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有哪些证据支持动作程序存在?
运动观点是自转或公转公转(证据):地球公转是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中发现的.自转(证据):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圆顶大厦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
在傅科摆实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
分析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1851年日心说发表多少年后?
1851年日心说发表三百年。
日心说是在1543年发布的。三百年后,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被称为傅科摆实验。
扩展资料:
在15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叫哥白尼的学者。他本来同样信奉天主教,同样相信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是经过几十年的观测,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
“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这个想法并不是哥白尼的“首创”。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想法。但这个想法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被大家耻笑。而哥白尼在阅读了古代学者关于“日心说”的资料后认为,“日心说”才是解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正确理论。
哥白尼认为,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包括地球在内,土星、木星等行星都是绕着太阳转的。而太阳居于宇宙的中间,是静止不动的。
从现在看,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并不完全正确。但放在当时,这一理论不仅推翻了上千年来人们的认识,更是挑战了当时的权威——教廷。如果“地心说”被推翻,那就说明教会一直以来宣扬的教义是一个谎言,这会对教廷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于是,在“日心说”发表之后,教廷一直在迫害哥白尼,并声称哥白尼的理论是“邪教”,企图加罪于他。
地球顺时针转是谁发现的?
关于地球自转,自古以来全世界就有不同的说法,最早是希腊的天文学家赫拉克雷迪斯提出,其认为天体运转时围绕着一看得见的实体:太阳在转的,也是有记载的提出地球自转猜想的第一任。
后来就有了文艺复兴时期波兰的哥白尼,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太提出“日心说”被烧死了。实际上传言有误,其牛X的著作《天体运行论》是其在临终前发表的,挑战教会权威也是其他的事情。
而传言被烧死的是布鲁诺,因捍卫日心说而被教会定罪火刑之死,其实也是传言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科学家都觉得好有道理,但是只是主观上的认可这个理论,并没有实际去证明,直至19世纪,法国菜出来个物理学家:傅科。
傅科在1851年在巴黎先贤祠,用一个特殊的摆来做实验,最初他用一根很细的长67米的金属丝,悬挂直径30厘米28公斤重的铁球做了一个摆,摆锤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沙盘。摆锤经过沙盘上方会在沙盘留下运动痕迹。当时的人都没见过这玩意儿,人们取名傅科摆。
随后的很多年里在全世界做了这个实验,发现震动面的旋转周期与地点相关,在两极旋转的周期是24小时,且周期正比于实验地点纬度的正弦。旋转周期的方向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
至此证明了地球是在转动的。
为什么只有地球自转?
地球同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几百年前,人们就提出了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摆”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间诸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阳。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运动——尤其指旋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傅科摆为什么能一直摆动?
傅科摆并不是摆来摆去永不停止,它的特点是以每小时15度的角速度不断地改变其单摆的摆动方向。傅科摆开始摆动后,其摆幅亦越来越小,最终停止不动。
傅科摆是依据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命名的,是证明地球自转的一种简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