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于成龙是什么官,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于成龙当官历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于成龙是几品官员
于成龙曾任职务:乐亭知县、通州知州、江宁知府、督理高邮宝应按察使、直隶巡抚、加太子少保、左都御史、汉军都统、总督衔管直隶巡抚、兵部尚书、河道总督。官至一品。
于成龙简介: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襄勤。生于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出生地为辽东盖州。康熙三十九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就算成为名声显赫、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依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和百姓的爱戴。
于成龙主要成就:于成龙曾先后两任乐亭知县,为官期间,治理滦河,廉洁自持,多有善政,宦绩斐然。通州、三河等地发生强烈地震,于成龙下车伊始就立即着手为灾民筹划生计,使百姓迅速得到安置。于成龙先后两任直隶巡抚,弹劾失职人员,惩办贪官污吏。他经常微服私访,体查民情,清除累民五事。
于成龙是几品官职?
于成龙是一品官。
当时的罗城腐朽不堪,很难治理,但于成龙用自己的方法,使得罗城很快克服了混乱,之后甚至还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于成龙治理罗城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的重视,之后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楷模城市。
于成龙最高时官居一品,他也是清朝的一大清官廉吏。于成龙当过一江苏、安徽二地巡抚的政事,是集军政于一身的地方一品大员。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暂代江苏、安徽二地巡抚的政事,没多久便在任上去世。临死,身边无一亲人。
历史上的于成龙大人是什么官职?有什么历史依据?
入仕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尤其在中国古代。就清朝而言,许多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都只是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仕途梦想。而于成龙更是清朝一个入仕学子中的典型代表,他不像苏轼那样的天才,七岁秀才,二十岁进士,被皇上钦点为第一名,然后授予官职。而是,一个苦读数十年,终于在44岁有机会进入仕途的老学生。
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于成龙发现太原考场的考官居然公然受贿,于是他便在试卷上直书心中的愤懑之情,陈述了他们这种行为的恶劣影响,结果也不出所料的没有中举。毕竟,但凡个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和考官对着干,自己又没有什么背景,一定没有好下场。但是,于成龙就是这么傻,也就是他的这股傻劲,才致使他当官之后敢于将那些犯了国家法律的大官或者他们的亲戚,依法查处。因为,他在做官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生死抛在了脑后,他的眼中只有天下的平头百姓,只有心中的王法公道。
于成龙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他为官期间还在自己的院子里种着青菜,一副地道农民的样子,从来没把自己当作那种作威作福的官吏,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平时吃的饭,就是白米加上自己院子里的菜,也因此被他为官之地的百姓亲切形象的称作于青菜。这样一个从黄土高坡上的山西走出去的农民,一辈子都坚守着一个农民的作风,艰苦朴素,为了国家的利益也为了人民。就是这样一个从山西偏僻的一个山村里走出去的读书人,在那做了官的几十年内,节俭清廉,从始至终。
于成龙任职的第一个地方,是在广西罗城,那是一个穷山恶水,连刁民都没有的地方。于成龙去的时候,连路都没有,他历经了千难万险,来到了广西罗城这个心中期待过无数次的地方,现实却给他打了好几个巴掌。他去了罗城,看到官府的房子,居然只是几个破草房子。我不知道他当时具体的心理活动,但是一定是有些许后悔的,或许定了定神,才好不容易把心又坚定下来了。相传,于成龙去了那个地方的时候,晚上睡觉都要在床头放上两把枪,枕头底下放上一把菜刀,这样才敢安然入睡。这是由于那里,天灾持续多年,百姓流离失所,强盗横行,即使是在官府,也很容易遭到抢劫。
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于成龙都没有搜刮百姓分毫,只是因为他是个好官,他是百姓的父母官,不舍得从自己的孩子身上下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于成龙从老家带来的仆从,因为实在没办法接受现实环境的残酷,都离开了。只留下他孤身一人坐镇在罗城的公堂之上,他走访民间,调查民情,用好的办法来吸引百姓定居到罗城这个地方,就这样渐渐地罗城变得富裕了起来,人口也逐渐增加。
正是因为于成龙在罗城的优异表现,受到了于成龙上级的 赏识和重视,然后于成龙终于升官了。但是,于成龙没有因为升官,而变得贪婪起来,反而是官越大,自己越节俭。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于成龙的廉洁,还应该看到于成龙为官的能力和才华,因为一个只清廉,而没有作为的官员算不上好官。于成龙不光在治理百姓的生活上,有绝佳的能力,他的为官才华还体现在打仗上。
于成龙在担任黄州知府的时候,正好是当时三藩之乱的时候,吴三桂领兵攻打黄州,于成龙在兵力及其悬殊的时候,没有选择仓皇逃跑,而是鼓舞民间的壮丁,拿起武器,勇敢的守卫自己的家园,结果以少胜多的答应了敌寇。在这里边,据说还有这样一个典故,就是在作战过程中,确实因为兵力悬殊,差点打不过了,然后就败退下来。于成龙便让自己的兵勇嘴里都喊着,于成龙在此,谋士着免死,胁从者无罪,就这样敌军纷纷溃散而逃,便赢了这场战役。事后,又受到了某上司的奖赏。
如果要提于成龙为官期间,做过什么影响重大的事情,那么不得不说他重申通海案件一事。
于成龙在福建任职期间,当时清朝为了对付台湾的郑成功后世的势力,实行海禁政策,让沿海周边的百姓全部内迁,但是由于沿海百姓一贯都是靠着海,养活一家老小,现在不让他们靠近海边,该让他们怎么谋求生计呢?
于是,许多渔民为了生计,只能偷偷去海里打捞海鲜来填饱肚子,但是这些人却被全部抓了起来,还是王爷审理的案子,要将这些人全部按通敌罪论处,也就是要全部砍头。于成龙看到这个案子,心里在想该怎么为这些百姓翻案。一边是律法加王爷,一边是数千百姓无辜的生命,搞不好自己的命也得搭进去。在他思考过后,还是决定向上奏疏,重新审理此件大案,后来王爷也发现这样做确实有点草菅人命,就让于成龙重新审理此案。于成龙接手这个案件之后,有理有据的证明了这些百姓的清白,数千人全部无罪释放。
后来,康熙皇帝因为直隶地区发生了地震等灾难,百姓生活混乱,朝中大臣也开始目无朝纲,正常的工作无法展开,需要一个人来解决这个事情,就把于成龙从福建调到了直隶,赈济灾民,查处贪官,不久便替皇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再之后,于成龙被 调往江苏,做了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是当时最高级的9个封疆大吏之一,这也是他这辈子最辉煌的时候。最后,在自己清贫的办公桌上坐着与世长辞。
于成龙死后,当地的老百姓悲痛万分,连市场都没有做买卖的。后来,于成龙担任过官职的地方都纷纷建起了于公祠,以此来表现百姓对其的怀念和爱戴。于成龙为官几十年间,三次被推举为卓异,康熙帝在于成龙去世之后,都落下了难得的眼泪。并且,称其为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官居几品最大当过几品官 于成龙是汉族还是满族
于成龙最高时官居一品,他也是清朝的一大清官廉吏。于成龙当过一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是集军政于一身的地方一品大员, 于成龙是汉族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临终,身边无一亲人。僚吏清点其遗物:床头,仅靴、带和绨袍一领:堂后,碎银三两,钱二千,粟米五六斗,盐豆豉数钵。灵柩归回故里,士民万人聚哭,家家绘像祭拜。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扩展资料:
于成龙年过不惑出仕,任官于落后地区,并不蛮干,而是及时向上级报告民情,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仅一月时间便将百余人口的地区发展至上千户人家。他勇敢地扑下身子,深入村落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他为百姓办实事,自然受到百姓的敬重和拥戴。
于成龙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办案迅速,用词精准,一扫往日诉讼刁钻的陈弊。他还经常捐助监狱口粮和病犯医药,却明令禁止下属送礼。对地方官员不顾连年兵祸,以通海罪名屡兴大狱的通海事件,他顶住压力,力争重审,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还给贫困不能归者发放路费。他以“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同事的激赏。
于成龙对待案犯,主张慎刑,以教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他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上发现问题症结,曾查清许多重大疑案、悬案,使错案得到平反,被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成龙
于成龙是什么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于成龙当官历程、于成龙是什么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