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服,也称“戎衣” “战袍”“戎装”等,是中国古代对军人作战时所着服装的称谓。其实,在秦始皇以前的奴隶社会盔甲就有了雏形,多用兽皮、兽筋、藤条等物编制而成,但是防护效果很差。战国时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时期,盔甲正式作为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战服。春秋战国时,赵国在与北方匈奴交战时,经常失败。赵武灵王继位后,认真研究了这其中的原因,他认为赵国兵败并非国衰民弱,而是在战法和战服上不如匈奴所致。匈奴将士,腰系皮带,脚登皮靴,身着窄袖短袍,既便于骑射,又能御寒,十分灵活。而赵军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衣服是拖拖沓沓,宽袍长 带,战斗力很难得到发挥。至此,赵武灵王开始着手于军服的改造。
我国古代的铠甲,由铜盔、护项、护膊、战袍、护胸、铜镜、战裙、战靴八部分组成,因此战袍是铠甲的一部分。
“战袍”别称“戎衣”、“戎装”等。
在古诗词中常用“征衣”、“征袍”来称呼。
比如,铠甲,戎装,战甲,护胸,战靴,戎衣等,这些都是打仗的时候将军所必须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