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阿炳原唱完整版?
二泉映月
歌手:阿炳
作词:佚名
作曲:阿炳
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狄洲
只见月照芦狄洲,琴音绕丛林
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烟留,年少青丝
转瞬已然变白头,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惟有这琴弦解离愁,晨昏常相伴
苦乐总相守,酒醒人散余韵悠
酒醒人散余韵悠,莫说壮志难踌
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长久
共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笙歌奏,年年岁岁乐无忧
年年岁岁乐无忧,纵然人似黄鹤
一抔净土惠山丘噢,此情绵绵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
二泉吟和瞎子阿炳有关系吗?
二泉映月是瞎子阿炳拉的二胡
阿炳的老电影?
《二泉映月》是以阿炳为原型的老电影。
《二泉映月》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严寄洲执导,陶玉玲、张勇手、龙义顺、丛培信等主演的电影,于1979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无锡人阿炳坎坷的一生,
饰演电影《二泉映月》男主角阿炳的郑松茂是南京部队前线话剧团的演员。
阿炳原名( ),除了二泉映月,他还有( )等作品?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阿炳是伟大的艺术家?
阿炳,原名华彦钧(华彦均),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享年57岁。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