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全文在线阅读

生活经验042

本文目录

  1. 千金引是什么?
  2. 求我国道教书籍名称及主要内容?
  3. 医学伦理学作者?
  4. 濒湖脉诀多少字?
  5. 孙思邈主要贡献?

千金引是什么?

千金引就是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方全文在线阅读,第1张

求我国道教书籍名称及主要内容?

《正统道藏》 《万历续道藏》 《道藏阙经目录》 《道藏目录详注》 《道藏辑要》 《云笈七签》 《无上秘要》 《三洞珠囊》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 《洞灵真经》 《太平经》 《黄庭经》 《老子化胡经》 《西升经》 《上清大洞真经》 《度人经》 《清静经》 《阴符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想尔注》 《抱朴子内篇》 《真诰》 《老子义疏》 《玄珠录》 《道教义枢》 《化书》 《〈正易心法〉注》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德会元》 《道德玄经原旨》 《易图通变》 《周易集说》 《重阳立教十五论》 《净明忠孝全书》 《老君音诵诫经》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周易参同契》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太上洞渊神咒经》 《养性延命录》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坐忘论》 《玄纲论》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 《古文龙虎经》 《道门科范大全集》 《灵宝毕法》 《崔公入药镜》 《悟真篇》 《修真十书》 《道枢》 《中和集》 《灵宝玉鉴》 《金丹大要》 《道法会元》 《庚道集》 《方壶外史》 《道书十二种》 《古书隐楼藏书》 《道书十七种》 《列仙传》 《神仙传》 《三洞群仙录》 《混元圣纪》 《金莲正宗记》 《甘水仙源录》 《清微仙谱》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汉天师世家》 《三教搜神大全》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武当福地总真集》 《茅山志》 《重阳全真集》 《磻溪集》 《长春真人西游记》 《海琼白真人语录》 《张三丰先生全集》

医学伦理学作者?

《医学伦理学》是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田荣云。

内容简介

加强卫生工作,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断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得要保障。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议》中提出的卫生工作任务,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关键是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大批能适应社会需求、德才兼备的专业队伍,是中国医药院校的光荣职责以及深入医学教育改革必须思考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部分医学院校于七十年代末期,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医学生抓起,正式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了教材建设,我们今天编写的《医学伦理学》就是采纳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编写的《医德学概论》。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合适国高等学校编写的同类教材的好经验。本社编写教材时,力求做到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能有所提高,争取成为广大医科大学生欢迎的好教材。

为保持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及增强教材使用的适应性,本教材内容和文字总量上增加了一些,各校在使用本教材时可根据授课对象和学时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可有所侧重或取舍。

濒湖脉诀多少字?

2万多字

《濒湖脉学》全书仅2万多字,然而字字斟酌,深入浅出,句句通俗,且俗不伤雅。以脉论医,明理切用,音韵协调,易读易记,故风行天下成为后世脉学的指南。我们今天全国中医院校的脉学教材,大多取材于这本经典著作。

在这个时期里,李时珍还写了《命门考》、《奇经八脉考》等著作。

与此同时,他对《内经》、《抱朴子》、《千金要方》等古籍,以及药王庙中的针灸铜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李言闻旧病复发,医治无效去世。临终前,他嘱咐李时珍要克服困难,尽快地将《本草》重修好。

孙思邈主要贡献?

孙氏一生以济世活人为己任,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他提出“大医精诚”,要求医生对技术要精,对病人要诚。他认为医生在临症时应安神定志,精心集中,认真负责,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一样看待;治疗中要不避危险,昼夜、寒暑、饥渴与疲劳,全心赴救病人,不得自炫其能,贪图名利。这也正是他身体力行,躬身实践的写照。

他曾亲自治疗护理麻风病人达600余人。他的高尚医德足为百世师范。宋·林亿赞曰:“其术精而博,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后视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

孙思邈积一生医学经验,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较全面地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验和药物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他的医学思想和学术成就主要反映在九个方面。

第一、发展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学说,改六经辩证为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相结合的分类诊断方法,使理论更切合实际。

第二、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收载医方6500多个,无论是经方、古方、俗说单方均系统整理,大多注以出处。

第三、诊断学上把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突出反映在消渴、霍乱、附骨疽、恶疾大风、雀目、瘿瘤等病的描述和治疗上。

第四、治疗学上创用了新的医疗技术。如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术、葱叶导尿术、食管异物剔除术、自家血脓接种以防治疖病等。

第五、在药物学上,重视地道药材以及药物的种植采集、炮制和贮藏,并在药物七品分类基础上按药物功用分为65章,以总摄众病,便于医生处方用药。

第六、重视妇幼保健,强调妇幼设立专科的意义,为小儿、妇产建立专科创立了条件。

第七、丰富了养生长寿理论,讲求卫生,反对服石,提倡吐故纳新,动静结合,并辅以食治、劳动,使养生学和老年病防治相结合。

第八、在针灸方面绘制彩色三人明堂图,创孔穴主对法,提倡阿是穴及同身寸法,对针灸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九、在炼丹生涯中,记录了硫黄伏火法,是我国早期火药配方,在火药发明上有突出贡献。

孙氏的著作,除上述外,史志见载的颇多,大多已散佚无存。

由于孙思邈在医学上的杰出成就及其崇高的医德医风,使之深受我国历代人民的爱戴,其影响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千百年来,用来纪念他的庙宇遍布各地,尤其是在他的家乡耀县,早在唐朝后期就在城东药王山为他立祠。此后宋、金、元、明、清各代在那里陆续增建了药王庙,并建有碑亭、石刻等。

如今明朝建的药王庙保存完好,庙内有“孙真人”居住过的石室太玄洞,洞外亭内有明刻《千金宝要》、《海上方》石碑。相传当年孙思邈洗药用的洗药池和他亲手种植的柏树还完好无损。这些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珍爱。每年二月,人们都在药王庙举行仪式,隆重纪念和缅怀这位名垂千古的伟大医药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