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宋仁宗是个好人)

生活经验096

今天给各位分享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宋仁宗是个很伟大的皇帝吗?

评论一位皇帝是否伟大得看是什么方面,而且也是“见仁见智”,论武功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帝都是非常伟大皇帝,论品德,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嘉庆也都算是不错的。

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宋仁宗是个好人),第1张

一,执政才能

其实真的论执政才能,平心而论宋仁宗真的还是一般,但是他却十分善于听取其官员的意见,对于各个部门的官员上表起来的意见都会虚心接受,并且十分尊重每一位官员,当时仁宗的妃子想求仁宗给她大爷某一个官位,仁宗也答应了,在朝堂之上也向群臣宣布了这个消息,但是当时御史中丞包拯,却极力反对,甚至直接怼在了仁宗脸上(是真的对着仁宗脸说,口水都喷出来了),仁宗只好放弃。

仁宗时期继续发扬“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仁宗一朝政治十分的开明,但是也曾有人写过反诗,但是仁宗却不但不责罚他反而还封他做官。这怎么回事呐?

成都当时有位秀,写了一首诗献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客,成都别是一乾坤”这首诗就是告诉太守赶快独立,正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首诗把成都太守吓得要死,赶快上报了中央,把秀才抓起来送到了京师,大臣们都觉得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应该处死,可是仁宗却十分淡定,告诉大臣们,这个秀才只是想做官但是没有门路,就写一首诗发发牢骚,就给了他一个官做。

古往今来面对这样的反动言论,大多数帝王都选择的是处以极刑,以警示天下人,但是仁宗却选择了容忍,并且宽恕,能有这种度量的真的算是明君+仁君。

二,个人品德中国古代执政比较出色的帝王有很多,他们在处理国家政务方面的能力十分出色,但是在个人的私生活方面也有颇多瑕疵,当面唐太宗李世民为博得杨贵妃的欢心,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有位大臣送给仁宗几个美女,仁宗笑纳了,谏官王素知道了后立刻跑到宫里劝告仁宗:“千万不要贪恋美色,以免耽误国家大事”,经过王素的再三劝告,仁宗含泪送走了美人,见到皇帝哭了,整的王素还有点不好意思,王素就说:皇上要不隔几天再送走吧,仁宗含泪说:长痛不如短痛,送走,送走。

古往今来把皇上怼哭了还没有挨罚的,恐怕只有仁宗一朝了,当年唐玄宗接受魏征意见时,气得差点把魏征杀掉,还是皇后劝了下来,仁宗的身为君王的气量应该是很大了

总结:中国古代帝王最高的执政理想就是施以仁政,许多帝王虽然能够做到开疆拓土的武治巅峰,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对内做到以仁治天下,无论是品德和执政能力宋仁宗都是很伟大的帝王。

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

宋朝最好的皇帝,没有之一。‘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包拯,三苏,柳永,范仲淹,司马光等名人的老板。

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不光对人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但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简朴。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仁宗日理万机外,业余爱好不多,甚至面对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尔临摹一下“兰亭”。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应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张佐尧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是仁宗宠妃的伯父,仁宗有点为难,想了办法,让张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佐尧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包拯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了一句现在看来还很具政治远见的话:“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仁宗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包青天实在是政治清明的产物而非其他,想想吧,如果皇帝不清明,哪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讥,还是被喷上一脸唾沫星子,仁宗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认为这样会龙威尽失,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时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对提意见者绝不打击报复,有时甚至会安抚有加。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

宋仁宗赵祯死后,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虏主”也握住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一个皇帝死了,让本国黎庶哭得涕泗横流的事,屡见不鲜,引得邻国百姓和皇帝痛哭,实在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赵祯既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宋徽宗那样多才多艺,他的过人之处,仅是对臣僚、对百姓比较宽容,即“仁”。“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

大文豪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天圣、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号。即使目空无人的南宋宰相秦桧也曾说到:“昔我仁祖临御,亲选天下十有五人崇论宏议,载在方册。庆历、嘉佑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 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宋朝皇帝,42年。

宋仁宗是不是个好皇帝

历史不能这样说,不能说一个皇帝是好是坏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但在仁宗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画掉了。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仁宗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且填得更加放肆,这就非同寻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气,还“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风采,天下百姓都拥戴宋仁宗。

能让柳永这样放浪不羁的人不计前嫌且大唱赞歌,除却仁宗,还能有哪个皇帝能做到呢?

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仁宗日理万机外,业余爱好不多,甚至面对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尔临摹一下“兰亭”。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应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但人们总愿意记住那些会打仗的皇帝,而忘却仁宗这样以“仁”治国的“仁主”,尽管没有多少人喜欢当战争的牺牲品。“仁宗的陵墓里有一件很特殊的随葬品,那就是他那纯白色的战马。”巩义市文物保管所副研究员傅永魁对记者说,“仁宗没有忘记战争,他养兵百万,不怒自威,以致‘边将无功更不能’,没什么大仗可打。金兵占领中原后,曾大肆盗掘宋陵,但因为慑于宋仁宗的威名,他们独独没有对昭陵下手,‘唯昭陵如故’。我想,哪一天发掘昭陵地宫时,仁宗的战马遗骸可能还会被发现。”

在大多数宋人眼里,“仁宗盛治”远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嘉佑四年(西元1059),这时距赵祯驾崩还有四年,以宰相富弼为首的群臣连续五次上表请求给他加尊号为“大仁至治”,但是赵祯都没有批准。但他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给他加上“仁”的尊号了。翰林学士王珪等群臣给他写谥曰:“臣闻元精磅礴,济万物而不昭其迹者,荐名曰天;至德** ,泽万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谥于帝……维其历古圣贤之君,莫不极所以尊明令显之称,又或至于代相袭之。夫仁者圣人之盛德,岂独未有以当之耶抑当时鸿儒巨学反略于稽求抑又天之所启、期以克配先帝之庙乎《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此之谓欤惟功以创业为祖,德以守成为宗,皆尊尊之大义也。先帝尊谥,宜天锡之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曰仁宗。”

“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他的群臣们这样歌颂“仁宗盛治”:“四十二年于兹,可谓海内大治矣。窃迹羲黄之前,敻乎莫索其详。自《诗》、《书》之载,未有如兹之盛者也。”

北宋学者邵伯温这样赞美“仁宗盛治”: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韩琦、文彦博,台谏曰唐介、包拯、司马光、范镇、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

北宋政论家陈师锡这样怀念“仁宗盛治”:“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嘉佑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

大文豪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佑极矣。”天圣、景佑都是宋仁宗的年号。即使目空无人的南宋宰相秦桧也曾说到:“昔我仁祖临御,亲选天下十有五人崇论宏议,载在方册。庆历、嘉佑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南宋人名人卫径也称:“嘉佑之治”振古无及。

在宋代赞美、歌颂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太多太多,这些人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曾巩、胡安国、刘光祖、周必大、杨万里、王璧、陈俊卿、刘克庄、赵汝腾、叶适、王十朋、文天祥等等。(1010—1063)四十二年不识兵革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

赵匡胤统一中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

到了宋仁宗赵祯继位,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

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四川有个士子,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么·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做做吧。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最后病死于汴京宫中福宁殿。遗诏中说:由太子赵曙即位,进曹皇后为太后,丧礼必须从简。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可见赵祯真是无愧“仁”宗的称号。

宋仁宗算不算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一生都有哪些政绩?

五千年中华历史中494位皇帝中,真正给追谥为“仁宗”。的只有六位皇帝,因为要做到这点,不仅你政绩要不错,还有你的举止言行也要得到大夫的认可,这个就是为什么宋以前没有一个谥号“仁宗”到宋之后政治较为宽容,最主要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因此,宋朝无文字狱。

历史第一位给追谥为“仁宗”的皇帝宋仁宗赵祯,他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为人仁孝,宽待群臣。对外主张和平,对内休养生息。对身边的人还是大臣他依旧很好,从不轻易责罚,基本没有什么架子,这样的人对身边人,治国自然也是比较仁孝的。

在位期间,宋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称为:“仁宗盛治”因为,这个时候大宋王朝不仅在人口、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都超过了“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唐宋八大家就有六位出现在仁宗时期,还有在宋仁宗期间,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大发生就在其在位时候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第一、庆历增币,宝元二年(1039年),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而在这期间辽国准备举兵南下,宋仁宗派出大臣富弼与之谈判。打破辽国索要三关之地的企图,同时软硬兼施,增加每年的岁币(银、绢各十万两、匹),以维持澶渊之盟。其意义在于,使辽国不在南下劫掠,使宋辽维持百年和平,为宋朝在这段时间提供了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二、庆历新政,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虽然,这次改革最终是以失败收场但是,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

第三、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就造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的产生,交子的产生有几个重大意义,因为商人不必在带大量金钱在身上用于交易,也造成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此项决议在世界范围上是甚大的。

宋仁宗在位期间,发生的这三个事情,要宋朝有个安定的外部环境情况下后在对国内的政治经济的不足也做出改革,虽然,最后失败,但是,也做出了努力,影响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并且世界上第一个纸币产生的机构由官府建立,缓解了流通不变,也给世界商品经济有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三点宋仁宗在位期间较为突出的政绩。

宋朝第四代皇帝仁宗是好皇帝吗?

是好皇帝。

 赵祯 (宋朝第四位皇帝)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庆历三年(1043年),赵祯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改善政局,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他善书法,尤擅飞白书。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为政举措

政治

参见:庆历新政

赵祯针对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赵祯根据意见,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十五岁、弟侄年满二十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

军事

参见:宋夏战争、侬智高起义

赵祯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夏太宗)“依辽和宋”的国策,于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宋夏间维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从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二年(1042年)的三年中,宋、夏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及定川寨(今固原西北)展开三次大战,宋军皆先胜后败。到定川之战,西夏分兵欲直捣关中的西夏军遭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全军覆灭,西夏攻占关中的战略目标就此破灭。西夏虽在宋夏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但自身亦伤亡近半,国力难支。在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宋、夏终于谋求妥协,于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订立和约: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并开放边境贸易。史称“庆历和议”。自此后,宋夏关系趋于缓和,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皇祐四年(1052年),侬智高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赵祯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祐五年,狄青夜袭昆仑关,于归仁铺之战大败侬智高。侬智高遁走,后不知去向。

康定年间(1040年—1041年),赵祯命丁度与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此书为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 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经济

赵祯执政时期,由于长期的和平,宋朝经济快速发展。天圣元年(1023年),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发行交子。

宋朝对辽、夏是以每年支出数十万两银、数十万匹绢,以及大量其他物品以换取和平。然而,成为庆历(1041年—1048年)初年政治经济重大危机的,是所谓“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赵祯在位时,冗兵特别严重,全** 队总计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占赋税十分之七。宋夏战争结束后才略有裁减,亦维持在一百一十余万人。巨额的军费开支占国家总收入的大部分。

所谓“冗费”,是指皇帝的各种祭祀活动、修建佛寺宫观以及各种赏赐等等的开支。“三冗”导致宋朝廷入不敷出。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只有加紧剥削。据庆历时任主管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说:“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景德会计录》,皆增及三数倍以上。”如“景德中收商税四百五十余万贯,庆历中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余贯”等等。

真宗赵恒与仁宗赵祯两朝土地兼并更严重,公卿大臣大都占地千顷以上。赵祯在位晚期,“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后“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

文化

赵祯在位期间,曾多次关心图书馆文化事业。景祐中,鉴于三馆秘阁藏书多谬乱不全,诏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人进行编次和整理,于庆历元年(1041年)成《崇文总目》六十六卷。该书为北宋一部重要的官修目录。

嘉祐五年(1060年),赵祯又下诏:建隆初,三馆聚书,仅止万卷。然而今秘府所藏,比唐开元旧录,遗逸尚多,宜开购赏科,以广献书之路。规定每献一卷馆阁所缺之书,赏丈绢一匹,及献五百卷,特与文资。次年闰月,又下诏搜访遗书:“凡吏民有以书籍来献者,令史馆视其篇目,馆中所无则收之。献书人送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仕职官者以闻。“当年,就有三礼涉弼,三传彭干,学究朱载等人,响应号召献书,并命其分置于各书府,钦赐涉弼等人以科名,以示奖励。又下令编撰《嘉祐搜访阙书录》一卷,作为搜访依据。

赵祯在位时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获得较大发展,“和而不同”的庆历士风得以涵咏和张扬。

外交

参见:重熙增币

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乘宋、夏战事紧张之际,辽兴宗在以南院宣徽使萧惠为首的群臣支持下,决定以宋修边防与攻夏为借口,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萧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态势。一面于次年(1042年)初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刘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后周世宗攻占的关南十县。赵祯派富弼与辽国进行谈判,其严词强硬,博征旁引,打破辽国索要后周时期柴荣夺取的三关之地的企图。同时,为避免两面作战,赵祯最终决定以每年增加岁币(银、绢各10万匹、两)为代价,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

但岁币支出对宋而言并非沉重负担,比起选择战争的军费,岁币开支无足轻重。宝元元年(1038年),陕西出支为一千五百五十一万;宝元二年(1039年)展开宋夏战争后,庆历二年(1042年)陕西出支为三千三百六十三万,几近赤字。辽国失去南下劫掠的经济诱因,也是辽宋能维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宋仁宗赵祯是一个好皇帝吗?为什么他在位期间会被称为仁宗圣治?

位于河南省巩县,有一座永昭陵,这里埋葬着北宋时期在位最长、被宋代百姓夸赞非常仁爱的皇帝,他就是宋仁宗赵祯。提到宋仁宗,就连一向以执拗著称的王安石都在自己的文章中承认,仁宗去世之时,百姓们痛哭哀嚎,就像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甚至,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听到宋仁宗驾崩的消息都悲痛不已。

那么,宋仁宗真的是一个好皇帝吗?为什么他在位期间会被称为仁宗圣治?

1、宋朝文人的评价

北宋时期文学发展迅速,很多文人也敢直言不讳的抨击朝廷。咱们先看看北宋时期,“自己人”是如何看待赵祯的。北宋的大文豪苏轼认为,宋仁宗在位期间,搜揽天下豪杰,为国家肱骨,重视文官,但过于依赖文官。虽然,国家因为和平在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朝廷因为容纳的人才在文化和政治上都增添了活力。(这也导致了“民不知兵”,百姓对外在危险松懈,军事力量过于薄弱。)

而南宋文学家文天祥认为,宋仁宗是一位敢于纳谏的皇帝,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得。在宋朝的臣子眼中,宋仁宗还是一位值得称赞的好皇帝的。

苏轼: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

2、《宋史》的评价

为了遵循客观史书,我们来看一下《宋史》对赵祯是如何评价的。宋朝灭亡后,元代的脱脱等人在编著《宋史》时,对宋仁宗的优点曾大加赞赏。根据记载,宋仁宗每逢国家爆发水灾旱灾,不是在宫里祷告,就是光着脚在大店里给自己罚站。

有人劝宋仁宗给自己造御苑,宋仁宗都会严词拒绝。虽然自苦其实没多大用处,但是从这些记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宋仁宗确实是真的很忧心百姓,至少与后来的宋徽宗相比,仁宗是真的有表现的十分忧国忧民,让人看得出,他已把百姓放在心里。

然而,任何人都是有缺点的。对宋仁宗执政时期的过失,《宋史》也无情地给予了批评。《宋史》的编著者认为,宋仁宗在治国方面有着非常严重的缺陷。首先,在军事上,宋仁宗对西夏作战的失败和对辽国的岁币政策都给百姓带来了负担。其次,宋仁宗在吏治方面十分怠惰,任用的残忍尖刻之人不在少数。最后,宋仁宗时期的刑法过于宽纵废弛,也给国家的治理埋下了隐患。

通过元代的史书,我们不难发现,在《宋史》中的宋仁宗是一个小事清楚、大事糊涂的皇帝。即便平时表现得再怎么爱护百姓,他执政的过失也还是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不算好皇帝。

3、当今的评价

受各类史书以及文学作品的影响,我们现在的各类百科对宋仁宗的好评还是很多的。大多还是采用宋元时期对宋仁宗的评价,认为宋仁宗是一位爱护百姓、敢于纳谏的好皇帝。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者或者个人作者对宋仁宗的评价也出现了多样化。在这些中不乏有因为宋仁宗在军事上的失败为宋朝埋下了“病根”。

至于仁宗圣治,这个词最早源于王夫之先生《宋论》里提到的仁宗盛治一词,这个词是对宋仁宗执政方面的仁爱宽恕的好评。通过对《宋史》等各类历史资料的整理,将宋仁宗在位期间称为仁宗圣治,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首先,在民生上,宋仁宗敢于纳谏,任用了范仲淹等大臣开展了庆历新政。尽管后来范仲淹等主张改革的大臣被外放到别的地方做官,但是现在许多人认为庆历新政其实算不上全完的失败。因为新政虽然受到了打击,但是在地方上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施。例如范仲淹在苏州等地,就通过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方针,减少了水灾给苏州百姓带来的损失。在吴中地区,通过招募百姓来帮助朝廷兴建土木工程的方式,范仲淹有力地维护了饥荒中百姓的收入问题,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也是对新政的实践。

其次,在经济上,宋仁宗在益州地区设立了交子务,自此开始,我国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发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在北宋时期一步步发展。

最后,在外交上,宋仁宗刚柔并济,加强了我国与东南亚、西域等地区的交流。宋仁宗在位期间,越南的李公蕴曾经侵略我国边境,正是宋仁宗派广南西路转运使追讨越南,才使得我国边境百姓免受越南人的侵略。在宋仁宗统治期间,龟兹等国家积极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使得我国古代的西域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民生、经济与外交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仁宗时期的统治确实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可以算上是“圣治”。不过,要想给宋仁宗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借鉴一下《史记》确立的评价标准。司马迁以汉武帝的执政得失作为参考,树立了对后来的对君主好坏的评价标准。一个皇帝做到了广纳人才、开疆拓土,那就可是被评价为好皇帝。

那么宋仁宗算不算是一个好皇帝呢?在宋仁宗统治期间,确实提拔了范仲淹等不少人才。不过,宋仁宗在与西夏作战过程中的三川口惨败和好水川惨败,也让宋仁宗在开疆拓土方面失去了很大的得分。不过,宋仁宗也绝对算不上是坏皇帝。因为司马迁还以汉武帝为借鉴,树立了迷信神仙、听信谗言杀人为坏皇帝的评价标准。宋仁宗一生并没有迷信神仙,也没有过听信谗言杀人的记录,所以宋仁宗并不算是坏皇帝。

综合各方面的评论,参考宋仁宗的执政得失以及《史记》树立的评价标准,我认为,在大体上宋仁宗还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之所以被称为仁宗圣治也是因为在统治时期一些方面有着不少可取之处的原因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宋仁宗是个好人、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