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 1、四大子都包括谁?
- 2、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说?
四大子都包括谁?
老子.孔子、庄子和孟子,他们合称孔孟老庄。
孔孟老庄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孔(孔子《论语》)、孟(孟轲《孟子》)、老(老聃《老子》)、庄(庄周《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源泉,孔孟是儒家的创始人,老庄是道家的创始人。孔孟之学以“仁”为根本,“成仁”乃其理想;老庄之言以“道”为宗尚,“体道”是其归宿
四大才子一般都指明代的吴中四才子,指明中叶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周文宾)。
1.老子(约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中国历史最伟大的哲学家,世界着名的文化名人,被道教尊为教祖。所著的《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由来: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2.孔子(前551 - 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曾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周游列国。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提出学生学习应当积极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为中国的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尊为儒家的始祖。所以后人称他为“孔夫子”。
3.墨子 {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90年}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跟儒家并称”显学“。还是自然科学家,创立了一套颇有成就的科学理论,是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思想。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又称《墨经》或《墨辩》。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4.韩非子 (约公元前280--前233年)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
四大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说?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孔子的言论经门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道家学派,是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形成于先秦时期。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其为道家分支。
5、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宋诗派的主要宗尚是“以开元、天宝、元和、元丰大家为职志”(陈衍《石遗室诗话》),即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为宗。其创作倾向则是受当时学术主潮汉学的影响。

元气学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自然观学说,对于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元气学说对于西方科学的发展以及理解现代物质结构理论都有启发作用。
有人曾把张载的元气论与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17世纪的法国大科学家笛卡尔的以太漩涡理论,进行详细比较,发现两者惊人地类似。
而现代科学中的电场、磁场、引力场以及电子、质子、中子等概念,都与“以太”有关。人们还认为,要理解现代场论的深奥知识,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
心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灏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下文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玄学
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理学
理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儒学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是“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我国古代八大学说:一、儒家,二、道家,三、墨家,四、法家,五、名家,六、阴阳家,七、纵横家,八、杂家。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