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爵位排名一览表

生活经验050

本文目录

  1. 三国演义里的令,相,太守,牧,刺史这些官是怎么排序的?
  2. 东吴官职排名?
  3. 三国丞相排行榜?
  4. 三国七国排名?
  5. 三国人物侯位排名?

三国演义里的令,相,太守,牧,刺史这些官是怎么排序的?

州牧,是封疆大吏,掌握一州(东汉末全国分13州,州下设郡,郡下设县)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某军区总司令兼几个省的政治财政第一长官。刺史,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派遣监督州牧、太守的官员,汉朝刚刚设置时相当于后世的参军一样的官员,官位不高,却可以直接上达天听,因此后来渐渐做大,不过名义上仍然只是个类似于监军一样的官员,俸禄只有六百石。太守,是郡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某市市长,俸禄二千石。

东吴官职排名?

第一时期,从孙坚起兵到江东平定,军中第一人是程普,作为四将之首,程普前期的光芒完全被江东猛虎孙坚所掩盖,这位望之不似人主的孙文台某种程度上比他的儿子还要鲁莽,头戴红樱单骑突阵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前期虽然斩华雄,败吕布,几乎以一己之力打的董卓火焚洛阳(当然最后还是董卓胜了,他焚烧洛阳的原因有很多,这个以后再说),连袁术都弹压不住他了,可后来还是不免死在自己的鲁莽上。

三国爵位排名一览表,第1张

而对于程普,他真正出彩的地方在于孙策起兵的时候,他与韩当,朱治等人凝聚了内部力量。军队需要小霸王一往无前的锐气,需要周公瑾华丽的奇谋妙计,也需要他程公的处乱不惊。你可以不把他和周瑜陆逊这样的东吴一流名将放在一起,然而你不能否定他的功绩,他的默默努力为江东的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一方面是个人天赋的上限制约,另一方面周瑜的迅速崛起,东吴少壮派的成长使他不情不愿地退下了第一人的位置,在赤壁之战前夕,他主动向周瑜表明自己心悦诚服,“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标志了东吴彻底变成了铁板一块,业炎周瑜的时代开始了。

第二时期,江东平定到周瑜病逝。这个时期的东吴是我最喜欢的东吴,或许他没有后来袭取荆州时的东吴强盛,然而却有着最令人心折的锐气。那是一股数百年前楚霸王遗留下来的八千江东子弟吞天下的无双傲气。

起兵时,三千兵甲,面对的有刘氏宗族,士族代表,江东地头蛇,顷刻间,江南八十一州尽插孙吴。赤壁时,北方兵甲十数万,彻地连天,谈笑间,灰飞烟灭。

周瑜,才华横溢.

江东,志在天下。

南郡城下,激战曹子孝,是他最后的一个咏叹调,之后出征至巴丘而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是幸运的,江东的土地上从来没有一个有资格让她正视的对手,他的义兄豪勇,兵卒锐利,两代君主都对他信任有加,使他能够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他又是不幸的,天不假年,江东刚开始逐鹿中原,他便倒下了。

周瑜的时代代表着江东最锐利的时代,不妥协,不畏惧,以少胜多,“以我丹阳钱粮,助伯符定江东”“主和,不准!”“三万精兵可破曹!”“江东江北两分天下,以待天时”这就是我脑海中的周瑜。

曲有误,周郎顾,国事亦然。

第三时期,彝陵之战到陆逊逝世。都说罗马非一日建成,法国士兵也不会一仗就成为拿破仑。然而如果真的有人一仗便成为拿破仑的话,那个人一定叫陆逊。

彝陵之战开始的时候对于东吴来说是场灾难,面对一个国家的报复,东吴不要说是应对策略,连主帅是谁都难以抉择,都督吕蒙去世已经一年,江表人才似乎将尽。

危难关头,不足三十岁的陆逊站了出来,翻开他的履历,他也算是战功累累,颇有少年周瑜的风范,再加上与孙权的亲戚关系,做主帅也算实至名归。只是军中宿将颇多,像韩当这样的三世虎臣 ,内心根本没有接受这个年轻人做他们的主帅。然而他克服了,在我心目中这场战役难度直逼赤壁,就是因为一方面他要以稳健的作战方式对抗强敌,另一方面还要与自己人进行周旋。

彝陵之战的过程不再赘述了,结果吴军大获全胜,陆逊这个名字一时间震惊天下,不再像之前荆州之战那样躲在吕蒙背后出谋划策,而是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诠释了一场战役。

最令我倾佩的是,陆逊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大胜过后,他没有冲动地接受徐盛等人直取刘备的建议,而是主力迅速回收,有力地抵御了曹丕的入侵,东吴江山,自此就被他背在了肩上,一背就是三十年。

三十七年,出将入相,然而征伐战绩却愈发少了起来,比起周瑜,他更像是一个善于守成的人,三十七年,东吴不受魏国所犯,三十七年,东吴还是那个东吴。

三国丞相排行榜?

在三国纷争的年代,出现了很多诸侯,最终魏蜀吴三国鼎力。在这些国家建立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集权制官职,那就是丞相。三国到底有哪些杰出人担任丞相呢?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这个时候的丞相,有着不同的名字称呼,领尚书事、录尚书事、尚书令、中书令实际上起着丞相的作用。

三国七国排名?

1、第一名是秦国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这个国家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其中规定无军功者不得受爵位,只要立功,功劳越大赏赐就越多。这极大地促进了士兵的士气与积极性。还有制度相当严厉,一人犯法就会有相关多人连坐。大家都是互相监督,谁也不敢去触犯秦律。

在这样的制度下,秦国开始渐渐地强大起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历代国君都非常重视人才,到了秦王嬴政时期更是如此。广招天下才子,积蓄力量,最后才有吞并六国之举。

2、第二名是楚国

这个国家疆域宽广,人才济济。而且列国之中楚国最先称王,还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可见其野心之大。在春秋时期楚国战车数量多达2000多部,数量之大可谓列国之首。只是后来的君主昏庸,才导致实力下降。

在秦国灭六国当中,楚国是最难打的。秦将李信带领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被项燕率领楚军追赶三天三夜,大败而归。后来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与楚军相持一年时间,才依靠他的军事才能,胜了项燕所带领的楚军。可见楚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弱,只是缺少一个英明的领导者。

3、第三名是齐国

属于沿海国家。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经济,而且该国的铁器也很出名,在列国中是战力很强的。(那个时代大多都用青铜器)到了齐桓公称霸之时,齐国又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使得军力又大大加强了。并且可以与秦国、楚国抗衡。灭了附近几个小国,实力进一步扩大。

在燕国的促使下,形成了五国伐齐,分别是:秦、韩、魏、赵、楚。这几个国将齐国打得最后只剩下两座城池。最后虽然在田丹的努力下复国,但实力已经大打折扣了。

4、第四名是魏国

这个国家属于三晋之一,与秦、楚、韩、赵、齐相邻。魏文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拜翟璜为相,改正一切弊端。任李悝变法图强,想依法治国。又大力重要吴起 ,想在军事上走向强大。

在著名的军事家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军事实力曾经一度强悍。吴起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十分骁勇善战,为了争夺西河之地魏国还多次打败过秦国。论实力,当时可谓是一方霸主。

5、第五名是赵国

该国也是属于三晋之一,自从赵武灵王大力提倡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从此战斗力大大提升。灭了中山国,打败了西北几个游牧民族,又新开辟了云中、雁门和代三郡。从此声威大震,也成为了秦国的劲敌。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万人被坑杀。至此元气大伤,无力争天下。

6、第六名是燕国

自从燕昭王即位之后,在易水旁筑黄金台,招揽天下人才,开始励精图治。乐毅、邹衍、剧辛等人前来相投。于是燕昭王利用这些人才,治理国家,制定严厉的刑法。至此燕国开始渐渐走向强盛。

乐毅伐齐让燕国走向强盛,乐毅联合、秦、赵、魏、韩、楚这五国大军,直扑齐国一直打到都城临淄。大量的财宝都运到了燕国,使得这个国家一下子富有起来。而齐国被打的最后只剩两座城池了。虽然之后在田丹的策划下,复国成功。但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燕惠王即位之后,由于经营不善,再度沦为弱国。

7、第七名是韩国

本为三晋之一,分晋之时,该国得到土地面积有些狭小,而且耕地面积少。而且周围都是强敌,秦、魏、楚三国等于把韩国包围了起来。即便如此韩国也是励志图强 ,后来用计吞并了郑国,实力进一步扩大。冶炼技术得到了发展,各国的弓箭和宝剑基本都是从韩国购买的。

韩昭候时由于用申不害变法,国富兵强,百姓渐渐富裕起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泰民安。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战力非凡的强悍军队,有了这样的军队,韩国在列国纷争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江山太平。

但必定是弱国,秦国席卷六国,韩国成了第一个让人捏的软柿子,终于被身边的猛虎吞吃掉了。

这七个国家,开始的时候强国与弱国上下相差不大。区别在于君主是否英明与昏庸,还有臣下是否是人才还是庸才。加上政策是否开明,经济体系是否强大。有英明的君主,才能看见国家的强大;反之则弱小。这方面秦国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他国家则相差甚远。

三国人物侯位排名?

第十八名: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七名:山阳太守袁遗。

第十六名:东郡太守乔瑁。

第十五名: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四名: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三名:河内太守王匡。

第十二名:陈留太守张邈。

第十一名:济北相鲍信。

第十名:豫州刺史孔伷。

第九名:冀州刺史韩馥。

第八名:兖州刺史刘岱。

第七名:徐州刺史陶谦。

第六名:西凉太守马腾。

第五名:南阳太守袁术。

第四名:奋武将军曹操。

第三名: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二名:长沙太守孙坚。

第一名:渤海太守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