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拳脚协调不好多进行灵敏素质训练。
协调能力是综合的神经机能能力,其表现形式即是运动协调。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由反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本体感知能力、节奏能力、平衡能力、与动作认知有关的认知能力等多种要素所构成。
反应能力的训练
反应能力是指人神经及动作的快速应答能力。运动员反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的水平。反应能力的训练通常采用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 。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是指人体维持平衡的本领。人体运动时总是与维持相对稳定的身体位置(操作姿势)相联系,即与保持平衡相联系。平衡是通过对抗使身体偏离适宜位置的力(惯性力、支撑反应力等)而达到的状态。人体保持稳定姿势的能力是保证人体基本静态位置的关键能力,也是人体有效完成某一动作的基础。实践中,在加强关节稳定性的同时常采用以下方法改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 在有视觉和运动感觉的条件下,或在只有运动感觉的情况下完成负重练习。通过改变负重量,并准确控制用力的大小,来提高运动员控制肌肉工作的能力。
—— 在各种器械上模仿比赛动作。要求在最大用力50-100%的范围内改变用力的大小。
—— 在力量练习器上通过不断改变阻力的大小,提高运动员在改变阻力的情况下完成练习的能力 。
节奏能力的训练
节奏能力是指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在完成动作的时间和力度上呈现出来的快慢、强弱有序变化的能力。常采用的练习有:
—— 用固定的频率完成不同长度的分段距离。要求在完成每一个分段距离时保持固定的频率。
—— 用高于比赛平均频率完成分段距离和全程。要求练习时首先确定比赛平均速度,然后
在完成每分段距离时采用高于或低于比赛的频率,如1分钟多或者少2、4、6个动作,来提高运动员控制节奏的能力。
——完成3-4个分段距离,保持成绩,增加频率。要求第一个分段距离用比赛速度来完成,下一个分段距离与上一次练习相比,多增加一个周期动作或减少一个周期动作 [1] 。
空间定向能力的训练
空间定向能力,是指运动员对外界物体或现象的空间位置的判断及其对自身运动的空间位置判断的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就是对技术动作的精确控制水平。
控制动作的精确性作为完成某一技术动作的关键因素对运动员的空间定位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体操等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准确控制肌肉的工作,并表现身体和身体各个环节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的精确移动。排球、拳击等命中类运动项目,也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强的空间定向能力,通过瞬间判断和操作来控制完成动作的方式与发力的时机 [1] 。
时间感知能力训练
时间感知能力是指运动员对完成练习在时间维度上准确判断的能力。时间感知能力的培养常采用以下方法。
—— 变速完成比赛距离的练习。预先设定练习目标(如,时间目标),如规定行进速度为最大速度的95% 、90%、85%、75%、70%。要求运动员尽可能按规定的速度完成练习。
——要求运动员在练习距离中规定的段落里按比赛速度行进,并逐渐增加规定段落的距离。
——练习后要求运动员将实际练习速度与主观感觉速度进行对比,以提高运动员的时间感知能力 。
距离感知能力的训练
距离感知能力是指运动员对距离的准确判断与控制能力。该能力对田径项目中需要准确助跑的跳跃和掷远运动项目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要求有准确助跑的运动项目来讲,由于场地、气候、运动员身体状态等各种原因都会影响助跑的准确性,因此训练运动员的助跑准确性时,加强运动员的距离感成为重要的内容。如,提高运动员最后4-5步控制步幅,准确起跳的能力成为像跳远这样要求有准确助跑运动项目运动员训练的关键。
另外,可以通过固定投掷距离的方式提高运动员肌肉控制能力,即通过投准的方式提高运动员控制器械的能力。该练习对铁饼、标枪等项目运动员距离感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
专门感觉能力的训练
专门感觉能力是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专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专门的感觉能力与运动项目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环境密切相关。如,自行车的车感;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划船、帆船运动员的船感;篮球运动员的球感等等都是通过从小在相应的环境里或通过从小驾驭器械的训练获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