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指南针至今有几年了?
2800年左右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的前身——司南;
晋、南北朝时期,将司南的勺状磁石改为磁针;
唐代末期,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罗盘;
北宋时期,出现了指南鱼;
南宋时期,出现了旱罗盘;
元代时,水罗盘和旱罗盘传入了西方;
明后期、清初时期,西方改造后的旱罗盘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式旱罗盘。
司南——指南针的前身
大家听说过司南吗?它便是指南针的前身,它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而在汉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要使司南得以发明,首先需要发现磁石以及磁石的指极性,在战国时的史书中就有记载磁石可以吸铁的,后来人们也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并由此原理制成了司南。司南看上去是一个方盘,方盘上标有方位。中间放一勺状磁石,拨动磁勺,让其自由旋转后静止下来,勺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利用磁石指极性发明的司南,从战国一直到南北朝还在不断应用和发展。
指南针的发源史?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的前身——司南;
晋、南北朝时期,将司南的勺状磁石改为磁针;
唐代末期,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罗盘;
北宋时期,出现了指南鱼;
南宋时期,出现了旱罗盘;
元代时,水罗盘和旱罗盘传入了西方;
明后期、清初时期,西方改造后的旱罗盘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式旱罗盘。
为什么指南针会在北宋时期应用于航海?
我是金十七,欢迎点阅关注。
为什么指南针在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这是由北宋的社会现实决定的。对宋朝来讲,海外贸易的重要性远胜前代!
关于技术创新,恩格斯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指南针在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就是这一论断的绝佳证明。
北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断绝,北宋与世界各地的经贸往来必须走海路。
《天龙八部》中庄聚贤曾说:北宋北有大辽,南有大理,西有西夏。确实如此,北宋的陆上对外通道基本上全被截断。尤其是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中原对外交往的陆上丝绸之路走不通了。
所以对北宋来说,要发展对外交往,只能走海路。北宋时期,朝廷在海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可见,外贸收入对宋廷的重要性。
对外贸易带来的财政收入,其对北宋朝廷的重要性也远远超过前代。
首先,北宋军费开支庞大。北宋一方面要面对辽、西夏甚至越南的威胁和挑衅,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另一方面,北宋实行强干弱枝的战略,从军事上体现为抽调地方精干力量补充到禁军,以至于禁军数量不断增长,军费开支也不断增长。
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禁军数量大约为19.3万人,到宋太宗赵光义至道年间,大约增长近一倍,达35.8万人左右。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位期间,禁军人数达到50余万,到宋仁宗时期,更是达到82.6万。
宋朝时期,财政支出数额巨大,农业税收来源又较唐代为少,所以,对外贸易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传统的路上丝绸之路又被截断,要发展对外贸易,就只能走海路了。
发展海外贸易,就必须保证航海安全,否则血本无归。所以,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就应运而生,并且在宋代广泛应用于航海。
为什么指南针在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宋代中国人工磁化和磁针装置的突破,为航海奠定了“指南针”的技术基础。很快,在把指南针放在方位盘上之后,“罗盘”应运而生。曾三异,南宋人,《因话录》记载“蜗牛可能有经络针,或者用经络针来缝。”在这里,“地螺”是刻有各个方向的罗子午盘,“子午加针”用磁针确定地磁南北极,方向,“子午加减针”用太阳阴影确定地理南北极,方向,两个方向的夹角为磁偏角。利用罗盘,人们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知道一个大方向。
北宋时,指南针被制造出来,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在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世界上最早记载指南针航海应用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的朱所著《萍洲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