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出自哪里(见善如不及出自哪里的成语)

生活经验093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见善如不及出自哪里,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见善如不及出自哪里的成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出自孔子《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就是“有些人见善如不及,看到别人好的地方,自己赶紧想学习,怕来不及去学;见不善如探汤,看到坏的事情,就像手伸到滚开的水里一样,马上缩手”。

【原文】

见善如不及出自哪里(见善如不及出自哪里的成语),第1张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

【解释】

孔子提供自己的经验,他说:有些人见善如不及,看到别人好的地方,自己赶紧想学习,怕来不及去学;见不善如探汤,看到坏的事情,就像手伸到滚开的水里一样,马上缩手。就是说有些人看见坏的事情绝对不做。像这样专门走好的路子,坏的路子碰都不碰的人,我还看过,也听到过他这样的言论。

孔子说有些人隐居以求其志,一辈子不想出来,尤其古代以做官为发展志向唯一的道路,可是有些人一辈子不肯出来做官,自己自由意志,做自己的学问,管自己的人生,不想出名,也不想做官,做事则处处要求合宜、合情、合理。孔子说,这样的言论我听得多了,可是没有看到真这样做到的人,所以绝对不要功名富贵,行义以达其道的,在理论上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

孔子是说专门做好事,坏事碰都不碰,这样的人蛮多,第二条的人难了,一辈子功名富贵不足以动心的,这在理论上讲容易,到功名富贵摆在面前时,而能够不要的,却很难!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是什么意思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就是“有些人见善如不及,看到别人好的地方,自己赶紧想学习,怕来不及去学;见不善如探汤,看到坏的事情,就像手伸到滚开的水里一样,马上缩手”。

出自孔子《论语》

原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这句话出自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季氏篇》。

原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扩展资料:

孔子认为进行道德修养,态度非常重要。具体说来,主动修德与被动进步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真正认识到了修德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渴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因而行善修德非常自觉。

后者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修德的重要,生有一定的认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分辨清楚,却不能自觉修德向善。另一种情况是,修德者并没有从思想高度认识到修德的重要意义,他之所以选择修德,是因为通过修德可以更容易获得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满足,比如获得官位,赢得尊重。

比如在古代,“以德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仕途径,这导致了大量非自愿修德者的出现。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功利性目的,比如沽名钓誉,比如做官敛财。这种意义上的修德就是被动的,不是为修德而修德,虽然也确实做了行善修德的事,但其动机不纯,并不值得提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季氏篇

关于见善如不及出自哪里和见善如不及出自哪里的成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