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平时都是怎样辛勤工作的?
回答这个问题应分开来讲,因为农民的农事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时期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起码须分三个时期来说。这还是从解放后说,细说就太多了,就简单的交流一下。
解放以后那时是农业互助社,到50年代末成立了人民公社(乡镇)生产大队(村)。80年代分田到户即联产责任制(说是30年不变)。近年来又延续30年不变。在这30年不变的过程中,国家又有了一个新措施,即土地流转方法。由数个农民或其它人员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办理相关经营手续,成立农村农业合作社,可以大面积承包农民的土地,这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协商而定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农事经营的变化,农民农事活动劳作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一、生产队时期;农民都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队长每天派工,以挣工分累计,决定一年的收益。累倒说不上累,因为是大集体,穷富一锅烩,社员们没有几个“拼命”干的。加上生产条件、农资等都不发达丰裕,工作都是人工畜力,没有机械化,亩产量很低,多在300~400斤左右,农民生活以粗粮为主,劳动一年收益微薄。谈不上生活富裕。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80年代前后,生产队模式解体,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连续几年,农民的生活有了可喜的改变,随着国家的发展,农资等生产资料供应丰富,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也舍得资本投入,加上辛勤劳作,粮食产量翻番,玉米小麦亩产量突破千斤,随然粮价不高,但相应的农资价格也不高,农民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此以后,基本不再吃粗粮了,都以细粮和大米为主食了。粮食除留足口粮,其余粜卖成钱,农民确实生活感到了未有过的幸福。
三、近期;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收,减免了缴公粮,并同时给予种粮补贴。农业机械化也逐步实现。农资的丰盈供需,农民的主要劳动工作方式和收益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过,后来可能受世界金融经济的影响,农资等物价飞涨,致使农民因投资大,粮食价格未上涨,因而,虽然亩产均在千斤以上,但增产不增收。加上所有日用消费等都水涨船高,而粮食作物达到一定的产量后,亩产再提高并非易事。农民的生产生活陷入瓶颈。难以有长足的发展。
四、社会变化及生活习俗的变化;现在我国处于高消费时代,农村的习俗也随之变化,单从婚嫁问题上说,现在张口就是车、房、高额的彩礼,一般家庭难以招架。因而,多数的青年人选择打工挣钱,国家也正好有了流转政策,所以,多数农民都把土地流转了,能打工的都出去打工,即使有部分舍不得流转的,也只是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操持了。因为,高消费的生活,经营土地的收益难以应对家庭生活开销,才形成了现在的农村社会局面。
总之,农民的劳动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面超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场面已成过往,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普及,所有的农事活动,基本完全由机器而作,农民只干些部分机器不便干的工作。现在即使是种地,相对也是较容易的,农民的劳动力真正得到了解放,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现在,做农民也不再像过去,披星戴月、没日没夜,辛苦劳作,贫穷熬煎了。即使个别家庭确实因种种情况困难的,国家有各种补贴照顾政策,也都可以保证温饱生活。以知足的心态而言,新时代新农村的农民还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