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害怕多尔衮吗(鳌拜与多尔衮谁武功更能打)

生活经验0142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鳌拜害怕多尔衮吗,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鳌拜与多尔衮谁武功更能打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鳌拜害怕多尔衮吗(鳌拜与多尔衮谁武功更能打),第1张

本文目录:

鳌拜怕多尔衮吗

鳌拜怕多尔衮,多尔衮是皇亲国戚,他打击的肯定是和他势力相当的政权,他不仅权力大,而且经验丰富,老谋深算,更是皇家的左膀右臂,并且三次曾碾压鳌拜,杀他个措手不及。所以说,鳌拜非常惧怕多尔衮。

多尔衮自幼聪慧,在打仗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资。在和明朝军队打仗时更是取得大胜,可谓是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而且他小的时候就开始与官员讨论军队之中的事情了。

他中年时期,也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屡屡战功,权力极大,一般人对待他都非常的尊重,死后还被追封为清成宗,即使死后被剥夺封号,但乾隆帝又恢复了他亲王封号。

鳌拜在他的青壮年时期是一名为大清鞠躬尽瘁的将军,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一直都在追随皇太极,至死不渝,可谓是一名大忠臣,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晚年的他却没有像年轻时的那样忠于皇帝,在康熙登基后鳌拜愈发愈嚣张,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开始为非作歹,以下犯上,甚至把持朝政,触碰了皇帝的底线。

历史上鳌拜能和多尔衮抗衡吗?

不能,多尔衮文功武制,鳌拜英勇善战,总体还是多尔衮厉害些。

多尔衮权势欲极强,也非常有才干。他摄政之后,党同伐异,擅权自重。他首先打击的就是他的争位对手豪格及其拥护者。鳌拜本是豪格的坚定拥护者,又不阿附多尔衮,遭到残酷打击自是情理之中。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受到的多次受到其迫害。

鳌拜作为清初一员骁将,其性格是梗(ɡěnɡ)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臣。

鳌拜简介

鳌拜(约1610年—1669年,满语:Oboi),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

鳌拜是否惧怕多尔衮

记载鳌拜其实对于多尔衮并不是很惧怕,满洲第一武士这也符合他的性格。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成为这场皇位之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肃亲王为帝。鉴于当时紧张的局面,鳌拜等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卫门禁,以防不测。八月十四日,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当会议之中争论不休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实际上是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帝位。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鳌拜,生于1610年,卒于康熙八年(1669),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功。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天聪八年(1634年),授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崇德二年(1637年),征明皮岛,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敌军披靡,遂克之。命优叙,进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崇德六年(1641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赴援,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追击之,擒斩过半。功最,进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崇德八年(1643年),从贝勒阿巴泰等败明守关将,进薄燕京,略地山东,多斩获。凯旋,败明总督范志完总兵吴三桂军。叙功,进三等昂邦章京,赉赐甚厚。

鳌拜没被多尔衮打倒,为何栽在康熙手中?

首先,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什么样?

鳌拜(满语:Oboi),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朝功勋元老、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之子。据史料记载及关于鳌拜案的历史研究,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其实与《康熙王朝》、《鹿鼎记》等小说、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大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清兵入关前确实战功赫赫。

据《清史稿》等史料,鳌拜在皇太极征讨察哈尔部、征朝鲜、攻皮岛、以及松锦会战这些战役中均有关于鳌拜的相关记载,尤其是在攻下皮岛和松锦会战时立下显赫功劳,以至于皇太极赐封称号“巴图鲁”(满语中意为英雄、勇士),视为心腹爱将。

二是对大清忠义可鉴。

在一众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鳌拜同学基本被塑造成自恃功高、跋扈弄权、迫害异己、欺凌少主的罪大无赦的可憎权臣形象,甚至还有描述其试图篡权自立的情节。但翻遍史籍和后世考证,均无任何蛛丝马迹显示鳌拜想背叛朝廷、篡权自立的野心,反倒是多有忠义之举。我以为从以下四点可以佐证:

1、鳌拜跟着皇太极从普通兵士一步步干到了镶黄旗护军统领的显赫地位,自然对皇太极感激不尽。

2、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因未立储君,导致野心勃勃的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权力争斗,彼时鳌拜身为近卫军统领,没有丝毫犹豫,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非先帝(皇太极)之子不立。先是拥立豪格,后来又拥戴福临,显示了他的忠君之心。顺治朝,权臣多尔衮专权,鳌拜遭受到多尔衮多次迫害,始终未改其心志,没有向多尔衮屈服,更没有投靠多尔衮,显示出对皇太极和福临的耿耿忠心。

3、康熙朝初期,鳌拜权倾朝野,手握兵权,虽被康熙帝设计擒拿下狱之时,其家族和利益集团也无任何反抗和不轨举动,笔者以为,非不能,是其不愿也,此间忠义之心可鉴。

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追赐鳌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虽然没有公开为鳌拜平反,可也算是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歉意。这也反面证明了鳌拜生前对于大清朝是有功而忠义之臣。

其次,鳌拜为什么没有被多尔衮彻底打倒?

如前文所述,因此前鳌拜拥戴豪格和福临的举动,多尔衮掌权期间恨其入骨,为剪除异己,几次三番试图将鳌拜整垮,但终未遂。顺治五年,肃亲王豪格率大军征讨张献忠凯旋之时,多尔衮以其部下冒功领赏为由将豪格下了大狱,鳌拜也因失察之由被顺带打击,“应革职,罚银一百两”。同年三月,多尔衮党羽告发鳌拜当年参与谋立肃亲王豪格等几项大罪,逼迫顺治帝兴起大狱对之前豪格一党人严刑逼供,鳌拜论罪当诛。因孝庄和顺治帝的背后使力而最终以“诏宥之,罚锾自赎”逃过一劫。然而多尔衮整垮鳌拜之心不死,紧接着同年四月,又以皇太极死后鳌拜擅自调动宫中侍卫为由,论其罪“革职为民,论死”。这一次还是诏免其罪,可见这其中权力斗争之残酷。鳌拜虽然几次都幸免于难,但在多尔衮当政时期一直仕途不顺、跌宕起伏。直至多尔衮死后,在孝庄和顺治的支持下,鳌拜才开始平步青云,最终位列四大辅臣。

因此,笔者认为多尔衮执政期间,鳌拜死里逃生没被整垮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孝庄和福临视其为心腹和对抗多尔衮的股肱重臣,而对其斡旋保护。

再次,鳌拜为什么最终会栽在康熙手中?

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病危(小说里描述顺治实则出家云游),玄烨年幼,鉴于此前内戚多尔衮专权的恶劣后果,没有选择宗亲担当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异姓大臣作为辅政大臣,期望可以相互制衡、共同辅佐幼主。四人之中,索尼虽为首辅,但年老体衰,常年卧病,无力视事;苏克萨哈则因其从多尔衮阵营投诚而来,人望不高;遏必隆为人庸碌无为;相较之下,鳌拜虽位列末位,却以其勇武、耿直、有主见等鲜明特点反倒凸显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到后期,鳌拜势力庞大,一时风光无两,成了名副其实的“首辅”,但最后载在康熙帝之手,其原因有三:

1、势大震主、阻碍康熙亲政是其根本原因

随着鳌拜势力逐渐强大,其所表现出来的傲慢和无礼(武将出身的特点也是大忌),给年幼的康熙造成极大的权力失控的阴影,必欲除之而后快。康熙自小好读史书,对于历代权臣篡位的典故自然熟稔于胸,加上前朝多尔衮的恶例,面对鳌拜之权势,定然心生惶恐。据《清史稿》卷249《鳌拜传》记载,康熙帝自亲政之日起,每日亲临乾清门听政理事,遇事直接召见满汉大臣商讨。笔者以为此举目的在于要有意逐渐摆脱鳌拜的控制,可以说彼时康熙帝无时不刻不在思量着如何除掉鳌拜这一真正亲政的障碍。

2、打击苏克萨哈是其导火索

因圈地事件,鳌拜先整垮了尚书苏纳海制造了冤案,紧接着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迫使康熙帝处死了次辅苏克萨哈。整个事件过程中,康熙帝从最早的不允到最后被迫同意,其内心之体会可想而知,“是可忍孰不可忍”。可以说,打击苏克萨哈之事彻底激怒了康熙帝,与鳌拜之间的权利冲突日渐尖锐,难以调和。此事成了鳌拜倒台的导火索和催化剂。

3、康熙运筹有度、方法对路是其次要原因

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故事,想必各位都耳熟能详,《康熙王朝》、《鹿鼎记》、《于成龙》等小说和各个影视作品中演绎了一遍又一遍。康熙帝担忧鳌拜势大难制,怕会激变成乱,不敢贸然行事。于是,他与亲信侍卫索尼次子索额图秘密策划,精选侍卫、拜唐阿(执事人)身体强健的少年进宫作“布库之戏”(即扑击、摔跤),陪他娱乐。鳌拜对此并不以为然,毫无防备。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帝觉得时机成熟,便召集众少年面授机宜。当宣召鳌拜进宫时,他误以为“帝弱好弄”,“心益坦然”(《啸亭杂录》),未加戒备,康熙帝命令众少年“立命擒之”。场面虽然如同儿戏,但也体现了康熙帝沉稳冷静、运筹有度而方法对路。最终,康熙帝给鳌拜列数了足足30条罪状,拟处以革职、立斩。但之后又念其功且无明显篡弑的证据,宣布禁锢终生,年事已高的鳌拜不久死于禁所。

随着鳌拜集团倒台,四大臣辅政体制彻底终结,康熙帝真正开始了亲政之旅。这是清庭政治发展历程中一个节点,对康熙朝乃至其后清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治时期鳌拜害怕顺治吗?

对清朝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应该都知道清圣祖康熙当皇帝的时候才年仅八岁。因为他当时的年纪还比较小,不具备处理国事的所有能力。所以他爹曾给他配备了几个辅政大臣,而在这些辅政大臣中,就包括我们都很熟悉的鳌拜。只不过,鳌拜在圣祖当皇帝初期,做了很多招圣祖愤恨的事情。

按理来说,在圣祖有了除掉鳌拜的能力之后,他理应杀掉鳌拜泄愤。但是实际上,在鳌拜被抓之后,圣祖却并未对鳌拜处以极刑。那么,清圣祖明明恨鳌拜入骨,为何最后却不杀他泄愤呢?

一、鳌拜曾做过的那些令圣祖痛恨他的事情。

在给大家揭晓上述问题的答案之前,先看下鳌拜曾做过的那些令圣祖痛恨他的事情,以便让大家搞清楚鳌拜到底有多招圣祖痛恨。由于篇幅有限,就只选两件较为严重的事情说一下。

首先,鳌拜曾逼迫圣祖处死好几位朝中的大臣。圣祖继位后,因年幼而需要事事听纳辅佐大臣们的建议。而鳌拜因在辅佐大臣中的功绩和实力较大,所以经常逼迫圣祖处死那些明显对他表现出不服或者不尊重的大臣。纵使圣祖再怎么不肯,最后鳌拜也照样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结果。

其次,鳌拜曾近身给过圣祖威胁。想当初为了奖励开国功臣,清廷特允许功臣跑马圈地。鳌拜当时占了涿州、定兴一带的地,但后来他却突然觊觎上了正白旗在京城东边一带的地。不过他提出换地申请之后,遭到了圣祖和人家正白旗旗主的抵制。所以这件事,便没有了下文。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件事可以这样结束了,没想到鳌拜事后又给人家正白旗的旗主罗织了很多罪名,然后逼迫圣祖将人家置于死地。圣祖不同意,鳌拜竟然直接“攘臂上前,强奏累日”。这可就相当于近身威胁圣祖了,那圣祖哪里还能容得了他?

二、圣祖不肯杀鳌拜泄愤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鳌拜对大清朝有大功和大恩。圣祖身为一国之君,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道理。若他只是个普通人,鳌拜如此折腾他,那他但凡有机会反击,就必定会将其置于死地。可偏他是大清朝的皇帝,而且还是由鳌拜辅佐才得以掌握天下大权的皇帝。所以在处置鳌拜的问题上,他不能任性而为之。

要知道,一旦这件事处理不好,那圣祖就会背负上比较严重的骂名。当然了,这还不算是最为严重的后果。更严重的是,他有可能会寒了一大批有功之臣的心。

而说到有功之臣,鳌拜对大清朝而言,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功臣了。有资料显示,在清朝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鳌拜就已经为皇太极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皇太极崩逝,鳌拜又不畏惧皇太极那些兄弟们的权势,硬是坚持扶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承袭了皇太极的位置。

好不容易等福临长大,鳌拜又被福临指派给自己的儿子圣祖去做辅政大臣。反正前前后后发生了不少事情,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即鳌拜对大清朝的建立和维系有大功和大恩存在。既然如此,圣祖就没办法为了泄私愤而直接杀掉鳌拜。

第二个原因是,鳌拜对圣祖的先辈们保持着莫大的忠诚度。虽然鳌拜对圣祖表现出诸多不敬的举动,看上去好像他对大清不忠似的。但是即便如此,清廷上下的人也都不得不承认,他对圣祖的先辈们始终保持着莫大的忠诚度。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鳌拜是在辅佐了圣祖以后变得“飘起来”了,而不能说鳌拜对大清朝和圣祖的先辈们不忠。既然鳌拜在圣祖的先辈们面前一直表现良好,那若到了圣祖统治时期而被杀掉,那在圣祖去祭拜已故的先辈们的时候,还如何跟自己的先辈们交代呢?

说白了,圣祖不杀鳌拜,也多少是因为考虑到了自己的面子。他即便没本事像自己的先辈们那样让鳌拜心甘情愿为自己肝脑涂地,那也犯不着让自己背负上一个乱杀功臣的骂名。鳌拜不是不肯乖乖顺从于他这个皇帝吗?那他干脆就一直关押鳌拜到死!

这样一来,他既不用承担杀害功臣的罪责,又不用再整天在皇宫中提心吊胆和在朝廷上忍气吞声,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历史上鳌拜能和多尔衮抗衡吗?

多尔衮厉害。

多尔衮文功武制,帅数万亲兵进入北京城,并在武英殿称制,定议迁都于此,开始了清廷对北京的统治。因多尔衮政绩卓著,先后封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鳌拜只是一员骁勇战将,不是政治家,为人所用,最终被擒。

鳌拜与多尔衮的二次对抗

1、第一次发生在顺治初年

顺治元年,鳌拜随英亲王阿济格征讨退守陕西的李自成大顺军,立有大功。顺治二年八月,阿济格因为没有及时奉旨班师,而且谎报战功,受到处罚。阿济格是顺治帝的叔父,为人粗暴,藐视小皇帝,私下呼为“孺子”。

清廷谕令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会同护军统领鳌拜召集部众,将阿济格“称上为孺子”之语传示晓谕。谭泰顾及英亲王情面,没有照办。鳌拜也因听从了谭泰之言未奉行谕旨,结果不仅征讨李自成的军功不准议叙,还被罚银100两。后来谭泰又与索尼相仇,互相攻击,鳌拜因庇护索尼再次获罪,几被革职。

2、在顺治五年(1648)

当年二月,征讨张献忠大西军的豪格大军凯旋回京。参领希尔良因冒功邀赏一事遭到处罚,鳌拜也以勘察不实而被议处“应革职,罚银一百两”。三月,贝子屯齐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拥立肃亲王豪格、后又包庇豪格的种种罪状。鳌拜诸人谋立肃亲王之事也被同时告发。多尔衮借此事兴起大狱,严讯诸人。

最后,鳌拜以欲立豪格、与诸人盟誓等罪名论死,得旨“罚锾(huán)自赎”。四月,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再次论死,改革职为民,得旨免革职。鳌拜虽以大功凯旋,在短短数月间却被论死两次,可见其所受打击之严酷、境遇之窘迫。

关于鳌拜害怕多尔衮吗和鳌拜与多尔衮谁武功更能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