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灿烂生辉的明星──被誉为西方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的威廉·莎士比亚。他的作品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无价之宝。他的作品早已超出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飞越了英国国界,跳出了英语语言的界限,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宝贵财富。他虽然生活在三、四百年前,但直到现在仍受到世界各国许多读者的热爱。几百年来,他的作品为世界各国人民传诵不辍,许多国家的许多著名演员不断地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再现了莎剧中五光十色的人物与社会,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叹。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经常引用他的作品。在各国文学作品中,以莎士比亚诗句为名或作品名称的,多达好几百种。几百年来直至今天,各国都有许多研究、评论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的学者、评论家。十七世纪有德莱登,十八世纪有卜普、约翰生和莫尔根,十九世纪有兰姆、柯勒律治、赫士列特、德·西昆,二十世纪有道登和布雷德莱。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如德国的歌德,法国的伏尔泰、雨果,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都对莎士比亚作品作过精彩评论。研究莎剧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正在兴起。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莎士比亚毕生共创作了戏剧三十七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一百五十四首,另外还有一些杂诗。他的作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他的戏剧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惊叹地表现了他自己的时代和时代精神,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李尔在暴风雨中对当时社会罪恶的控诉,哈姆莱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独白,泰门对资本主义社会黄金罪恶的谴责,这些著名的诗章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精彩表达,其揭露极为深刻,文笔极为生动,感情极为深挚,语言极为锋利,都是当时时代精神的高度艺术化的反映。他有一双点石成金的妙手,他的剧本故事情节绝大多数都是取自别人作品,但一到他手中便能成为极富个人特色的栩栩如生的作品,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爱情、友谊、生活、理想。莎士比亚非常善于塑造人物。几百年来,哈姆莱特、奥瑟罗、罗密欧、考狄利娅、苔丝狄蒙娜、鲍西娅、罗瑟琳……吸引了无数世代的观众和读者。他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强、具有独特人性并且在矛盾中发展的典型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复杂,刻划深入。夏洛克、福斯塔夫等已成为世界文学中千古不朽的艺术典型。“夏洛克”已成为欧洲多种语言和辞典中的一个普通名词,意为“高利贷者,重利盘剥者”。“Falstaffian”(福斯塔夫式的)一词早已被收入英语辞典。福斯塔夫是他所创造的一个最著名、最复杂、最矛盾、最生动、最使观众爱好的喜剧人物。莫尔根评论说,“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就他一生中我们看见他的那个时期来讲,已成了一个大概从未展示过的最完美的喜剧性格”。莎士比亚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腊悲剧“三一律”中的情节统一律。《李尔王》有两个平行情节,最后合成一个情节。《威尼斯商人》有三个故事线索,《仲夏夜之梦》有四个情节线索。莎士比亚又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剧作里有当时英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有个性突出的几百个人物形象,有几百年来脍灸人口的不少著名场景,有极富艺术魅力的、无比优美的抒情诗段落,有著名的格言警句为人们传颂不辍,有寓意深刻、给人以巨大教益的人生哲学。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极其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的。请听听《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道白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杰作呀!人的理性多么高贵!人的能力无穷无尽!人的仪态和举止多么恰到好处,令人叹惊!人的活动多么像一个天使!人的洞察力多么宛若神明!人是世界的美!动物中完善的典型!”它使多少人彻底地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认识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充分发挥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莎士比亚就象其他所有的文艺复兴巨人一样,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引导人们认识自己,懂得“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这些巨人们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打下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巨大功勋。
但是,巨人的这些成就决不是他一个人凭空创造的,它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盛期,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的成就决不可能超过这一时代。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文化兴起,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神学体系发动的一次伟大变革的文化运动,它标志着封建文化的没落与资本主义文化的诞生。文艺复兴发源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都是西欧和东方贸易的枢纽,工商业相当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手工工场。随着经济的繁荣,市民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反对封建领主的结果,建立了一些城市共和国。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必然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反封建教会神权统治的斗争,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于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巨人,如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出现了。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各国的萌芽和成长,十五世纪中叶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很快传播到法国、德国、瑞士、尼德兰、西班牙和英国,十六世纪达到高潮。于是大批的巨人涌现出来,如达·芬奇、米开兰基罗、拉斐尔、伊拉斯莫、拉伯雷、塞万提斯、马基雅弗利、莫尔等。莎士比亚便是这些巨人中的一员。脱离了文艺复兴这个时代,脱离了这一批巨人,也便没有如此伟大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出现还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他那个时期英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王权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政治上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由于整个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影响很大,加上当时英国海外贸易和国内工商业都比较发达,伦敦及其他一些城市比较繁荣,再加上伊丽莎白的政府对文化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这样,英国文学艺术乃能蓬勃发展。特别是诗歌和戏剧,更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造成了英国诗歌和戏剧的“黄金时代”。当时英国人民酷爱看戏,造成了产生那么多优秀剧作家的“土壤”,如马洛、本·琼生、皮尔等,而莎士比亚则是这些人中最为光辉夺目、万古不朽的一颗明星。时代需要巨人,巨人出现了,从这一角度来说是“时势造英雄”。但具体的时代的造就,不能没有这些巨人,这些巨人与人民群众一起创造了这一时代,并且他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强调他们的特殊功勋角度来说是“英雄造时势”,但这是不够恰切的,因为时代是这一时代的所有人共同创造的。离开了人民群众,就没有这一时代,离开了这些巨人,时代也就不是这一时代。
莎士比亚象其他人文主义者巨人一样,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莎士比亚和其他巨人一样,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个时期资产阶级还很软弱,必须依靠王权,对于社会罪恶无能为力。象《皆大欢喜》和《暴风雨》两个喜剧,正反映了莎士比亚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局限性,把社会的改革归结到社会道德的改善问题,而绕过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这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浅见和幻想,这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是经常流露的。莎士比亚虽说在很大程度上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但他所相信的终究还只是英雄史观,和劳动人民有较大的距离。他的某些剧本里有一些悲观思想,甚至还有宿命论的思想。在艺术性上,他的作品也决不是完美无缺的,他塑造的人物中有一些性格扁平,不够真实。
总之,莎士比亚不可能超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人权、人性和个性自由,都是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为前提的。认识了这些局限,我们就不应苛求于古人,我们主要是看他们比前人创造了什么,为后人留下了什么,但局限也不能不讲。巨人也不是站在顶峰上,不可超越,应该相信今人必胜过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