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望梅止渴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文学百科052

内容导航:

望梅止渴的相关人物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

望梅止渴——曹操

曹操带领队伍去伐罪张绣,气候热得出奇,烈日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队伍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望梅止渴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第1张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忧贻误战机,心里非常着急。但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速速度呢?他立即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另有很远的旅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措施。”他知道现在纵然下下令要求队伍加速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子一转,措施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部队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边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调禁不住加速了很多。

后来,他们终于到达了有水的地方,但是发现根本就没有梅子林。

扩展资料

“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从本文中可看出,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的人。

曹操简介: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 [2]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望梅止渴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人物是曹操。

东汉末年,曹操带领军队去攻打张绣。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军队长时间行军在荒山野岭,找不到充足的水源,士兵经不住日晒,纷纷倒下。曹操看到此景,知道如果找不到水源,使不得身体和心里都会失去战斗力,他思前想后,突然对士兵大喊:前面有梅园,结了很多又大又酸甜的梅子,大家坚持到那就有梅子吃了。士兵在他的话刺激下,都开始分泌口水,短时间内缓解了口渴,最终找到了有水源的地方。

成语的原意是指⼈想到可以吃梅⼦就会不由得流出⼝⽔⽽解渴。⽐喻愿望⽆法实现,便凭空想来加以安慰。

望梅止渴的是谁?

望梅止渴指的是曹操。

详细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用法搭配: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故事: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一时士兵口中生津,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成语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三国志》中记载了望梅止渴典故的由来,当时曹操带兵伐吴,士兵们在走到半道上的时候因为口渴,曹操就告诉他们前方有梅林,士兵听后,心中充满了斗志和希望,一时之间也就不觉得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