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儿子什么时候去的美国(江姐儿子还在吗)

生活经验073

今天给各位分享江姐儿子什么时候去的美国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革命烈士江姐的儿子定居美国,问他为什么不回中国,他如何回答?

战争期间,有很多革命英烈,其中有一个人被人称为江姐,生于1920年8月。很早以前,她就因为种种原因,跟着母亲去了重庆,10岁那年,她去了工厂当童工,用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当时江姐的身高非常矮,整个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为了让他正常工作,专门儿给她准备了一个高脚凳。

后来,她离开了工厂,去了学校读书,她在学习期间,接触了大量进步思想,加入革命队伍,成了一名正式的革命工作。江姐一直想去革命圣地延安工作,但是却因为上级领导的要求,留在了重庆地区,在这之后,她为了掩饰身份,专门学习打算盘,成了一个会计。因为叛徒的出卖,江姐最后被敌人抓起来,去了重庆的渣滓洞监狱,心狠手辣的敌人,为了逼迫江姐屈服,对她进行了很多严刑拷打,不过她始终没有背叛组织,而是坚持原则,最后她的强硬态度,彻底惹恼了敌人,遭到了敌人的残忍杀害。

江姐儿子什么时候去的美国(江姐儿子还在吗),第1张

惨遭杀害后,她的儿子彭云,得到了革命组织的救助,被人送去了老家,长大以后,彭云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获得了留学美国的机会,只不过彭云最终没有回归祖国,而是定居在了美国。晚年有记者问他,为何不回国发展呢?他是怎么回答的。

彭云回答说,他之前其实也想要回国发展,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回国之后,能为祖国做点什么,因此他希望国外耐心学习一段时间,等将来有了很高的成就,再找机会回国,这样的想法确实很好,可实际上他却没有做到,他还没有获得相应的成就,自己就已经成了个老人,没有办法再继续折腾,因此他决定留在美国。

他经常望着家乡的方向,思念曾经的亲人。若是有机会的话,他希望自己落叶,归根结底。不过也有人认为,彭云所说的这些,只是一些借口,他当年没有回国,可能是贪图外国的优厚待遇和富足生活,对此你怎么看?

彭云的人生经历

江姐和彭咏梧唯一的儿子彭云现定居美国,在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担任终身教授。新年伊始,他回北京探亲……

2007年11月14日,在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牺牲58周年之际,重庆三峡博物馆公开展出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江姐托孤遗书。这封遗书展现了江姐作为母亲鲜为人知的柔情的一面,但人们也不禁将探寻的目光投向信中的云儿——江姐和彭咏梧唯一的儿子彭云。2008年新年伊始,已定居美国的彭云回北京探亲,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江姐狱中写下托孤遗书

彭云的父母彭咏梧和江竹筠是因革命斗争的需要走到一起的。他们先是为了工作需要假扮夫妻,后来在共同的战斗中相爱并结婚。但在与江姐相识、相恋之前,彭咏梧已与老家云阳县的妻子——谭政烈(后改名谭正伦)结婚8年,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彭炳忠。

“1946年4月,妈妈在成都生下了我。1947年10月,我父母受命重返下川东组织农民暴动之前,母亲给谭妈妈(谭正伦)写了一封信,托谭妈妈的弟弟谭竹安转交,这封信不但将一切和盘托出,还嘱托谭妈妈尽快来重庆照顾我。那是我的两个妈妈唯一的一次通信,但她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彭云说。1948年2月,谭正伦冒着白色恐怖的威胁来到了重庆,从江姐的战友手中接过一岁零十个月的小彭云。

1948年春节前夕,彭云的父亲彭咏梧在战斗中牺牲,江姐也于当年6月被捕。狱中的江姐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时刻惦念着自己的儿子彭云,1949年8月26日,她在狱中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在毛边纸上给谭竹安写下托孤遗书。两个月后,江姐就壮烈牺牲了,这封信就成了江姐留给亲人的绝笔。

与养母如同亲生母子

从接过小彭云到解放前的将近两年时间里,谭正伦带着小彭云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使敌人抓捕彭云、威迫江姐就范的阴谋没有得逞。后来,谭正伦一直把彭炳忠和彭云两兄弟培养成人。

“我和谭妈妈的感情与亲生的母子没有任何区别,我一直就叫她妈妈。”彭云说,谭妈妈对他和哥哥彭炳忠各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住校,政府有些补贴,但是很微薄,谭妈妈在很艰苦的条件下把我们都抚养成人。”

刚解放的时候,小彭云大概3岁多,谭正伦还不知道彭咏梧和江姐都已经牺牲,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小彭云到处寻找他们的下落。“当时重庆成立了几个‘脱险同志登记处’,谭妈妈背着我一个挨一个找都没有找到。后来得知母亲被杀害的噩耗,谭妈妈又背着我到埋有被杀害的烈士的地方去找。”

当彭云已经在北京成家立业之时,谭妈妈的突然去世对他是一大打击。“谭妈妈退休后和哥哥一起住在成都,1974年我的儿子壮壮出生后她很高兴。1976年,就在准备到北京来看孙子的前一天,亲友们在成都为谭妈妈饯行,她突发高血压去世了,那年才59岁。我们在北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房子都准备好了,谭妈妈没能在我这里享受到天伦之乐。”

“烈士遗孤”光环下长大

彭云从小就在母亲江姐的光环中长大,与彭云中学同窗六载的卢晓蓉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中学时代的彭云和这位烈士遗孤享受的“特殊待遇”:

“中学时代的彭云从外表上看,除了脑袋特别大和戴着一副‘缺腿’的眼镜以外,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然而我们这个班却因为有了他而与众不同。不仅学校对我们倍加关爱,为我们选派优秀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而且市里对我们也另眼相看,有什么重要活动常会邀请我们参加。只要彭云在公众场合亮相,必然会造成轰动效应……来自全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信件雪片般飞来……”她还回忆,大凡学校里有什么学习竞赛,彭云一定名列前茅;他还一直担任班干部。

谈到这些细节,如今的彭云一笑置之,但有一件事情彭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到渣滓洞举行纪念活动,不知怎么被认出来我就是江姐的儿子,‘牢房’楼上楼下顿时被挤得水泄不通。为了安全起见,班上一位男同学赶紧换上我的衣服和眼镜和我‘调包’,我们才成功‘突围’。”

卢晓蓉形容中学时代的彭云,“从不声张,从不骄傲,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低调。”彭云本人则更愿意把这种低调归结为天性,“我对别人的关注比较淡然,而且一直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上课看小说,还被老师没收过几次,可就是学习成绩好。我能一直做班干部,除了特殊身份之外就是成绩好,人缘好。”

继承父母聪慧头脑

彭云的父亲彭咏梧和母亲江竹筠作为地下党员与敌人巧妙周旋,必然机敏过人,而彭咏梧早年在云阳县师范学校读书时亦成绩优异。彭云不仅长相与母亲酷似,也继承了父母聪慧的头脑。

1975年彭云调到北京四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团聚。

随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马里兰大学担任了一年访问教授。1987年,彭云回国在中科院软件所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

后来,美国一家知名的出版社看中了彭云的博士论文,请他担任第一作者,彭云因此又前往美国。从此之后,他一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现任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他的妻子易小冶也先后在美国取得了社会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一家研究所工作。

烈士江姐唯一儿子定居美国,被问为何不回国,他的话令人深思,后来怎样?

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很多的爱国人士,他们为了抵抗敌人的侵略,纷纷奔向前线,哪怕付出生命也没有丝毫退缩。除了很多热血男儿之外,还要很多爱国女子也立下了很大功劳,比如说江姐。

江姐原名江竹筠,也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她对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江姐加入中国*** ,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江姐出色的工作表现,为我军提供了很多的重要情报,后来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还生了一个儿子,丈夫为了革命献出生命后,江姐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后来因为叛徒的出卖,江姐也被捕了,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江姐宁死不屈,最终遇难了。

在江姐被捕后,她知道自己的下场会怎样,于是在狱中偷偷用筷子磨细了做成写字的笔,然后用棉花灰和水制成墨水,写下了一封留给儿子的“红色遗书”,遗书中江姐的慈母之心悠然可见,如今这封遗书存放在重庆三峡市博物馆中,很多人读后都潸然泪下。

江姐牺牲后,彭云在母亲的光环下慢慢长大,学校也对彭云格外关心,彭云继承了父母的聪明才智,学习成绩很好,后来还成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前往美国进行深造。

到了美国后的彭云,用了几年的时间获得了硕士学位,后来又拿到了博士学位,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按理说彭云这个时候应该回到国内工作,因为母亲牺牲前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彭云获得博士学位后,只是回国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去了美国,随后他被美国的一所大学聘请为终身教授,随后定居美国。

彭云如今也74岁了,在母亲的忌日时,彭云偶尔也会回国给母亲扫墓,有记者曾经问过彭云,为何不回国工作?彭云给出的解释是:“总在想该不该回去,曾经努力过,但想不好回国做什么,原来是想着做出大东西就回来,但是还没等到做出来,自己就老了。”

彭云还说,母亲的遗愿自己没能完全实现,他说自己在做人方面达到了母亲的要求,为人正派,做学问时也很努力。只是为祖国做贡献方面,自己确实做得太少。不过对于彭云究竟回不回国,别人并没有发言权,也不必计较什么,毕竟谁都有选择的权利。

江姐儿子19岁成四川状元,留学结束定居美国,后来怎样?

江姐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女革命家,因为被叛徒出卖,死在了敌人手中,她死后被追封为烈士,她的事迹还被写入了语文教材。江姐的真名叫做江竹君,后改名为江竹筠,因为年龄较长资历也深,受过她关照的人都亲切地叫她江姐,后来周围的人都开始这样称呼她。

江姐在参加革命期间认识了自己的丈夫,1946年4月,她生下了儿子彭云。然而一家人根本没有时间相聚,等身体稍微恢复一些之后,江姐迫不及待地回归到了革命队伍之中,继续参加革命活动。革命道路上总是充斥着危险的,因为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敌人逮捕了。敌人妄想从江姐口中套出情报,但面对严刑拷打,江姐始终保持沉默,最后她被敌人处死了。

1949年11月14日,这一天是江姐去世的日子,她的肉体虽然消亡,但她的精神永存。被关押在狱中许久,江姐身上所有的东西都被收走,唯一留下的只有一张儿子的照片。

为革命事业牺牲,江姐无怨无悔,临死之前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她在被处死之前就为儿子想好了后路,准备将其托付给丈夫前妻谭正伦。

她给谭正伦写了一封信,在里面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并且说如果自己去世的话,孩子就送给你当你的孩子。而她不求孩子能有多好的物质条件,只希望谭正伦能够教育孩子,以建设中国为目标,要始终要将爱国放在首位。

谭正伦收到信后,虽然觉得惊讶,但出于对江姐的敬佩,她还是第一时间赶到孩子身边,将孩子带走保护起来。

彭云作为江姐的孩子,很多地方都和江姐很像。比如他和江姐一样,做事十分认真,学习也很努力,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他在十九岁的时候参加高考,并且成为当年的四川省理科状元。

以他的成绩清华北大都可以进,但他根据自己的兴趣,最后还是选择了哈军工。之后高考停止了许多年,他也因此中断了学业,直到高考恢复,他才继续学习,并且考上了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生。

因为表现突出,他成为学校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美国进修了很长一段时间。拿到博士学位后,他曾经回到中国进行研究工作,但因为国内的科研条件不太好,最后他还是回到美国,并且一直在这里生活。彭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同时他还是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其实当时的中国急缺他这样的人才,但彭云却没有选择回到中国,对此外界有颇多质疑,他对于这些质疑也做出过正面回应。江姐在自己的遗书中提到过,希望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能够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但他似乎么有做到这一点。

对此彭云表示,自己品行端正,在为人处世上没有辜负母亲的期待。而自己觉得愧对母亲的地方也有,那就是自己为祖国做的贡献太少了,这样看来自己并没有能完成母亲的遗愿。

但他认为时代已经不同了,也许自己没有母亲那么伟大,但他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且在自己所处的领域有了挺大的影响力,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算成功了。对于为什么留在美国,没有回到中国,他是这样解释的。其实在他的前半生中,科研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而美国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自己一开始是为了做科研留在美国。

其实他也想过要回到中国,但他在美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固定的生活,科研项目进行得也顺利。彭云的性格比较安静,他在美国生活的时候,日子过得非常简单,每天就是在大学教书,然后回到家里研究自己想研究的东西,时间非常充裕。

自己要是回到中国的话,需要做很多改变,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回国能做些什么事情。他常常想,自己做出一番成就后就回到祖国,但直到现在,他还没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彭云还说,无论如何,自己在退休之后是肯定会回到中国的,毕竟自己的孩子亲人都在国内。

江姐儿子什么时候去的美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江姐儿子还在吗、江姐儿子什么时候去的美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