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齿常之姓什么(黑齿是什么典故)

生活经验096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黑齿常之姓什么,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黑齿是什么典故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他为何一生三次叛主却被誉为“忠勇”呢?

公元七世纪,朝鲜半岛并存着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高句丽,百济与唐朝为敌,而新罗则与唐朝保持着朝贡的关系。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朝名将苏定方率领唐朝和新罗联军,灭亡了百济。由于新罗和百济有世仇,百济民众害怕新罗士兵报复劫掠,趁唐军主力回国之际,爆发了“百济复国运动”。

在这次战争中,一个将星冉冉升起。任存山(位于韩国全州),蜿蜒起伏,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个人在“百济复国运动”中在此长期与唐军对峙。他就是黑齿常之。黑齿姓氏原本是扶余氏后人,受封于黑齿国,因封而姓。黑齿常之幼年时熟读《左传》、《史记》和《汉书》,在百济国内享有“骁勇有谋略”之名。年未弱冠,黑齿常之担任达率(相当于二品官)兼任郡将(相当于刺史)。

黑齿常之姓什么(黑齿是什么典故),第1张

黑齿常之身材高大,外形威猛,是当时典型的军人形象。朝廷重臣裴行俭善于相面,他认为这种面相的人,在战争中轻易死不了。在军队中提拨不少有这种面相的人。黑齿常之相貌端正、下巴丰满,正属于这种面相。有一次,黑齿常之在官舍外射杀了三条恶狼。黑齿常之认为河源城城防森严,突然冒出恶狼,是不祥之兆。

于是,他将狼尸远远地扔进深山,并且要求皇帝准许他去攻打党项酋长,得以脱身。他的继任者李谨行,上任十几天就一命呜呼了。正所谓命硬之人,索命小鬼也要让三分。在唐灭百济的战争中,他最初投降苏定方,因不堪忍受新罗士兵的暴虐,带领十多个百济士卒,在任存山结栅叛唐,短短一月有余,前来归附的有三万余人。黑齿常之由此登上历史舞台,掀开了新的一页。

受黑齿常之的影响,百济二十余城池纷纷响应,举起了复国大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9月23日,黑齿常之率军进攻泗沘(位于韩国忠清南道)。他首先攻破了泗沘外围城防工事,补充军械粮秣。随后对泗沘发起猛攻,唐将刘仁愿率领1.7万唐军凭城据守,苦苦支撑,屡次击败面百济军队。黑齿常之见攻城失利,在泗沘南岭结成四五个军栅,断绝泗沘对外联系,试图长期围困唐军。

正当黑齿常之谋划下一轮攻势之际,10月9日,新罗王金春秋得知百济局势动荡,率军前来镇压。10月18日,新罗军队占领百济重要据点尔礼城。百济军队因此人心离散,有二十余城重新投降新罗。10月30日,新罗军队进攻泗沘南岭军栅,黑齿常之难以抵挡,不得不撤出战场。百济军队被斩首1500余级,泗沘之围得以缓解,唐军重新得到了粮食和武器补给。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百济的外援倭** 队在白江口与唐朝和新罗联军遭遇,四万余倭国水军遭到沉重打击,数万士兵在战斗中战死或溺亡。唐军彻底平息了百济复国活动。唐高宗李治专门派遣使者招降黑齿常之,黑齿常之眼见复国无望,军队难以为继,只得投降唐将刘仁轨。刘仁轨派遣黑齿常之攻击任存城。

部将提醒刘仁轨,黑齿常之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刘仁轨认为黑齿常之忠勇有谋略,注重信义,当初只是遇人不淑。调拨了大批军队和物资,帮助黑齿常之攻取了任存城。任存城守将迟受信抛妻弃子,只身投奔高句丽。由此,黑齿常之为唐朝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投名状”。

唐朝名将: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恒元,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唐朝名将。

  黑齿常之初任百济达率兼郡将。唐高宗灭亡百济后,率领民众抵抗唐军。龙朔三年(663年),受招抚降唐。仪凤三年(678年)九月,跟从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征讨吐蕃。于夜间率领敢死队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散。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并检校左羽林军,并充任河源军副使。调露二年(680年)七月,吐蕃侵扰河源,黑齿常之率军夜袭吐蕃军营,斩吐蕃军首级两千,因功升任河源军经略大使。垂拱二年(686年),后突厥侵扰唐朝,黑齿常之率军抵抗,因功进封燕国公。垂拱三年(687年),后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朝廷任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反击后突厥。黑齿常之追在黄花堆大败敌军。

  永昌元年(689年)九月,酷吏周兴等人诬告陷害黑齿常之谋反,将其逮捕入狱。十月初九(11月26日),黑齿常之自缢而亡,享年六十岁。

  圣历元年(698年),黑齿常之被平反昭雪,追赠为左玉钤卫大将军。

  在第一册18章、第二册第4章都提到。在青海之役黑齿常之亲率五千死士,夜袭吐蕃营,令吐蕃溃乱引退,在第三册中正式出场,黑齿常之任剑南节度使,以重兵防范吐蕃人,后被突厥人刺杀。

有谁知道关于“黑齿”的典故?

黑齿, 黑齿习俗在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有,属日本、泰国及中国云南边疆傣族较为突出,均以乌牙作为一种传统习、黑齿为美,代表干净及有净化作用,染黑齿在日本亦是一种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一习俗在东南亚地区相沿数千年,现已基本绝迹。

唐代有黑齿常之,其先出自扶余氏,封于黑齿,子孙因以为氏。曾祖父黑齿文,祖父黑齿德,父亲黑齿沙次,并官至达率。黑齿常之自幼便习读春秋左氏传和司马迁、班固的《史记》和《汉书》,在国内以骁勇有谋略著称。后成为唐代将领,被酷吏周兴诬陷,被武则天处死。

扩展资料:

染黑齿是一种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一习俗在日本相沿数千年,现已基本绝迹。而黑齿习俗在中国古代长期被认为是蛮荒、不开化的特征之一。

早在平安时代,黑齿就已是贵族的特征之一。日本民俗中以白色为最高贵,而黑色称为“黑不净”,平安时代《衣服令》将墨色排列在最末位,表示身份卑贱之人所穿衣服颜色。然而,在“口腔色彩学”上,日本人却又以黑齿为尊贵;这也证明该习俗可能是外来的。据说日本的黑齿习俗是从朝鲜传入的,如果考虑到朝鲜古代百济这一习俗兴盛,而百济又和日本关系极为密切,这一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黑齿

唐朝将军黑齿常之是朝鲜人?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黑齿氏,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黑齿常之原来并非唐朝人,他是出生在百济国。黑齿常之的早年事迹不详,善于用兵,史称其“骁勇有谋略”。后来黑齿常之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一职。降唐后数十年,黑齿常之屡建战功,纵横青藏所向披靡,数破突厥威震天下,进爵燕国公,成为大唐的封疆大吏。永昌元年,因其忠于李唐,武则天为了夺其军权,在武则天授意下,受酷吏周兴诬陷,一代名帅含冤自缢而死。显庆五年(660年),唐将苏定方攻克百济,黑齿常之率领部下随百济人投降唐朝。不久,因不满新罗军的暴虐而起兵反抗。他以任存山(位于今韩国全州)兵多地崄的地形为根据地,抵档住苏定方派出去的征讨军,征讨军虽没攻克大栅但攻破小栅,之后他趁苏定方已回国献俘并准备高句丽战事之时,响应福信,转入反攻,一举攻占原百济的20余城

黑齿常之姓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黑齿是什么典故、黑齿常之姓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