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是谁写的词(洛神赋的作者)

生活经验048

今天给各位分享洛神赋是谁写的词的知识,其中也可能会涉及洛神赋的作者,现在开始吧!

《洛神赋》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体息。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

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

洛神赋是谁写的词(洛神赋的作者),第1张

曹植见到洛神是份惊喜,曹植被洛神的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

曹植解玉佩相赠表达对洛神的深切爱慕,洛神指潜渊为期,曹植又怕受骗,心情矛盾。于是便敛容定神,守之以礼,二人情意缠绵。

洛神与诸神仙嬉戏,风神收风,河神抚平水波,水神鸣鼓,女蜗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

通过女神与众神仙的欢乐、嬉戏的热闹场景,为洛神与曹植即将分离做了铺垫,衬托出女神无奈和矛盾的内心状态。《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所作。扩展资料《洛神赋》的主要特点有三:

特点一,想象丰富。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

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

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

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

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

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

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

但这想象并不离奇,因此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此赋起笔便是平中蕴奇的氛围创造。

开头平平的叙述,正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叙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样,奇境的显现事前一无征兆。

但在此刻,作者刹那间目睹了一幕终身难忘的景象:一位俏丽的女子,即洛神现身。

接着作者像要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争辉似的着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状。

然后写洛神率众离去,与屈原《离骚》抒写主人公悲怆远逝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

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

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

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王献之洛神赋全文?

王献之洛神赋帖赞原文

庆云绚彩,河汉萦之。

列星垂天,日月明之。

先民授能,维圣成之。

英英后先,畴其胜之。

有晋大令,父而兄之。

一门擅奇,民共称之。

小楷之传,抑更精之。

芝灵葩奇,杳莫名之。

赐书官奴,既准绳之。

洛神出蓝,而复青之。

阅几何年,劫火经之。

鬼神护持,莫凭凌之。

煌煌炎图,帝中兴之。

严除清厢,又南荣之。

翰权墨衡,千古程之。

神览睿藻,二难并之。

一真既藏,大训形之。

流秘下方,万目惊之。

或轶或传,式经营之。

十阅岁华,迄克膺之。

竭橐以酬,尚或矜之。

恍然旧观,缄且{滕去水加糸}之。

有炜庙炜,天球鸣之。

鄙俚混淆,敢曰声之。

金签玉笺,谨毖扃之。

咨尔子孙,思供承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原墨迹是写在麻笺之上,之后流传到唐宋时代已经残损。南宋贾似道偶然得到其九行,后又续得最后四行,然后他将这幅作品刻于类似碧玉的佳石之上,世称“玉版十三行”。之后原石也消失,至到了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葛岭半闲堂的旧址内失而复得,归陆梦鹤、翁嵩年。

清康熙年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又流入民间。现在流传下来的刻本为宋代人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包括“碧玉版十三行原石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碧玉版本”较好,文革前存上海博物馆,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白玉版本于嘉庆三年毁于乾清宫火灾。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经典小楷作品,取法以及格调高古。据说王献之书写过很多版本。最接近真迹的是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王献之小楷洛神赋从小楷书体的发展角度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后世的书法发展。

著名的小楷灵飞经就是学得了洛神赋十三行的精髓并融入个人书风而成。洛神赋也因此影响了隋唐之后的写经体发展。大家可以在敦煌写经以及一些经典的写经作品中窥见洛神赋和灵飞经的影子。尤其是洒脱的运笔,一改钟繇以及王羲之小楷的运笔风格。属于绝对的创新写法,也是小楷的极限法则体现。总之洛神赋小楷的历史地位极其重要,喜欢写经体以及这种风格的朋友可以对洛神赋加深研究并试写,你一定会发现很多惊喜。

结体

洛神赋十三行结体有别于王羲之小楷,属于开张性的结体。而王羲之小楷则属于含蓄性的结体。洛神赋的笔画以及笔法已经接近外拓,而王羲之小楷的笔法则属于内擫。这是二种不同的风格表现。洛神赋小楷的潇洒飘逸感明显多于王羲之小楷,而王羲之的小楷则是内守拙朴感的表现。

骨力

洛神赋十三行小楷的骨力表现感也是随着外拓笔法的表现而更加明显。懂得鉴赏书法的人应该可以明显感觉到,洛神赋的骨力感相对外露,但是却也不缺乏血肉。这种文字外在说的表现感显然是符合东晋文人的潇洒外表的。字如其人也正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的我们只能临摹其外形,而不能写尽其骨力神采是一个道理。

格调

古人学习书法都讲究取法格调要高古,王献之也是如此。王献之无论小楷书法还是其他书法都取法于其父王羲之和太傅钟繇,王献之书法还融合了篆籀和汉隶。所以其取法格调很高。这是每一个书法学习者必须要走的路。如果你喜欢唐楷,那么最好首先了解和学习古文字的结体和笔法,以实现在唐楷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写法。只临摹一家你是无法做到的。(这里的取法包括笔法,结体,形态)

神采

洛神赋在形态神采上的表现也是很精彩的。除了保留了部分拙朴形态,还对拙朴形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就是由拙朴向潇洒和妍美过渡。而且细微之处拿捏得当。妍美不过,拙朴不拙。恐怕也只有王献之能做到了吧。这方面其父是稍逊于王献之的。

雅致感

终于来到我标题所说的雅致感了。雅致感正是魏晋时期书法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由潇洒的自然书写演化而来。是一种理性的艺术表达。其实这种雅致感在王羲之小楷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王献之也是继承了这种雅致感的书风。雅致感在魏晋之后被很多书法学习者奉为“文人书风”的必备表现。

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拙朴与潇洒的形态,圆润可控的自然笔画,平和的节奏感,不同的单字表现,自然的分间布白。

所以说:从洛神赋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形态表达,又或是格调取法上,洛神赋的表现几乎是完美的,这也为后世的小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这种贡献是高于王羲之小楷的贡献度的。王献之小楷对于后来的写经和馆阁体以及书法记录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洛神赋,你是怎么看的呢?

洛神赋

魏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辞赋精选,写人,爱情,神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像危急又像安闲;进退难以预知,像离开又像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关于洛神赋是谁写的词和洛神赋的作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