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中秋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 1、中秋的习俗有哪些
- 2、中国传统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 3、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 4、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中秋的习俗有哪些
.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中国传统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我想陪家人一起过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1、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3、赏月
除了祭月,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
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古人有云:“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男人属于刚阳之气的类型,与属阴的月亮不搭。而且掌管月亮的神仙是嫦娥,所以拜月的习俗本来就只适合女性朋友参与。
中秋当天,一定要挑选圆的水果和月饼,寓意团团圆圆,和气美满!之后可以一家人在一起分月饼吃。至于水果,中秋佳节都会吃柚子和柿子,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如今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古今何处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月圆时刻,不知有多少思乡和团圆的思绪相伴,悲欢和离合,笑声和泪水,演绎了多少人生的故事。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它开始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开始于这一天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竞相仿效,逐渐传到民间。二是中秋节的来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相继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欢乐的心情,就把“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即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人们就把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民间流传最多的是嫦娥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她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夜飞上天去,在月上筑室为宫,成为月宫之神;后羿十分后悔,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设供,祈求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和儿女团圆,因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风俗。
中秋节习俗祭月。设大香案,摆放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须有的。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位,红烛高照,全家人一一拜祭月亮,随后由当家主妇切开月饼。切的人要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上,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致。如果家里有孕妇,还要多切出一份。
拜月。并非指祭月时的拜月。这种习俗源自北宋京师。当夜,全城人家,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成人的服装,盛谷物,插香,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护。传说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众品德人宫,但没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下见到她,感觉她美貌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之俗由此而来。因为月中嫦娥,以美貌闻名,。因此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赏月。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唐代极盛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佳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活动颇具规模。每逢中秋月亮升起,将月饼、石榴、枣等瓜果供在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坐,边吃边谈,共同赏月。现在,传统的祭月拜月活动已被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代替。
走月亮。从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游玩,或相互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办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鸡鸣方结束。
这一习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类似,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过至少三座桥,因而也叫做“走三桥”。
吃月饼。我国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惯,俗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表示团圆,最初是用来供奉月神的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从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纷纷起义。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盘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下属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响应起义。到了起义那天,各路义军纷纷响应,如星火燎原一般。很快,徐达便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日谕:在将要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把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记录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美:馅料讲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预示人之团圆,以饼之圆预示人之常生。用月饼表达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愿望。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馈赠亲友,联络感情。
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偷菜求郎。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
之谚语。
关于中国中秋节有什么传统风俗和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