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间影响,大跃进带来的影响

文学百科040

内容导航:

新中国成立后历年大的运动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后的运动有:

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彻底摆脱了封建剥削制度。

三反五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打击了投击倒把,稳定了社会秩序。

大跃进时间影响,大跃进带来的影响,第1张

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社会动荡,经济倒退,给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锻炼了一代青年。

大跃进,批林批孔,文化大革命。

三反五反,大跃进,斗私批修,文革

大食堂什么时候取消的?

  各地时间不同,1961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凡是要办食堂的,都办社员的合伙食堂,实行自愿参加、自由结合、自己管理、自负开销和自由退出的原则。 这些食堂,都要单独核算,同生产队的财务分开。生产队对于社员办的食堂,应该给予可能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在经济上不应该有特殊的待遇。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产物。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得到空前发展,很多地方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制,并试点“向共产主义过渡”。

    

建国以来历次运动名称和时间?

建国后历次运动的名称和时间如下:

土地改革运动 (1949 年 -1952 年)

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0 年 -1951 年)

第一次整风运动 (1950 年 -1951 年)

大跃进运动 (1958 年 -1961 年)

大炼钢铁运动 (1958 年 -1960 年)

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6 年 -1976 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运动 (1978 年至今)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运动的名称和时间都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而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运动的内涵和意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首先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历时三年开展并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建没进程,先后又在思想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大鸣大放、反右倾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1963年至1966年5月,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的工矿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了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在农村中,最初是“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 ,在城市中,最初是“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后来统一提升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这一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把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当成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使不少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和迫害。这也与紧接着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十分类似。

        上世纪1966年5月前后,一场席卷全国绵延十年的灵魂与肉体的革命运动,使全国人民都经历了一次思想文化大洗礼,直到1976年以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为标志,才彻底结束各种运动,真正逐步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

一、1950年——清匪、反霸、减租、退 押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此项运动一直到1953年结束)。

二、1951年——爱国捐献运动。

“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952年结束)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至迟1951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底至1953年春对“土改”进行了复查)。

三、1952年——“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四、1953年——“新三反”运动,即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运动。

五、1954年——“一化三改造”运动,即一化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造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叫过渡时期总路线)。

六、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

七、1956年——肃反运动,即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运动。

八、1957年——整风运动。

反右斗争。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九、1958年——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即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为中心的运动。

放卫星运动。

拔白旗运动。

十、1959年——反右倾运动。

十一、1960年——反瞒产私分运动。新三反运动。即在财贸系统开展反对分散主义、反对投机倒把、反对贪污盗窃运动。

十二、1961年——整风整社运动。

十三、1962年——机关整风运动,即在反对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多占多吃和商品走后门的运动。

十四、1963年——新“五反”运动,即开展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

小“四清”运动,即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

十五、1964年——四清运动,即在城乡开展以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为中心的社会教育运动。

十六、1965年——农业学大寨运动。

十七、1966年——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运动。

十八、1967年——夺权。

三支两军,即由军队进入地方进行“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的运动。

十九、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

二十、1969年——学“红宝书”运动。

二十一、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为中心的运动。

二十二、1971年——一批双清运动,即批极左分子、清理五一六分子、清理三老会(老红军、老干部、老党员)成员。

批陈整风运动,即批判陈伯达的运动。

二十三、1972年——批林整风运动,即批判林彪的运动。延续至1973年。

二十四、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

二十五、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二十六、1977年——揭批“四人帮”。

工业学大庆运动。

二十七、1978年——开始平反冤假错案(1984年结束)。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镇反运动;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次土地改革,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开始三大改...

1958到2008年是什么时期?

1958-2008年,经济建设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是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恢复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此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一五”时期开展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我国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距离。

2、动荡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58~1978年)。

是风雨50年。根据日期推算得知,58年出生的到2008年是50年,2008减去1958。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历程:一,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二,1953年-1957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三,1958年大跃进时期。

四,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1962年-1965年,调整改革,1966-1976文革时期,1976-1979过度时期,1980-2000改革开放。

然后是全面建设时期。

1949至今历史时间轴?

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49—195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

二、社会改革全面展开

三、统一财经与恢复国民经济

四、独立自主外交和抗美援朝

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工业化起步

六、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第二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1956—1978

一、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脱离实际的“大跃进”

三、国民经济和政治社会关系的调整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五、维护国家主权和加强军队建设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艰难发展

七、结束“文化大革命”和在徘徊中前进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1992

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四、国防、外交的调整和“一国两制”的提出

五、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六、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阶段

深化改革开放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1992—2002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二、总体小康目标的实现和跨世纪发展战略

三、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

四、祖国统一事业与外交工作的新进展

五、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2012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发展民主政治和繁荣文化

三、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

四、推进国家统一与建设和谐世界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第六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2019

一、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依法治国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文化建设

五、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

六、建设美丽中国

七、深化军队改革和港澳台工作新进展

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

九、全面从严治党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1952年: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

在朝鲜战场共击落敌机300多架;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第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公私合营;

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提出发展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0年代中期,确立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1958年: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大庆油田建成。

1961年: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60年代初: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964年:

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革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

林彪、江青等诬蔑2月前后老革命家对文革的批评和抗争为“二月逆流”;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1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4年:

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

1976年:

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抨击“四人帮”的“四五”运动; 毛泽东逝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1977年:

恢复高考。

1978年:

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迎来又一个春天;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1980年: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2年: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中英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香港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5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6年:

提出和制定“863计划”,形成《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开,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3年:

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被称为“汪辜会谈”。

90年代:

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就业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1996年:

将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8个领域。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1,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

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发射成功;

12.20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世纪末:

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

2000年: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01年:

北京申奥成功;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2年:

中共十六大召开

2003年: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升上太空,首位宇航员是杨利伟。

2008年: 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