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达的作品有哪些(女作家霍达的作品人生经历简介)

生活经验068

今天给各位分享霍达的作品有哪些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著名作家霍达除了《穆斯林的葬礼》还有什么作品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不是猎人》等,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

霍达的作品有哪些(女作家霍达的作品人生经历简介),第1张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大专毕业后,长期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

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现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儿童喜剧《我不是猎人》曾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现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霍达的作品有哪些?

霍达简介

1945年生于北京。回回名法图迈。霍达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文学报特约记者、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霍达自幼喜爱文学艺术,1961年考人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学无所用,不得不改行从事外文技术情报翻译工作。借此,她得以博览古今中外群书,特别是在著名史学家马非百的指导下,深入、系统地研读了大量中国历史特别是秦史的史料,这为她以后历史题材方面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雄厚的基础。粉碎“四人帮”之后,霍达的创作激情和才华得以发挥,她连续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公子扶苏》、《鹊桥仙》、《飘然太白》、《江州司马》、《我不是猎人》、《年轻》、《战斗在北平》等,被先后搬上了电影、电视银幕、屏幕,并出版了《霍达电影剧本选》。其中,《我不是猎人》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鹊桥仙》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保姆》获 《萌芽》创作荣誉奖。《公子扶苏》(又名《秦皇父子》)一发表便受到文学界、电影界、史学界的重视,被誉为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中“难能可贵的”一部电影剧作。新华社为此向国外播发了以《女作家创作(公子扶苏)剧本》为题的 电讯,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由长春 电影制片厂投入了拍摄工作。霍达擅长历史题材的创作,并 且对于电影文学形式驾轻就熟,但这并未妨碍她在其它题材、体裁上的开掘和发展。近年来,她在致力于电影文学的同时,还创作了中、短篇小说《追日者》、《保姆》、《不要忘记她》、《艺术家的良心》、《“合作家”轶事》、《黑祸》、《马拉松宴会》等等许多篇反映现实的作品以及散文、报告文学、随笔。1988年《长篇小说》分两期连载她所写的反映回族生活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引起了文坛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霍达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创作题材范围却未局限于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撷取,表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今后,她除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外,还打算特意创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将在她的笔下得以表现。

霍达是谁?

百科名片

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经名法图迈。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

中文名: 霍达

民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45年11月26日

代表作品: 《穆斯林的葬礼》

回族经名: 法图迈

籍贯: 北京

目录

个人简介

写作历程

获得荣誉

代表作《穆斯林的葬礼》

书评

《换换爱》男主角

主要著作

工作经历

文集

人物语录

霍达夫妇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个人简介

写作历程

获得荣誉

代表作 《穆斯林的葬礼》

书评

《换换爱》男主角

主要著作

工作经历

文集

人物语录霍达夫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霍达,女。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1961年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 霍达

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专毕业后,长期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 霍达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研究中国历史,尤善秦史。1976年后,霍达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编剧,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

编辑本段写作历程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其中,198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于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是霍达的成名作,一出版就受到评论界重视,由李野墨演播的广播小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9—1992年两度全文播出,影响甚众。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文学奖,1991年获中国文学最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穆斯林的葬礼》

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198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红尘》于1988年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报告文学《万家忧乐》于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2001年获“3·15”金质奖章;报告文学《国殇》于1988年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卫生题材文学一等奖;报告文学《小巷匹夫》于1988年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电视剧《鹊桥仙》于1980年获首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儿童喜剧剧本《我不是猎人》于198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优秀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于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散文《东山男儿》于1990年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优秀征文奖;散文《烟雨文武庙》和《义冢丰碑》于1997年分别获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国报刊副刊研究会“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一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回归征文”一等奖。 霍达作品

霍达深入香港,历时三载创作的长篇小说《补天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出版,众多报刊转载。1999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电影总局评为建国50周年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北京市优秀图书奖。此外,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报告文学《民以食为天》、《海魂》,大型历史电影剧本(话剧)《秦皇父子》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译本及港、台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多部。199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霍达文集》(六卷本)。? 霍达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并先后赴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来、西班牙、毛里塔尼亚、埃及、意大利等十馀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曾应邀出任《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第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等。其生平成就载入《中华古今女杰谱》、《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电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英国剑桥版《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霍达除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外,还打算特意创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在她的笔下得以鲜明表现。?

编辑本段获得荣誉

霍达作品

霍达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1999年8月29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

编辑本段代表作

《穆斯林的葬礼》

荣誉 1991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 新版穆斯林的葬礼封面

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 1992年由作者改编为上、下集电影剧本,香港康大影业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书评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2]

编辑本段《换换爱》男主角

霍达(贺军翔饰) “我降怎样!?看不惯去睡觉!还是要我叉你个眼睛脱窗!?”? 霍达

22岁,天蝎座,霍家老二。外人眼中的任性鬼,叛逆的因子其来有自。表面上看起来,因为天生家境富裕,造就了霍达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烂个性。他,确实不太体恤别人,总是带着戏谑的不屑笑容,去看待他老头那个假兮兮的王国。刚好跟他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彦是两个极端。以世俗的标准:霍彦是好样的,霍达是坏家伙。 如果他对你展露笑容,NO!NO!请别高兴的太早。这个充满魅力的笑容里,恐怕藏的是个恶作剧啊! 因为他不习惯对人友善,臭脸以对已经是客气了!! 但,霍达心中角落却还是有一个温柔的秘密:“妍书”。但妍书眼光对霍彦的追随,永远大过于回头望望她身后的霍达。 他唯一不想输给霍彦的,就是这个秘密。 爱情的输不起和别人始终看他不如他哥哥的评价,不是霍达对霍彦始终都有股愤怒的原因,当年霍达母亲忍着被丈夫背叛的屈辱,出面去带回了这个哥哥,从此霍达在母亲的脸上看不到笑容,不久之后,母亲的忧伤早逝,也令霍达始终隐隐霍彦怀有一股无法谅解的情绪。 霍达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但是如果“童嘉蒂”没有出现,霍达不会了自己的情绪原来可以比火冒三丈更火大、比气急败坏更气炸,也不会翻到自己的字典里,其实还是有“同情”、“帮忙”----等等那些跟笨蛋相处才会用到的字眼。而且霍达百分之百确定,童嘉蒂还是个有莫名其妙自尊心的穷人笨蛋,“天使与主人服务兑换券”?!真是有够白痴!

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霍达

粉碎“四人帮”之后,霍达的创作激情和才华得以发挥,她连续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公子扶苏》、《鹊桥仙》、《飘然太白》、《江州司马》、《我不是猎人》、《年轻》、《战斗在北平》等,被先后搬上了电影、电视银幕、屏幕,并出版了《霍达电影剧本选》。其中,《我不是猎人》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鹊桥仙》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保姆》获《萌芽》创作荣誉奖。《公子扶苏》(又名《秦皇父子》)一发表便受到文学界、电影界、史学界的重视,被誉为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中“难能可贵的”一部电影剧作。 新华社为此向国外播发了以《女作家创作(公子扶苏)剧本》为题的电讯,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投入了拍摄工作。霍达擅长历史题材的创作,并且对于电影文学形式驾轻就熟,但这并未妨碍她在其它题材、体裁上的开掘和发展。近年来,她在致力于电影文学的同时,还创作了中、短篇小说《追日者》、《保姆》、《不要忘记她》、《艺术家的良心》、《“合作家”轶事》、《黑祸》、《马拉松宴会》等等许多篇反映现实的作品以及散文、报告文学、随笔。1988年《长篇小说》分两期连载她所写的反映回族生活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引起了文坛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 霍达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创作题材范围却未局限于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撷取,表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今后,她除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外,还打算特意创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将在她的笔下得以表现。

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其中,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 霍达 说《穆斯林的葬礼》于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受到评论界重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9—1992年两度全文播出,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文学奖,1991年获中国文学最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198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红尘》于1988年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报告文学《万家忧乐》于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2001年获“3·15”金质奖章;报告文学《国殇》于1988年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卫生题材文学一等奖;报告文学《小巷匹夫》于1988年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电视剧《鹊桥仙》于1980年获首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儿童喜剧剧本《我不是猎人》于198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优秀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于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散文《东山男儿》于1990年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优秀征文奖;散文《烟雨文武庙》和《义冢丰碑》于1997年分别获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国报刊副刊研究会“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一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回归征文”一等奖。 霍达深入香港,历时三载创作的长篇小说《补天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出版,众多报刊转载。1999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电影总局评为建国50周年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北京市优秀图书奖。此外,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报告文学《民以食为天》、《海魂》,大型历史电影剧本(话剧)《秦皇父子》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译本及港、台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多部。199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霍达文集》(六卷本)。? 多年来,霍达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并先后赴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毛里塔尼亚、埃及、意大利等十馀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曾应邀出任《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第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等。其生平成就载入《中华古今女杰谱》、《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电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英国剑桥版《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 霍达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1999年8月29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

编辑本段文集

霍达 报告文学 《万家忧乐》 当代历史 《国殇》 散文 《秦台夜月》 现代纪实 《补天裂》 现代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马拉松宴会》《故人情》《京韵第一鼓》 《不要忘记她》《年轮》《沉浮》《革面》 《追日者》《罢宴》《绝症》《猫婆》 《保姆》《魂归何处》

编辑本段人物语录

关于《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写这本50万字的书,你知道我用了多长时间?四个半月!可前期准备工作时间相当漫长,可以说是从我懂事起,就酝酿着想写这本书。提笔前我踏着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足迹四处奔走,看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历史就像在我的面前复活了。我在稿纸前常常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窗外正是三伏盛夏,书中却是数九严冬,我不寒而栗……我为书中主人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心绞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吞药。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写作让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怕死,因为我早就死过好多次了。” “现在写作我仍然这么投入,我不能像别的作家一样,写完一段,站起来对别人说,好了,我们先吃饭吧,我根本从书中出不来。写作的痛苦如蚯蚓爬过沙滩一样,留下的痕迹只有自己看得见。” 在香港收集素材 “说这些好像有自夸的嫌疑。当时在图书馆翻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数千万字,看到有价值的东西我会兴奋得发抖,赶紧复印四份,其中一份寄给远在北京的丈夫,由他保留着,为什么?我怕万一飞机失事我死了不就白找了吗?” 霍达 “我还实地踏勘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探寻尚存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往往是每天早上八点半起来,带着地图或坐公交车或步行,走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荒山野岭。当时每天早出晚归,往往回到住处后整理资料到半夜,把电视调到央视4台,不管里面说什么呢,我都会感觉自己离家那么近。” 关于爱情 “爱情不是口头上的东西,在我现在看来,青年人的爱往往是性爱,中年人是情爱,到了晚年才是爱情。相爱的人应该以命相许、以命相托。在我的生命中我无法想像没有我先生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探讨过,如果不能一起走,我希望我先离开世界,由他来料理后事;如果他先走了,我很快会随他而去,因为没有他,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评价自己 “我觉得我现在是个“堕落”的人。以前从事报告文学的写作时,为了将一个受害人的真相公之于众,我能一口气奔走于37个县,顶着巨大的压力到村子里面找农民谈话,真是为民请命啊。哀莫大于心不死,我非常关心国家命运,老想把作家与政治家合一,我真心希望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富强。”

编辑本段霍达夫妇

霍达,在文坛成就卓著,曾获得矛盾文学奖; 霍达丈夫王为政,二流画家,在画界都独领风骚,师承吴贯中和李苦禅,中国画坛百杰奖章获得者。这对伉俪,爱情美好,事业辉煌,而且都是政协委员,同时进入了世界名人录。

读《霍达文集》

知道霍达,还是从一本名为《穆斯林的葬礼》小说开始的。90年代,她的这本小说在广播电台里播送了。当时觉得特别好,于是就买来书读。听和读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听就是一遍过去了,想再多琢磨琢磨,也只能在脑子里过一遍。可是读就不一样了,什么时候想不起来名字、情节什么的,翻开书,就可以找到忘记的内容。因为喜欢她的书,所以她的书我都留存,作为收藏了。最近,又拿出来《霍达文集》—《红尘》阅读。感受不一样。这本书集中了霍达发表在不同杂志上的中短篇小说,共17个。小说内容既有歌颂美好爱情,更有人生百态。题材之广泛,融入作家深入的生活体验,以细腻的笔触使得每个小说都写得栩栩如生,仿佛那些人和那些事,就发生在你身边。写作手法之独特以及用词之精准,让人佩服。

                                  《追日者》

 

这本《霍达文集》是这套文集的卷四。以《红尘》为命名。虽以其命名,却不是开篇小说。开篇小说名为《追日者》。曾经发表于《人间》1985年第6期。共写了61页。这61页虽然写的是两位著名画家和他们的爱情小说。虽说是爱情小说,但也是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爱情。霍达小说的特点,就是绝不是纯粹爱情小说,一定是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爱情,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深入观察。尽管爱情不一定如意,但人间更值得。小说里钟建辉和方琼是中国派出去学美术的留学生,两个人分别爱上了自己导师的女儿露珊娜。在建国初期,中国各类人才的奇缺,使得钟建辉放弃爱情,最终回到祖国,投身于美术教育。万没想到是遇到十年灾害,让这位怀揣报国养育之恩的大画家,无处施展才华。而熬过这十年,却已是近中年,那些用心画作也只能束之高阁,没人理会。让人心疼。而当年决定为了爱情最终留在法国并和导师的女儿结婚的方琼,终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归国华侨身份携妻子露珊娜,回来看望老同学—钟建辉。当露珊娜和钟建辉见面的那一刻,在法国留学的那些日日夜夜的日子,仿佛一古脑儿的都回到了眼前。钟建辉先是一愣,而露珊娜则已是眼眶湿润。这么多年的不相见,一旦相见,依然相见如故。但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他们的爱情只能默默留在记忆里。那些在塞纳河边的倾情相谈,那些在画室里一起度过的美好夜晚,就这么让钟建辉生生地硬吞下去,只有忘记,才能前行,才能在那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和自己的妻子度过每一天朝九晚五的平凡日子。见面只有一天的时间,而露珊娜告诉钟建辉,她依然还记得三十年前他给她讲做鞋子的故事。

                                  《秦台月夜》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姐妹俩和父亲生活在贫困的秦川农村。60年,是饥饿威胁最严重的一年,上学只能供一个。而姐姐最终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在家务农,尽管已经考上县里的师范,眼看毕业后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妹妹上学到是很争气,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经过自己努力,终于立足于大城市。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当一切都在变好时,得知自己的父亲已经患有重病。妹妹恐怕再见不到父亲。于是妹妹赶紧连夜坐火车,坐汽车,终于赶到偏僻的农村姐姐家,看到父亲静静地坐卧在床上,微闭着双眼,姐姐守候床边。姐妹俩见面后,早已泪眼朦胧。

父亲曾经在身体还不错的时候,与妹妹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在北京转过颐和园,吃老北京小吃,可是终不是壮年的父亲,又带病在京,经过一次急救。终不是自己的家,不愿意打搅妹妹的生活,而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决定回秦川。这一重担,又由姐姐扛起,姐姐没有任何怨言。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姐姐,曾经将阳关大道让给妹妹,自己跨上了独木小桥。这一次重担却又“让”给了她。妹妹这是心债啊!而这一回,父亲恐怕是不会再来了。到了家,父亲对于与妹妹的离别,来信这样说:“对望无言也有泪,几番徘徊意踟蹰。”这让妹妹想起父亲刚到北京时,把卖了的房产后剩下的所有值钱家当带到北京,见到自己的孙女和孙子时, 用哆哆嗦嗦的手抓把枣给他们吃,还说:“吃吧,咱家的水土好,这枣儿甜。吃吧,就这一回了,往后就吃不着了!”

如今,看着苟延残喘的父亲就在眼前,自己却无能为力。天色微明的时候,油灯灭了。而父亲的眼睛也慢慢闭上了。正所谓: 油灯已耗尽,人再无归时。 

                                《魂归何处》

人死后,据说还会有灵魂在人间,因为对人间的不舍,对人间的留恋。

曾平是一个学校的老师,学生们都很喜欢他,在一次春游时,大巴车突然翻车,曾平为了挽救车上的20多名学生的生命,自己将车门堵住,最终自己先掉下车导致身亡。

事后,曾平的爱人何泉与校领导商讨身后事。曾平的娘家人要赔偿钱,可是数目太多,教育局不予赔付。

此时,住在同一胡同的李金镯与作家高迈的生活突然出了一件新鲜事。李金镯有一天因为吃了安眠药,睡了好长的时间,再醒来后,发现自己突然会飚英文了,连睡觉都说着英文,吃起饭来,也变得很斯文。高迈看着很奇怪,带她去看了医生,医生什么也没说,告知没毛病。高迈陪着妻子慢慢走到曾平的家,看见曾平的妹妹和姐夫一起吃饭,还有孩子的温馨场面,不忍打扰他们,看了看学校里的广告牌上写的曾平的讣告,讣告上简短写了曾平的生平,她看后,笑笑,不知自己还能说点儿什么。然后,又在胡同里转转,看看邻居,说着连邻居都不太听的懂的话。邻居很担忧李金镯,对高迈说:她是怎么了?吃了安眠药怎么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怎么那么像曾平啊?李金镯最后回到家,看到很多人,有校领导,还有她的家人,最终讨论的结果是赔偿1万,虽然没有追认为烈士,但追认为党员,她的妹妹可以接替她到学校工作。看到这样的结果,曾平感到欣慰,她的死,也算是值了。

此时,曾平突然想起来,自己到底是谁?曾平?李金镯?我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我去哪儿?

她问自己,问空荡荡的马路,问清凉的夜色。

她走着,像一撮泡沫,一根羽毛,一片落叶,一缕烟云,一陈清风……

                                  《红尘》

这部中篇小说展现了从60年代-70年代后期,以一条胡同里的人们为背景,围绕以一个窑姐出身的卑微女子,在这10年里发生的事。

小说里并没有将笔墨着重十年里人们如何受到迫害的过程。霍达的小说,有很多都是以十年浩劫为背景,但都是通过人物随着十年浩劫而发生不可挽回的命运改变。而这样的描写,却更能让人感伤在那个年代里,人的命运戏剧性的转变,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命运的结果。

小说里设定主角名字为德子,而德子媳妇的名字却一直没有。这也影射出女人,尤其是地位低下的女人在社会上受歧视的例证。德子媳妇原本因为家里穷,被多次卖,最终被卖到妓院。这一事实,一直瞒着德子,直到一次吐槽旧社会的苦的大会上,才让德子媳妇不由得说出了自己的身世。自此,她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原本特别让人羡慕的德子,也经常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最让德子媳妇受不了的是,好不容易熬到了十年浩劫过去了,却让一部《望乡》电视剧,德子的精神给搞垮了。电视剧里说妓女一天要接30多人,这让他想起自己的媳妇,一起看电视的邻居也瞟来异样的眼光。德子最终离家出走了,德子媳妇受不了自己的丈夫也这么看不起自己,最终走向自杀的道路。临死前,只有一个半傻不捏的17、8岁的疯顺儿来看她。

德子媳妇死了。可是令人唏嘘的是,后来,再有人来逛胡同时,胡同里的人有些炫耀地说:这里曾经还住过一窑姐呢!

荒煤先生对这句话,曾在本书《序》里评价:这既是对德子媳妇的死寄予深沉的同情,也是发自内心的深沉的感慨。

                                   《年轮》

暮色茫茫,晚霞如血。

垂柳依依,波光粼粼。

 “叛徒?”章忆寒泪花闪耀,“为了洗刷这妄加的耻辱,我们付出了两代人的血!”

发生故事的时间要推到抗日战争时期,章子侠和他的同学陈禹民写了抗日战争标语,而被保长被抓,路上将保长活埋,于是两位年轻人由此告别家人,走上了不同道路。悲剧也就由此而生。

而留在家里章子侠的妻子王月梅带着孩子章寒妮,8年后,从山东一路受苦找到在北平的章子侠。在他家里,却只看到她的新婚妻子和几个月大的女儿。直到章子侠从狱中被救出,才得以让王月梅看到自己的丈夫,而章子侠也才知道自己的发妻还活着。此时已是奄奄一息,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而死去。新婚妻子致死都没有再见过章子侠。十年浩劫来了,这位曾经在抗战时期,帮助过*** 提供药品的章子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死后被定为“叛徒”。而她的两位妻子因此而受牵连,新婚妻子因为受不了精神折磨而疯,结发妻子在老家的宅基地前的唯一一颗枣树下而自杀。他们的两位女儿,在最终等到洗冤平反时,已是人到中年。

  这两代人的血,流的值吗?

                                  《芸芸众生》

 

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为动物园。霍达的题材非常广泛,虽是同样的爱情故事,却发生的社会背景不同,这就更加凸显爱情的可贵。

刚刚大学毕业的两位年轻人,陈郁和尹怡云。一心扑在改建猴山的施工中,他们却不知,一场阴谋正在他们身后酝酿。一次二人在夜间观察猴山的猴子们时,当场被抓乱搞男女关系。结果,陈郁被领导做工作离开了动物园,来到领导承诺的园林建设中,结果却是一大片野生森林,看管野生大猩猩。还好,也算是跟他自己的专业接近。一干就是18年。18年后,大学生的政策得以恢复。陈郁以第一把手的身份再次回到动物园时,才得知,这一切都是阴谋。

在陈郁离开动物园的这些年里,是尹怡云承担了一切的后果。尹怡云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自此一直都背负着有男女关系问题的指责。甚至被传出还有怀孕堕胎的传言。

月朦胧,夜深沉。当年的两个心有灵犀的年轻人,还没有尝到爱情的甜蜜,如今已是中年,陈郁已娶妻生子,而尹怡云一直未嫁。两个人走在动物园通往猴山的小道上,尹怡云才告诉她真相,是园林老奸巨猾的书记强奸了她,才导致堕胎的命运。书记还循序善诱地说,要是说出去,她的名声不好,说他勾引书记,所以这一切,尹怡云都默默承担了一切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陈郁,也是不明不白的被戴了18年的绿帽子。故事的悲哀之处就在于,陈郁被高高兴兴的骗走,尹怡云用自己的名声保护了陈郁,而陈郁却完全不知道这一切。

人世间有时就是这么造化人。

                                《绝症》

 

这部小说是霍达小说题材里少有的讽刺题材的作品。小说诙谐幽默。也让读者彻彻底底的了解官场上的芸芸众生。

不治已病治未病。----《内经》

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淮南子》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

  这是这篇小说开篇里的三个引用。从这三个引用,就可以看出,跟病有关的小说。没错,病就得在某局的局长身上—赵立本。而他老婆—李皎清,也自然而然的被提拔为市卫生局副局长。这名字大概作者也是暗示了这个外行的卫生局副局长,可以认为“李矫情”。就是这位李副局长,什么都不懂,乱用自己的权力,贻误了自己丈夫的病情,最终一张以“绝症”的讣告,结束了自己丈夫的生命。既可怜,又可笑。这里不乏有这样的情节

  李局长不相信第一次第一最好医院的大夫来会诊,由于前夜打了一宿的麻将,累成了美尼尔综合症,而且还是陪着自己夫人打麻将,贻误与外商谈判投资的大事。好不容易被中医治的差不多,自己又不信,又被请来的气功大师蒸腾一把,到是好了。又被与外商喝酒,把病又勾出来,肺炎。结果因为李局长怀疑自己丈夫的病一定是个大病,仗着自己是第一夫人,乱用权力,让真正可以治好局长病的人,不敢出来说实话。局长受了大罪不说,肺炎当成了胃肠炎治,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小说字里行间刻画了官场上的人物以及对待权力至上的言听计从,很好的讽刺了社会上的官场现象。

 

霍达是怎样一个人?她生平的作品有那些?

霍达,1945年生于北京。是回族作家,回名法图迈。但她的创作题材范围却未局限于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撷取,表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今后,她除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外,还打算特意创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将在她的笔下得以表现。

作品有:《公子扶苏》、《鹊桥仙》、《飘然太白》、《江州司马》、《我不是猎人》、《年轻》、《战斗在北平》、《追日者》、《保姆》、《不要忘记她》、《艺术家的良心》、《“合作家”轶事》、《黑祸》、《马拉松宴会》、《穆斯林的葬礼》等。

霍达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并先后赴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来、西班牙、毛里塔尼亚、埃及、意大利等十馀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曾应邀出任《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第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等。

其生平成就载入《中华古今女杰谱》、《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电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英国剑桥版《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霍达除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外,还打算特意创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将在她的笔下得以鲜明表现。

关于霍达的作品有哪些和女作家霍达的作品人生经历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