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是不是忠臣(杨国忠是不是忠臣的儿子)

生活经验097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杨国忠是不是忠臣,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杨国忠是不是忠臣的儿子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杨国忠是不是忠臣(杨国忠是不是忠臣的儿子),第1张

本文目录: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时有什么著名的忠臣?

郭子仪 李光弼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皆采以守势,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被迫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及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在唐军的收复下,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

758年,由于朝廷一项暗杀史思明的计划外泄,史思明发动兵变,杀安庆绪并称“大燕皇帝”。至761年,史思明被其儿子史朝义所杀。翌年,唐代宗继位,并从叛军中收复洛阳。最后史朝义被李怀先逼迫自杀,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起因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重点人物

* 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

* 安庆绪:安禄山之子。

* 史思明

* 史朝义:史思明之子。

* 高仙芝

* 封常清

* 哥舒翰

* 陈玄礼

* 郭子仪

* 李光弼

* 许远

* 张巡

* 颜杲卿

* 鲁灵

* 张介然

===============================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以至“黎甿失业,户口雕零,忍弃枌榆,转徙他土”。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甲第洞开,僭拟官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千万计”。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佞人物李林甫,出入宰相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已,培植党羽,“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被罪徙;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军阀哥舒翰与东北派军阀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史称安禄山于天宝十三载(754年)乱前,一次提升奚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将军和中郎将。在他的收买下,当地少数民族竟把安禄山和史思明目为“二圣”。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地方军阀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象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 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

安史乱起,唐王朝分崩离析,已经没有力量镇压这次叛乱,只好求救于回纥以及由少数民族出身的大将。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仿河北中部)、李怀仙据幽州(今河北北部),皆领节度使之职。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三镇逐渐“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赋不入于朝迁”,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今山东淄川、益都一带)李正已,宣武(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李灵曜,淮西** 烈等皆各自割据,不服朝廷管理。这些方镇或“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或“贡献不入于朝廷”,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没有终止。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所谓“靡室靡农,皆籍其谷,无衣无褐,亦调其庸”。唐宪宗元和年间,江南八道一百四十万户农民,要负担唐朝八十三万军队的全部粮饷,所以“率以两户资一兵,其它水旱所损,征科妄敛,又在常役之外”。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如田承嗣在魏博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物力为之损屈”,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起义,代宗一朝,“群盗蜂轶,连陷县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发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浙东袁晁起义,同年的浙西方清起义,以及同期的苏常一带的张度起义,舒州杨昭起义,永泰年间(公元765年)邠州起义等等。这些起义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李隆基宠信的奸臣是怎样毁掉大唐的?

唐玄宗李隆基宠信的奸臣,最有名气的要数李林甫,杨国忠和安禄山了,最有意思的是,这三个人还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间,玩弄着权力的游戏。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李林甫出身唐朝宗室,但属于比较没落的贵族。凭借贿赂唐玄宗的宠妃一步一步地爬上了高位,他一生极善于玩弄权术,打压忠臣,为相19年期间,唐朝的官场急速腐败,国力也迅速衰退。

李林甫不但能够打压张九龄这样的忠臣,同样对安禄山这样的心怀鬼胎的反贼也有威慑作用,得到唐玄宗宠信如日中天的安禄山唯独害怕李林甫,仿佛李林甫的眼神、话语能够一层一层拨开他那虚伪的面具。

不学无术的杨国忠

杨国忠是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隋朝皇室的后裔,也属于没落的贵族。年轻的杨国忠不学无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如果他就在花柳巷子里虚度此生的话,也不会对国家造成太大的危害。可偏偏李林甫在宫中的靠山武贵妃死了之后,李林甫把杨国忠带到官场里,想依靠他杨贵妃哥哥的身份作为自己的靠山。

没想到李林甫这一招属于玩火自焚,老迈崩溃了唐玄宗任命杨国忠为宰相,取代了李林甫的位置,此时已经垂垂老矣的李林甫失去了权力,在饥寒交迫中有身患重病,不得善终。

萌生异志的安禄山

安禄山靠着出色的演技成功取得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信任,杨国忠当了宰相之后,安禄山又和杨国忠走得很近,因此一时之间权倾朝野,人们纷纷巴结贿赂他。

唯一能够制衡安禄山的李林甫下台之后,人们预言李林甫死后安禄山必定会造反。唐玄宗根本不信,以至于安禄山在范阳豢养了8000死士的时候,唐玄宗都不觉得安禄山会造反。

这三个奸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玩弄权术,蒙蔽的是唐玄宗的双眼,葬送的是李唐王朝的江山。

中国四大佞臣是

费元极(生卒年不详)春秋楚国奸臣

环点子多好却少 雀占凤巢祸乱找

废除太子忠臣陷 一代霸主哪去了

赵高(?—前207)秦沙丘政变祸首

假传圣命杀扶苏 指鹿为马众臣服

车裂李斯屠胡亥 秦朝江山命呜呼

嫪毒(?—前238)秦奸宦

宦官专权国遭殃 同吕设计害秦王

以毒攻毒设巧计 致使奸贼一命亡

吕后(前241—前180)西汉 奸后

阴谋篡权以利私 偏心废刘让诸吕

却是一场黄粱梦 害人害已命归西

刘濞(前215—前254)西汉反王

身为吴王不知足 想当皇帝诡计毒

联合六国清君侧 计败国亡啥也无

窦太后(?—前135)西汉文帝奸后

阴毒奸险害至亲 小小兔子索冤魂

都是权利做的孽 同室操戈利令昏

王莽(前45—23)汉篡逆之君

巧弄权术假作真 耍尽手段买人心

欺凌弱主王纲篡 野心登基国号新

窦宪(?—92)东汉奸臣

亦忠亦奸难分清 两战匈奴获双赢

心本不正害群僚 依仗权势任横行

梁冀(?—159)东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污权臣

杀人如麻心歹毒 把持朝政欺弱主

一意孤行无退路 身首异处被人屠

石崇(249—300)西晋贪官

聚敛财富比输赢 蜡烛当柴照天明

锦缎步障五十里 哪项不是民血凝

麻叔谋(生卒年不详)隋酷吏

一代恶吏修河道 勒索钱财罪滔滔

天天贪吃婴儿肉 河神祭品祸难逃

来俊臣(651—697)唐酷吏

媚上欺下施酷刑 平白无故冤魂生

人人自卫吓破胆 恶有恶报小命扔

周兴(?—691)唐酷吏

奸狠歹毒坏心肺 滥杀无辜喊声悲

花样翻新罪累累 请君入瓮方知亏

韦皇后(生卒年不详)唐奸后

野心不小效婆娘 痴心梦想当女皇

可悲无谋遭暗算 羽林入宫一命亡

李林甫(?—752)唐口蜜腹剑奸臣

姚崇去世宋璟辞 奸相当道国运移

忌贤妒能废杜甫 口蜜腹剑忠臣啼

杨玉环(719—756)唐玄宗宠妃

四大美女中一个 六宫粉黛无颜色

千里荔枝博一笑 马嵬坡前生死别

杨国忠(?—756)唐玄忠时奸臣

仗女秀美霸朝纲 擅权横行恶绩彰

独自撤下潼关将 安史之乱民遭殃

安禄山(?—757)唐安史之乱祸首

位显不知报国 恩奸刁鬼计惹祸根

反唐屠民怨载 道被子杀戮皆有因

史思明(?—761)唐安史之乱祸首

狼狈为奸皆反唐 烧杀抢掠民遭殃

恶有恶报必应验 父子双双一命亡

仇士良(781—843)唐奸宦

横暴贪残仇怨深 甘露之变早嗅闻

二王一妃四宰相 屠刀之下命归阴

高力士(684—762)唐宦官奸臣

尖咀巧舌擅弄权 媚上欺下心眼偏

为白脱靴记仇怨 致使谪仙山水间

潘美(925—991)宋罪将

宋辽决战在幽州 血肉横飞鬼神愁

不讲信义离谷口 纵使杨业一命丢

刘豫(1073—1146)宋傀儡皇帝

贪生怕死却嚣张 叛国投敌做儿皇

爹娘生时多媚骨 长大以后坏心肠

秦桧(1090—1155)南宋落下万代骂名的卖**

金人内奸宋朝贼 皇帝面前搬是非

害死岳飞千指罪 舌烂终变屎一堆

万俟卨(1083—1157)南宋** 岳飞的刽子手

昧心诬告言无根 奸贼良心被狗吞

风波亭上岳飞惨 屠刀双手血淋淋

侯景(生卒年不详)南北朝梁奸臣

阴险狡诈怕见光 居心叵测惯投降

乘人之危巧用计 偷袭得手害南梁

贾似道(生卒年不详)宋卖国奸臣

贪财卖国求荣耀 鄂州之盟敌人笑

断送江山不知耻 昏庸皇帝哪知道

阿合马(生卒年不详)元奸臣

依仗权势诡狡奸 欺诈良善耍刁顽

抢男霸女事干绝 老天报应蹬腿完

张昌宗(?—705)唐武则天执政时宠臣

得宠女皇便张狂 阿谀奉承陷忠良

惟我独尊行无忌 后台一倒双双亡

仇鸾(?—1552)明奸臣

贪虐遭革门子钻 严嵩帮扶巧过关

讳败冒功受太保 恬不知耻做**

徐有贞(生卒年不详)明奸臣

投机取巧实不贞 为已私利黑了心

荣宗复辟他得宠 杀死于谦罪恶深

王振(?—1449)土木之变罪魁

泼皮无赖掌大权 无才无能心却贪

土木堡上自找死 扰乱大明好江山

万贞儿(生卒年不详)明宪宗奸妃

层层后宫深 争宠大敌临

奸狡如泼妇 恶毒狼子心

刘谨(?—1510)明阉党罪魁

八虎他为首 纯粹一条狗

忠良难靠前 朝纲何能久

魏忠贤(1568—1627)明阉党罪魁

忠贤实在不忠贤 从脚到顶皆是奸

操纵皇帝如根棍 上欺下压手遮天

吴三桂(1612—1678)明末叛将

独掌重兵守险关 三军一怒为红颜

开关放虎山河卖 削藩令下脑袋搬

鳌拜(?—1669)清康熙朝奸臣

专横跋扈欺幼君 阴谋篡权有野心

欲盖弥彰时已晚 祸将临头始惊魂

年羹尧(?—1726)清罪将

拥戴雍政有其功 荡平叛乱更称雄

桀骜不训骄气盛 闹到归终不善终

王亶望(生卒年不详)清乾隆朝奸臣

心无点墨善经商 生财有道卖官当

当官只为财源广 广掠脏银换命亡

和珅(1750—1799)清大贪官

争宠弄巧二十年 贪污索贿金如山

珠宝玉器不胜数 最终落得头颅悬

伍绍荣(生卒年不详)清卖国奸臣

私通洋人当买办 内外勾结贩鸦片

拼命搂钱何太狂 杀一敬百总清算

琦善(1790—1854)清大卖国奸臣

排挤林则徐 屈辱拆炮台

拱手割香港 好个洋奴才

李洪章(1823—1901)清卖国奸臣洋务大臣

谄媚洋人官奴才 ** 人民遍地哀

兴办洋务国之利 签约卖国应活埋

慈禧(1835—1905)清两度夺权垂帘听政

阻险奸诈一贼婆 卖国害民一妖魔

欺凌良善一刁妇 陷害忠良一毒蛇

严嵩(1480—1567)明大奸臣

奸毒如蛇蝎 干儿三十多

忠臣妄加害 朝纲尽污浊

苗忠舒(生卒年不详)清乾隆朝奸臣

官仓老鼠胆如天 吞食官粮堆如山

饿尸塞路民声怨 上马石前血债还

潘世贵(生卒年不详)清乾隆朝奸臣

漕运总督有特权 敢将官粮换金钱

栽脏竞把官粮烧 孽债累累何日还

孙敬山(生卒年不详)清奸臣

大枰大斗大脚板 百姓血汗添不满

敲骨吸髓民声怨 花钱为把顶子染

索额图(生卒年不详)清奸臣

皇亲功高可盖主 结党营私耍威武

为达阴谋施诡计 扶保储君下大赌

明珠(1635—1708)清奸臣

善耍阴谋巧其奸 结党营私巧弄权

投其所好得皇宠 积怨太重船必翻

班布尔善(生卒年不详)清康熙朝奸臣

阻险狡诈赛阎罗 心藏杀机面似佛

企图坐山观虎斗 趁乱想把皇权夺

庞涓(生卒年不详)战国心胸狭窄的军事将领

千方百计兵书夺 暗藏歹心害同学

兵家倒是不厌诈 用计不能太缺德

洪承畴(1503—1665)明降臣

镇压起义刽子手 松山大败当清狗

屠刀砍断同胞头 双手狠毒从不抖

杨素(?—606)隋集功臣与权奸于一身的佞臣

文武全才功劳高 骄横放纵德全抛

助纣为虐依杨广 致使大隋顿时消

王恺(生卒年不详)西晋豪侈之臣

奢侈无度费钱财 糖水洗碗太胡来

珍馐美味食常厌 士族豪富民受灾

贾南风(256—300)晋武帝奸后

夫呆承机独专横 奢侈糜乱任胡行

狂杀滥诛及亲子 罪恶必报一命倾

奕山(1790—1878)清卖国奸臣

本系皇亲为国忠 坐享其成太无能

面对英夷腰膝软 手举白旗现丑形

奕经(1791—1853)清卖国奸臣

吃喝玩乐一路行 哪管前线等救兵

仓惶应战屡败绩 请和送礼面狰狞

肃顺(1816—1861)清权臣

八大顾命推为首 专横跋扈却枯朽

辛酉政变死囚徒 不敌慈禧奸狡手

司马玮(生卒年不详)晋奸王

一怒杀人多如麻 砍头犹如砍西瓜

恶有恶报早与晚 杀人未防也被杀

唐玄宗为何宠信奸臣杨国忠?

因为唐玄宗很喜欢杨贵妃,而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杨贵妃又经常在唐玄宗面前举荐杨国忠,唐玄宗爱屋及乌,所以很宠信杨国忠。

杨国忠在安史之乱中都干了啥,导致唐朝走向衰落?

唐玄宗时期,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国力达到空前盛世。却在李林甫、杨国忠的“努力”下,最终爆发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林甫已经死了,那么杨国忠在安史之乱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第一,“清君侧”的口实。

安禄山的谋反之心由来已久,但是唐玄宗对他实在太好,不太忍心背叛老皇帝唐玄宗。安禄山本意等到唐玄宗驾崩以后,新皇帝立足未稳,谋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杨国忠等不及了,杨国忠向唐玄宗告发安禄山谋反,并制定了一个毒计,就是请安禄山到长安来,如果安禄山不来,就坐实了安禄山的谋反之心。当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可以说是敏感时期,想必安禄山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还是来到长安。杨国忠毒计不成并不死心,安禄山走后,杨国忠把安禄山的长安的府邸给抄了,没有任何罪名杀了安禄山的手下数十人,安禄山闻讯大怒,并且加紧操练兵马,几个月后正式谋反,打着“清君侧”诛杀杨国忠的口号,尽管安禄山必反,但是杨国忠为了证明安禄山确有谋反之心,就逼反安禄山,是十分不明智的。

第二,对叛军盲目乐观。

安禄山起兵后,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杨国忠说安禄山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起不了多大的风浪,不日安禄山的首级就会被送到长安。安禄山河北起兵后,一路望风而降,叛军迅速攻破洛阳,安禄山登基称帝,国号大燕。当时的唐朝已经几十年没有动过兵器,而安禄山手下的东北军是当时唐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还有大量骑兵,而杨国忠的判断无疑耽误了叛乱早期唐朝的战备。

第三,潼关失守。

安禄山进入洛阳后,河北大部分被颜真卿策反,东部有张巡坚守,潼关有哥舒翰西北军主力,郭子仪、李光弼带兵进攻安禄山大本营,形势一片大好,唐朝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结束叛乱。但是杨国忠帮了“大忙”,杨国忠想到一条妙计。根据前线可靠情报,潼关对面只有4000老弱叛军,杨国忠向唐玄宗建议哥舒翰出城破敌,这样哥舒翰打赢了,杨国忠居首功,打输了推给哥舒翰,于是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战,使者频繁,这个使者能看到上一个使者的马屁股,可见唐玄宗催的多急。此时的哥舒翰已经老年,而且中风,要人抬着,哥舒翰只能出战,结果潼关守军21万中埋伏,能够与安禄山匹敌的西北军全军覆没,潼关失守,哥舒翰投降晚节不保。

第四,放弃长安城。

潼关失守后,长安岌岌可危,尽管如此,如果死守长安是有可能改变战局的。此时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出逃四川,结果唐玄宗仅带少数亲信连夜出逃,不少皇亲都死于安禄山的刀下。值得一提的是,潼关失守后,叛军担心长安久攻不下,又等了十天大部队到来,才攻打长安,这十天完全可以加固城防。唐玄宗出逃叛军未进长安时,百姓涌入皇宫抢夺珍宝,草民骑驴走上唐朝朝廷,很是尴尬。

第五,马嵬坡兵变。

唐玄宗一行到达马嵬驿,由于粮食不济、下雨道路泥泞等,禁军产生异心。因为唐朝政变通常要杀死禁军头领掌握禁军,所以在感觉到即将发生兵变的时候,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先发动兵变,但是他们不敢诛杀唐玄宗,转而对准了杨国忠,禁军迅速杀掉了杨国忠,在这个事件中,杨国忠确实是冤枉的,但是他却死的一点都不冤。大家公认今天的结果都是杨国忠造成的,所以杨国忠也成了马嵬坡兵变的口实。

现在都讲辩证的看待历史,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但是杨国忠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他没有李林甫执政的能力,却有李林甫谋害忠臣的诡计,而且危难时一直做出错误的判断。当然也不能全怪杨国忠,毕竟决策的是唐玄宗。奸臣不可怕,可怕的是奸臣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甚至言听计从,所以唐朝的衰落不可避免。

杨国忠是奸臣还是忠臣?

最佳答案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她的族兄杨国忠也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而他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氏灭门。

杨国忠,本名钊,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同曾祖兄(另一说同祖兄)。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 756年)六月。

杨钊从小行为放荡不羁,喜欢喝酒** ,因此穷困潦倒,经常向别人借钱,人们很瞧不起他。30岁时,他在四川从军,发愤努力,表现优异,但因节度使张宥看不上他,只任他为新都尉,任期满后。更为贫困。四川的大富翁鲜于仲通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他,并把他向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推荐。章仇兼琼一见杨钊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又伶牙俐齿,非常满意,遂即任他为采访支使,两人关系密切。因为章仇兼琼当时正虑李林甫专权,禄位难保,所以欲使杨钊进入朝廷,作一内援。此时杨玉环已封为贵妃,贵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日益受宠。章仇兼琼便利用这一裙带关系,派杨钊到京城向朝廷贡俸蜀锦。当杨钊路过郫县时,兼琼的亲信奉命又给了他价值万缗的四川名贵土特产。到长安后,杨钊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杨钊在长安立脚之后,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巧为钻营。在宫内,他经常接近贵妃,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每逢禁中传宴,杨钊掌管樗蒲文簿(一种娱乐活动的记分簿),玄宗对他在运算方面的精明十分赏识,曾称赞他是个好度支郎。不久,杨钊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

天宝七载( 748年),杨钊建议玄宗把各州县库存的粮食、布帛变卖掉,买成轻货送进京城,各地丁租地税也变买布帛送到京城。他经常告诉玄宗,现在国库很充实,古今罕见。于是,玄宗在八载( 749年)二月率领百官去参观左藏,一看果然如此,很是高兴,便赐杨钊紫金鱼袋,兼太府卿,专门负责管理钱粮。从此,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九年( 750年)十月,杨钊因为图谶上有“金刀”二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名“国忠”。

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极为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贵妃游幸华清宫,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竞相比赛装饰车马,他们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

杨国忠在与宰相李林甫的关系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互相利用。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等人充当打手,并积极参与其活动。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株连太子的党羽数百家。由于杨国忠恃宠敢言,所以每次总是由他首先发难。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结愈深。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待王(钅共)的问题上。因王氏的宠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共同嫉妒的对象。但是为了牵制杨国忠,李林甫则极力提拔王氏;当杨国忠陷害王氏时,李林甫又竭力为其开脱罪责。由于杨国忠做了手脚。玄宗便开始疏远李林甫,王氏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致于死地。王氏所兼职务全部归杨国忠。

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杨国忠,除了取悦于杨贵妃之外,主要是借以牵制李林甫的专权。同时为取代已经衰老了的李林甫做准备。终于在天宝十一载( 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职。

杨国忠执政期间,曾两次发动了征讨南诏的战争。天宝十载( 751年),杨国忠上任京兆尹不久,遂乘机推荐自己的老友和党羽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并命其率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士卒阵亡六万人,南诏投附吐蕃。对此杨国忠不但没有处罚鲜于仲通,而且还为其大叙战功。接着,杨国忠又请求第二次发兵攻打南诏。玄宗便命令在长安、洛阳、河南、河北各地广泛招兵。杨国忠派御史到各地去抓人,把他们带上枷锁送到军营。父母、妻子哭声遍野。十三载( 754年)六月,杨国忠又命令留后、侍御史李宓率兵,再次攻打南诏,结果又遭惨败。两次攻打南诏,损兵折将近20万人。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而且使内地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杨国忠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让文部选官不论贤不贤,年头多的就留下来,按照资历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惯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书,选官应交给侍郎以下的官员** ,规定的手续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反复进行,从春至夏才能完成。杨国忠却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预先定好名单,然后把左相** 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读—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当全部结束之后,杨国忠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就算经过门下省了。”于是,选官大权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人垄断。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选官质量下降。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杨国忠迎合和满足了一些人的权欲,因而颇得众誉。为此,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杨国忠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天宝十二载( 753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玄宗担心会伤害庄稼,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真、以后,扶风太守房(王官)奏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天宝十四载( 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借口是讨杨国忠。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通。但是,杨国忠的发迹要比安禄山晚得多。当杨国忠尚未担任** 要职时,安禄山早在天宝元年( 742年)正月就升任平卢节度使,以后又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稍后又兼河东节度使。天宝九载( 750年)又封为东平郡主。杨国忠虽有外戚关系,但迟至天宝七载( 748年)始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十分惧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瞧不起。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天宝十三载( 754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安禄山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大常卿张(土自)草拟诏敕。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天宝十五载( 756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玄宗根据杨国忠的建议,决定逃往四川避难。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拒绝继续前进。此时,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并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土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这时,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堵住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要饭吃。激怒了的士兵们立即将他们包围上来,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马鞍。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军士们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接着,杨贵记也被缢死,杨国忠的大儿子大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也一并被杀。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杨(日希)以及沈国夫人逃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裴柔在竹林中让虢国夫人用剑刺死自己。虢国夫人然后自刎,但没有死,被县吏押回狱中,后血凝至喉而死。

马嵬驿之变,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太子李亨自天宝五载( 746年)遭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后,极为孤立;杨国忠任宰相后,又连遭倾轧;安绿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后又弃京幸蜀,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杨国忠势力的控制下就更无出头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谋,借机除掉了杨国忠。

杨国忠专权误国,积怨太深,终被乱刀砍死,落得遗臭万年。这是罪有应得。但是客观地看,在他执政期间,虽然国事日非,但朝中未出现李林甫妒贤嫉能、诛逐大臣时的那种恐怖动荡局面,而在一时间内还曾搜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颇得众誉。自然,杨国忠独揽大权,外戚跋扈,民怨沸腾,终不可收拾,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杨国忠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上的宰相,自有他个人应负的责任。但是,再往前看,李林甫执政期间,唐王朝就已经显露出趋向没落的种种迹象,只是到了杨国忠执政时来了个总爆发而已。

杨国忠是不是忠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杨国忠是不是忠臣的儿子、杨国忠是不是忠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