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氏什么时候合二为一的

生活经验08

本文目录

  1. 楚国姓芈还是熊?
  2. 赵国国姓?
  3. 较姓的起源?
  4. 吕尚为何又叫姜子牙?
  5. 古代姓氏区别?

楚国姓芈还是熊?

楚人芈(mǐ)姓,以“熊”(金文作“酓”yǎn)为氏。换言之,熊是芈的分支。

姓和氏什么时候合二为一的,第1张

我们今天所说的姓氏,在古代分别指姓和氏,姓是整个大宗族共用的,而伴随着大宗族的发展和分支,逐渐形成了区分不同分支的氏。中国人最初是先有“姓”后有“氏”,先秦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

赵国国姓?

赵国(公元前403年 -公元前222年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 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较姓的起源?

看到大家再说各自的姓氏,才发现每一个姓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文字,它包含着历史的变革和无与伦比的荣耀。从今天开始我将根据百家姓来诉说每个姓氏的变迁和荣耀。因为个人水平的原因可能不太全面,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聊。

说到姓氏我们从姓氏的起源说起。大家都知道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三大支柱。中国姓氏表明了一个人的家族系统和血缘关系,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契入口。沿着姓氏起源、姓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社会功能,使我们从中认识到姓氏文化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中国姓氏的渊源和姓氏文化的发展

1、中国姓氏渊源。中国的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氏和姓并不相同,它是姓的分支,较姓的产生要晚一些,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姓原本是代表母系氏族的族称,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后代们所共同拥有的符号标记;氏作为姓的分支,是子孙繁衍后各个分支所特有的符号标记。学者认为,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关于图腾,目前学界有3种观点:图腾名称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名称;图腾是群体的祖先,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2、中国姓氏文化的发展。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中记载:“三代之前(即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在氏族社会,同姓不婚,姓有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即“姓所以别婚姻”;而氏主要来自于天子赐予的国名、谥号、官称、居邑等,代表了贵族男子的宗法身份和地位,身份低贱的人也就无氏可言,氏有别贵贱的作用,所以“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即“氏所以别贵贱”。

“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先秦时期,男子名前冠的不是姓而是氏,如屈原和商鞅,他们并不姓“屈”和“商”,屈和商只是他们的氏,实际上屈原是楚国公族,姓芈,商鞅是卫国公族,姓姬。中国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是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出嫁的,她们有明确的姓,以免违背同姓通婚的禁忌。

3、姓与氏合而为一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二、中国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

中华姓氏历经多个朝代不断传承变迁,至今姓氏数量就有一万多个,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它可以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标记历史人口迁移、反映时代文化特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1、中国姓氏文化是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把钥匙。在上古时期,生活资料大部分从采集或狩猎中获得,人类的群居生活可以抵御来自凶猛动物的攻击,繁衍后代便成了远古时代人们的重要任务,掌控生育大权的女性便以“氏族首领”的身份居于崇高地位,形成了女性掌权的母系氏族社会。从“女”的“姓”字和古姓中大量的“女”字旁,是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至高地位的标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男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母系社会解体,父权制形成。

2、中国姓氏文化是标记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一座史碑。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不断迁徙,后在迁入地定居下来,繁衍后代、薪火相传,姓氏文化随之丰富和发展。

3、中国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由于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姓氏受到不同的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不同社会时代的文化特征。 姓氏在其产生之初是标志氏族或者社会血缘关系的识别符号。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承载了关于血缘图谱、家族演变以及时代沿革的大量信息。“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因此,姓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所包含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它的综合性的文化特征又是非常明显的。

4、中国姓氏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纽带。“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祖根就是至高神圣的土地,寻根认宗充分表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中国姓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资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血缘关系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在社会生活中,姓氏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能量,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经济价值己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一个感性消费的社会,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己然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

吕尚为何又叫姜子牙?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吕尚因为在周初做过太师,尊称“师尚父”,因而得名“吕尚”。因为《封神演义》的影响,我们还是喜欢称他为姜子牙。

古代姓氏区别?

姓和氏原本是分开的,姓比氏出现的早,姓的出现主要在母系氏族时期,而氏的出现是在父系氏族时期。姓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区别血缘关系的,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后代就是同姓。

姓这个字,是由女和生组成的,我国最古老的姓氏都带有女字偏旁,如姬、姒、嫪等,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建立,姓氏成了身份的象征。

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贵族才有姓,平民、奴隶往往有名字无姓。后来,姓氏也不再也不再是贵族独有,后来,姓和氏就合二为一了,汉代之后,姓的流传趋于稳定。

二、古代姓和氏有何区分

古代早期为什么要将“姓”和“氏”严格区分?简单地说来,“姓”和“氏”区分那么清楚,就是区分男女、区分贵贱、区分婚姻的需要。

其中的别婚姻,或许是姓氏产生第一原始动机,中国人就知道相同血缘的男女结婚后,所生的子女可能不健康,其生不蕃,出于后代孙子昌盛、家族繁荣的考虑,便要求同姓不婚。

在具体择偶时,如果“氏”同而“姓”不同的,可以婚配;如果“姓”同,而“氏”不同的,则禁婚,因为他们来自同一老祖母,曾是“一家人”。

但是,到“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姓”和“氏”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姓”和“氏”出现合一的趋势,到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变成一个意思。

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称:“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司马迁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

这种“姓”、“氏”不分,当然不是司马迁个人所为,应是当时社会现象和时代发展的反映,也逐步成为一种民俗文化二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