是追求美好的品德。

3、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慈母多败儿的故事原文?

“慈母多败儿”??

?原文: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出处:明·周希陶《增广贤文》 白话译文:严厉的父亲可以教出孝顺的孩子,宠溺孩子的母亲,教出的孩子多是很自私很任性。 解析:《增广贤文》全书对人性的认识皆是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观察社会人生百态。

?由于人性本恶,而不是孔孟人性本善,也就产生了一种必然的结果,人不教不善、不成才,慈母宠孩子,便难以真正对孩子进行性格塑造,这也就有了慈母多败儿这种说法。

为什么孟子认为人之初是恶?

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不是孟子的。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认为人性本恶的是谁?

荀子。

荀子是战国时期性本恶的提倡者,荀子认为人性是本恶的,所以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所以跟性本善成为了相对论。

为什么性本恶辩论?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荀子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