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测试和控制测试

生活经验016

本文目录

  1. 简述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和联系?
  2. 控制测试与细节测试有什么区别?
  3. 什么叫实质检测?
  4. 审计中的实质性分析程序是什么?
  5. 制造费用实质性测试基本要点?

简述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控制测试的内容为内部控制,是定性评价;实质性程序的内容为账户金额,是定量评价。

实质性测试和控制测试,第1张

2、控制测试的目的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质性程序的目的是评价账户金额正确性,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依据。联系: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联系体现在:控制测试为实质性程序打基础,控制测试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提供依据;实质性程序是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程序的程度取决于控制测试的结果。控制测试的考虑因素: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某项控制的测试范围时通常考虑下列因素:1、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被审计单位执行控制的频率。控制执行的频率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2、在所审计期间,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不同。在该时间长度内发生的控制活动次数也不同。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拟信赖控制的时间长度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拟信赖期间越长,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实质性程序的考虑因素:1、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越薄弱,注册会计师越不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2、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性。如果实施实质性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可能难以获取(如系统变动导致某类交易记录难以获取),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3、实质性程序的目标。如果针对某项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的目标就包括获取该认定的期中审计证据(从而与期末比较),注册会计师应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与细节测试有什么区别?

控制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是直接查找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和列报的错报;

实质性分析是将分析程序应用于实质性程序,通过分析各财务信息之间以及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查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错报。

比如说A企业设计了有关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其中有一项是对于企业超过200万的资金支付采取集体决策,由三位经理一致同意并签字才能通过。

某项交易支付了400万,注册会计师检查相关凭证中是否包含了经理们的签字可以测试该项内部控制,不过控制测试的对象必须留有轨迹,如果被审计单位仅仅设计了“观察、询问”这样的内部控制,是无法实施控制测试的。

如果A企业07年固定资产帐面余额4000万,注册会计师将固定资产项目重新计算核实其余额准确性,这样的做法就属于实质性程序。

什么叫实质检测?

实质性测试(substantive testing),也叫实质性程序,是指在符合性测试(也叫控制测试)的基础上,为取得直接证据而运用检查、监盘、观察、访谈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实质性测试是审计实施阶段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为取得审计人员赖以作出审计结论的足够的审计证据。

实质性测试通常采用抽样方式进行,其抽样的规模需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符合性测试的结果来确定。

审计中的实质性分析程序是什么?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

分析程序 目的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必须实施)  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帮助CPA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2)帮助CPA发现财务状况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事项

用作实质性程序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CPA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进行实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

(2)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用作总体复核(必须实施)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财务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但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编辑本段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1.总体要求。   2.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3.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的分析程序的特点。

编辑本段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1.总体要求

(1)目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实施的前提   第一,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第二,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存在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   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4)运用的步骤

2.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1)并非所有认定都适合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2)如果数据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3)在信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存在的风险,即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   (4)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应考虑的因素: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3.数据的可靠性

(1)数据的来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2)数据可靠性的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根据数据形成的预期值。数据的可靠性越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越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3)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4.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

(1)预期值准确度的影响: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获取的保证水平将越高。   (2)评价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做出预测的准确性;信息可分解的程度;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5.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1)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出的差异额与可接受的差异额进行比较,以确定差异是否重大,是否需要做进一步调查。   (2)确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通常,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   (3)应注意的情况:   如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并计划针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数据的可靠性、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以及可接受的差异额,并评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如果认为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不足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测试剩余期间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针对期末实施细节测试。

编辑本段四、用于总体复核

1.总体要求: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强制要求)   2.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因为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3.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制造费用实质性测试基本要点?

制造费用实质性测试的基本要点:

1,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是否合理。

2,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并注意是否存在异常会计事项。

3,必要时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测试,即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制造费用明细账及其凭证,确定有无跨期入账的情况。

4,检查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

5,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的被审计单位,应抽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标准制造费用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