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姓什么名什么(长孙无忌姓氏是什么)

生活经验061

今天给各位分享长孙无忌姓什么名什么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长孙无忌姓什么名什么(长孙无忌姓氏是什么),第1张

本文目录:

求隋唐演义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有杨广、杨林、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秦琼、尉迟恭、李密、单雄信、李元霸等。

1、杨广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北周时期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

2、杨林

杨林,字虎臣,隋唐第八条好汉,隋炀帝杨广的叔父,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

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对囚龙棒,后在隋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设计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第七好汉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其历史原型是张须陀和杨素。

3、李渊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

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

隋炀帝征高句丽,督运粮草于辽东。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于龙门。大业十二年(616年),率兵御突厥,屡捷。

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时隋朝土崩瓦解,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万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又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

十一月,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封唐王。

次年五月,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让位,自立,国号唐,建元武德。即位不久,命秦王李世民率兵击败割据陇西的薛举之子薛仁杲。

武德二年(619年)至三年,遣世民率兵东渡黄河,击退了刘武周、宋金刚。又命世民东击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四年,击灭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迫降王世充。

此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及地方割据势力相继被剪除,从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上元元年(674年)改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4、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5、李建成

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门。唐朝开国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唐太宗李世民大哥,陇西成纪人。

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

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李建成,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曰“隐”,贞观十六年(642年),又追赠为皇太子。史称隐太子。

6、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

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7、尉迟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

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8、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小字法主,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

出身辽东李氏,来自四世三公,文武双全,志向远大。隋末群雄起义时,成为瓦岗军首领之一,自称魏公,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遭到哥哥从中阻拦。

李密废杀瓦岗寨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屡为隋军所败,接受越王杨侗招抚,率军拼杀宇文化及,损失惨重。终为王世充击败,率部投降李唐,封邢国公。

武德二年,图谋叛唐自立,为盛彦师斩于熊耳山。

9、单雄信

单雄信(?—620年) ,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西北)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勇武过人,同郡与徐世勣关系友好,誓同生死。隋末与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让的瓦岗义军反隋。

后翟让被杀,李密与王世充偃师之战时,单雄信归降王世充,徐世勣投奔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徐世勣为单雄信求情失败,单雄信被斩首。

10、李元霸

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唐高祖窦皇后第三子。隋唐第一条猛将,隋唐十八好汉之首,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转世。

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能敌。使一对金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坐骑为“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

于晋阳宫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举金狮上殿,隋炀帝御封为“西府赵王”、“猛勇大将军”。四明山一战,一人击败十八路反王23000大军。

扬州“反王夺魁大会”时,于天昌关杀死天下第六好汉伍天锡。紫金山一战,杀死宇文成都,匹马双锤面对185万军队,两柄铁锤如拍苍蝇般,只打得尸山血海,将185万军队杀得只剩65万。逼得李密献上玉玺,各路反王递上降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白鹅——隋唐演义

历史上长孙皇后真名叫什么?是叫长孙无垢么~~

长孙无垢

【平生】

长孙皇后(600—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母仪天下。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在后宫立政殿去世,年仅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擞,所向无敌。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暇,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滴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李世民是至交,并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立下了卓卓功勋,本应位居** ,但因为他的皇后妹妹,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唐太宗不想听从,他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臣为外戚,任臣为** ,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这兄妹两人都是那种清廉无私的高洁之人。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娇贵的金技玉叶。将出嫁时,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嫁妆因而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唐太宗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份。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征,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 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德顺圣皇后。”

亲手编纂《女则》十卷

《女则》没有流传下来,根据记载,这部书中的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总汇,是长孙皇后平日翻阅以随时提醒自己所用,与班昭所著的《女诫》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她生前,即使是她的丈夫都没有见过这部书。

有哪些名人姓氏是复姓?

姓氏是复姓的名人有:

1、公孙瓒(?—199年),字伯圭(一作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渐失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高楼,引火自焚。

2、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3、宇文化及(?~619年), 本姓破野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人。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 。

4、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人,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5、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古代姓东方的名人

历史上姓东方的名人有哪些 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东方虬,唐朝史官、诗人。武则天时任左史,善于写诗。

东方显,著名唐朝学士。在唐开元年间位列含象亭十八学士之一。

古代有哪些名人姓 东方什么 东方朔,汉武帝时期的

古代姓方的 都有哪些名人 方姓名人历史悠久,名人精英层出不穷,历代名人总数排第38位,相对率(名人比例/人口比例)排第11位.

古代名人:

方 雷:

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助轩辕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为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其后裔以地为姓。至今已4700多年,传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方 叔:

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诗经》中《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恭贺用语望隆方叔,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

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

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身后识方干,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 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 武定节度使,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

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 腊:

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后战败英勇就义。方腊起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

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

古代两字姓氏的名人有那些? 司马光,诸葛孔明,夏侯嵩(据说是曹操的亲爹),欧阳修,东方朔,上官仪还有他孙女上官婉儿,公孙秧(商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门神),百里奚(具体干什么的我忘了)

古代历史名人姓复姓的有哪些? 一、姓氏:

1.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城池、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

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

2.中国古代复姓大全

a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阳

b白马 百里 柏侯 鲍俎 北宫 北郭 北门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阳 宾牟 薄奚 薄野

c曹牟 曹丘 常涛 长鱼 车非 成功 成阳 乘马 叱卢 丑门 樗里 穿封 淳子

d答禄 达勃 达步 达奚 淡台 邓陵 第五 地连 地伦 东方 东里 东南 东宫 东门 东乡 东丹 东郭 东陵 东关 东闾 东阳 东野 东莱 豆卢 斗于 都尉 独孤 端木 段干 多子

e尔朱

f方雷 丰将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馀 浮丘 傅余

g干已 高车 高陵 高堂 高阳 高辛 皋落 哥舒 盖楼 庚桑 梗阳 宫孙 公羊 公良 公孙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敛 公梁 公输 公上 公山 公户 公玉 公仪 公仲 公坚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龙 古孙 谷梁 谷浑 瓜田 关龙 鲑阳 归海

h函治 韩馀 罕井 浩生 浩星 纥骨 纥奚 纥于 贺拨 贺兰 贺楼 赫连 黑齿 黑肱 侯冈 呼延 壶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j兀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连 季孙 茄众 蒋丘 金齿 晋楚 京城 泾阳 九百 九方 睢鸠 沮渠 巨母

k勘阻 渴侯 渴单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l老阳 乐羊 荔菲 栎阳 梁丘 梁由 梁馀 梁垣 陵阳 伶舟 冷沦 令狐 刘王 柳下 龙丘 卢妃 卢蒲 鲁步 陆费 角里 闾丘

m马矢 麦丘 茅夷 弥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万俊 昌顿 慕容 木门 木易

n南宫 南郭 南门 南荣

o欧侯 欧阳

p逄门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宁 破丑 仆固 濮阳

q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连 祁连 乞伏 绮里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阳 丘丽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卢 屈同 屈门 屈引

r壤四 扰龙 容成 汝嫣

s萨孤 三饭 三闾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师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 申徒 沈犹 胜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孙 士贞 叔孙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鸿 司马 司徒 司士 似和 素和 夙沙 孙阳 索阳 索卢

t沓卢 太史 太叔 太阳 澹台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统奚 秃发 涂钦 吐火 吐贺 吐万 吐罗 吐门 吐难 吐缶 吐浑 吐奚 吐和 屯浑 脱脱 拓拨

w完颜 王孙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温孤 温稽 闻人 屋户 巫马 吾丘 无庸 无钩 五鹿

x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钥 西乡 西门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宫 戏阳 瑕吕 霞露 夏侯 鲜虞 鲜于 鲜阳 咸丘 相里 解枇 谢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鱼 徐吾 宣于 轩辕 轩丘 阏氏

y延陵 罔法 铅陵 羊角 耶律 叶阳 伊祁 伊耆 猗卢 义渠 邑由 因孙 银齿 尹文 雍门 游水 由吾 右师 宥连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迟 乐羊 乐正 运奄 运期

z宰父 辗迟 湛卢 章仇 仉督 长孙 长儿 真鄂 正令 执......

古代有东方绝永这个人吗 东方朔:汉代滑稽家,出入宫廷,文学修养很好,通晓世事,常借说笑话来劝谕皇上,深受上人们赞赏。据说他矮小,所以后人画东方塑都画成矮个。

东方虬:唐朝史官、诗人,唐代武后时任左史,工诗。武后游洛南龙门时,命随从文官赋诗,东方虬最先作好,武后赐他锦袍。

东方显:唐代学士,为开元中舍象亭十八学士之一。

古代姓东方的名人就这几个,没有东方绝永

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1 古代的名人: 邵长蘅:武进人(今属江苏),清代诗人。 邵齐焘:江苏昭文人,文学家。 邵普涵:今浙江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祖先为河北范阳人。 邵伯益:著名学者。 邵信臣:东汉时任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 邵林:青州刺史。 邵兴: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将领。 2近现代名人 邵逸夫

古代双姓名人的有哪些 双 渐

曾跟从朱熹( *** 先生)学习,庆历年间举进士而仕官,官汉阳知府。博学能文,为政平和,对百姓很宽松和气,深受吏民爱戴,称他有古代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之风。

双 林

清朝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年间,平定贵州、湖南苗民叛乱,** 连捷。

双 清:字止澄,江西省临川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毕业于贵州师范学堂。曾任广州大元帅府参事。民国十六年(1927年)七月,任国民 *** 交通部参事。次年二月,任浙江省 *** 委员兼秘书长,十二月任国民 *** 交通部秘书。

双士洛三国时魏国名吏,官梁州刺史,有惠政,深得民心。双弥周三国时魏国人,任河州刺史,有惠政,深得民心。双子符唐代名吏,曾官州刺史,德高望重,瀛、吕二州民争伏阙请之。双庆(公元?~1771年待考),满族,瓜尔佳氏,字咸中,号有亭,一号西峰;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以诗才侍高宗。清乾隆年间历官安徽学政、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坐事降职,终太仆寺少卿。工诗,著有《亲雅斋诗草》。双全(公元1840~1880年待考),达斡尔族,瑚尔拉特氏;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将领。以体健力大闻名,从军属僧格林沁部下,以佐领委为营总。后率兵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因有战功,优旨赏巴图鲁勇号,又赏黄马褂,记名副都统,云骑尉世职,后奉旨授西宁办事大臣,驰赴新任,病卒于途。双福(生卒年待考),满族,额苏哩氏;满洲正蓝旗人。著名清朝将领。宁古塔副都统。清咸丰、同治年间入关,在直隶、山东、安徽、潜山、怀桐、安庆、陕西等处,委为营总统领。赏戴花翎,赐“德楞额巴图鲁”,都统衔头品顶戴。历任双城堡总管、宁古塔副都统、伯都讷副都统。

古代和现代姓方的名人共5个 近代名人

方举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 1866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是当时中国最早和规模最大的民族企业.该公司的创办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产生的标志.广东省香山人.

方声洞:近代民主革命者,两次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后在1911年3月2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家居福州九彩园,族大丁旺,称“九彩园方家”。

方声涛: 清光绪31年赴日士官学校留学,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1915年任讨袁护** 第二军第二梯团长、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 福建民军总司令,北伐革命军广州大本营参谋长,大元帅府卫戍总司令,福建省主席. 福州人

方君瑛:中国革命先驱者。1906年,她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弟声涛、声洞、嫂曾醒以及弟媳郑萌、王颖先后都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暗杀实行部部长。福州方氏家族六人举族起义, 被誉为“方家满门英烈”。 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位中国女学生,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海外中国画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福建福州人。

方鼎英: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 爱国名将。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第十三军军长、四十六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 湖南新化县人.

方本仁:民国要员,爱国将领。1923年授“粹威将军”称号,历任东南五省联防军江西军总司令,国民 *** 江西宣抚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右路军总指挥,湖北省府主席。湖北黄冈人。

方绍舟(1868―1940)。安徽定远人。同盟会员,早期参加反抗封建** 的民主革命,晚年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是江淮地区著名的抗日英雄。曾任讨袁皖北总司, 抗日战争期间,为凤(阳)定(远)抗日别动司令。

方地山:时人称大方. 近代联圣. 名而谦,字大方,号地山. 方善做诗词文制联。他为人嵌名字联,全为即兴,从不起草,浑然天成,词意极工,往往将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凿之痕,堪称一绝,被誉为联圣. 江苏人.

方药雨:时人称老方.近代古钱界最负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 与杭州张叔训,重庆罗伯昭鼎峙而立,时人有俗谚曰:“北方、南张、西蜀罗,蜚声海内外。著有《校碑随笔》被海内外鉴赏家推崇为空前之作。浙江人.

方液仙: 中国最早的国产蚊香(“三星”蚊香)的创制人.中国首家化妆品企业“中国化学工业社的创办人.被誉为中国日用工业品之父. 祖籍宁波人.

方叔洪:民族英雄,山东省济南市人。1939年6月25日在鲁南对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时任 *** 51军114师中将师长。国民 *** 追认为烈士,奉祀于各地忠烈祠。方叔洪中将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年轻的高级将领.

方大曾: 江苏无锡人, 出生北京。 被摄影界誉为“中国第一位战地记者”。第一个报道“七七事变”的中国战地记者,随后在抗战前线失踪。

方振国: 民族英雄.九--八事变后,方振国成立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6路军,任司令。该军在开原、铁岭、清原、西丰边界的韭菜峪、下老坎一带打击日伪军,日伪惊慌不已,后遭伪满军队的围剿,方振国在突围时壮烈牺牲。辽宁开原县人.

方志敏: ......

古代姓麻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麻的有哪些名人 麻 秋

后赵太原胡人,仕石虎,官征东将军,在今湖北省麻城筑城驻军,该城被称作麻城。性暴戾残忍,百姓如有孩子啼哭,母恐吓日:“麻胡来了。”啼声立止。

麻 贵

明朝将领, *** 。大同右卫人,宣府副总兵麻禄子。嘉靖中,随父征瓦剌,累立战功。以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迁大同总兵官。十年(1582年),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1591年),被弹劾,谪戍边。次年复起用,为副将,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升至宁夏总兵官。二十五年(1597年),任备倭总兵官,赴朝鲜击倭寇,数战有功,升右都督。三十八年(1610年),奉命镇辽东,败蒙古泰宁等三卫的侵袭,后因病退职。麻氏家族多将才,与铁岭李氏被誉为“东李西麻”。

麻九筹

宋朝人,有神童之称,通晓经典,为文精密奇健。他勤奋好学,博通五经,尤精于春秋,正大初年,特赐进士,官至应奉翰林文字。为了研究易经,他熟读邵尧夫的《皇极书》。后来研究医学时,他又习读张子和的著作。他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诗词工致豪壮。著有《知几文集》。

麻居礼

唐代画家。善画佛像,声迹甚高。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即其手笔。

后赵有勇士麻胡秋,唐代有诗人麻温其,宋代有学者麻仲英,金代有兵部主事麻秉彝,元代有诗人麻革,明代有御史麻永吉、大同参将麻禄。

麻云汉

号若仙,明福建邵武人,画有萧疏之致,一时称名笔。

麻俞宝

字作盈,为人正直,素无偏斜,犁云锄雨,创业成家,约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从缙云沐白村迁居于永邑白岩山洋溪口(杨溪口)居住。

唐太宗李世民和杨吉儿

隋杨遗珠,李唐宠妃,这个唐宫中神秘婉约的身影,由于其身份的敏感,虽然各自保证了先天与后天的荣华,但总让人不禁有悲剧的联想。新旧唐书中只提到李世民的两位后妃,备述长孙皇后之贤和徐惠妃之才,以为这两个女人得到了唐太宗极高规格的敬爱,是“上得了台面”的一后一妃,然而我觉得,她们却与他绝大部分的情欲和爱情无关。

追求曲折剧情的现代影视导演们则从李世民的后宫中另选出了三名最有炒作价值的妃子,一个是武媚娘,另两个姓杨。他们把前者的女皇事迹加工成各种口味的历史剧和肥皂剧,而将后两者非凡的经历并作一处,成为一个杨妃,也就是很多人都记得的“杨吉儿”们。在很多野史茶余里,这个杨姓女子,既身为国破家亡的前朝公主,又本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元吉的妻子,却在国仇家恨之间,顶着乱伦的舆论,与唐太宗轰轰烈烈地爱了一场。但在历史上,她们确实是独立成个体的一个“大杨妃”,一个“小杨妃”:你所关心的那个,考证说她的封号是淑妃,在皇后与惠妃之下,之下就称为“杨淑妃”;而另一个杨妃因为与齐王李元吉有关,称她为“齐王妃”吧,比较容易区别,而且不同的史料对两人的“大小”之分也有不同的意见。

齐王妃和杨淑妃都是隋杨王室的宗女公主,她们两个是堂姐妹,杨淑妃是炀帝杨广之女,她的父皇虽然以糜烂穷奢的作风闻名,但也有雨露均沾的“好名声”,所以她在童年的时候作为隋朝公主,无论她的母亲是不是萧后,想必总是相当幸福的。李家和杨家有亲戚关系,这在“煮酒”早有考证文,在此不详加引述。作为贵族的李家适逢天运,起兵反叛,先后杀了杨淑妃的父兄,乃至夺了他杨家的天下,她作为俘虏,作为一种战利品,不期然呈在李渊最英勇的儿子李世民眼前。她年岁尚幼,容色清美,就象野史中描述多尔衮初见那两名朝鲜公主一样,李世民预见到了她日后的绝色。他把她派给了自己的发妻长孙无垢,这个13岁就嫁给李世民,贤德得不象话的女人,自然是毫无反对地扮演起了亦姐亦母的角色,抚慰杨淑妃国破家亡的恐惧与悲伤。除了恐惧和悲伤,她的心里是不是还有仇恨,这确实是很难讲。从目前的史料上来说,她的本性柔美恭谨,似乎把前朝旧梦忘得很彻底了。等她长成,李世民就顺势纳她为妃,恩宠不可谓不荣,但程度比齐王妃要稍逊,后者据说才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人,也许是因为妾不如偷,被自己亲手杀死的哥哥的遗孀对他来说是那样特别,而且她由于无法克服的罪恶感与他越行越远,把握不住,更叫人迷恋。如果你看过“大唐情史”的话,会发现玳姬的原型就是这位齐王妃。

史籍中形容杨广之女“贵盛无比”,但杨淑妃深受长孙皇后的教导,为人低调,她很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血统虽然可能比李世民后宫里任何一个女人都要高贵,但也会是她获罪的第一条件。她渐渐忘记了自己亡国公主的身份,小心把握着自己作为新国贵妃的分寸,为李世民先后生下了两位王子,一个是行三的吴王恪,一个是行六的蜀王愔。由于她有谦恭,有美貌,有公主天然的仪态,更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吴王恪(蜀王并不得李的欢心),李世民曾提出立她为皇后,但她的血统是个不可逾越的阻碍和痛脚。传说李世民也曾提出立齐王妃为后,可见他对这对杨姓姐妹都是另眼相待的。

她最大的幸运在于她的儿子吴王,最大的不幸也在于他。“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如果她没有这个完美的儿子,也许朝臣不会竭力反对立她为皇后。因为一旦成为皇后之子,吴王日后继位的可能便陡长,何况谁都看得出来,李世民最偏爱的儿子就是这个像极了他的恪。长孙无忌们无法容忍隋杨政权以这样一种顺理成章的方式复辟,无法容忍一个流着前朝最尊贵血液的王子成为储君,哪怕他是最优秀的,是融合了两代伟大帝王的血统,众望所归的皇子。记得初中时语文老师让我们写论文,现在想想不过是读后感,我选的题目就是“从《高阳公主·长歌》看李唐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李恪等等的身上例举一些为了皇权而罗织骨肉,无所不用其极的事情。很幼稚,但我确实是不能不同情恪,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他的母亲,是他如此优秀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他无法成为天子的关键,甚至这高贵血统不允许他好好活下去。在李治继位后,失去了太宗庇佑的淑妃母子,在处心积虑的长孙无忌面前无处可逃,最终恪和高阳公主被以谋反的莫须有罪名赐死。“恪母,隋炀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望,海内冤之。”如果一个人的死亡,可以绝天下之望,他的卓越实在令人无法想象。

在恪死后,他的弟弟被黜为庶人,徙居巴州,死后的爵位才被起复,陪葬昭陵。而他们的母亲杨淑妃,从此在史官的笔下失去踪迹,想来以她的娇弱无争,无法想通自己的命运到底是不是受上天眷顾的。昭陵中传说葬了一位杨妃,虽无史料断言是杨淑还是齐妃,但后者历经私通,叛乱,分居,最后在李世民死后出家为尼,既出红尘之外,想必也进不了昭陵吧。杨淑妃作为天之骄女,却注定要为李世民失去一切——在失去父亲,兄弟,王朝,皇后,最后再加上儿子的时候,不知她在地下再见那个男人的时候,是否依然能够笑靥如花。杨氏宗女与李唐的纠葛,这是最凄凉的一章。

关于长孙无忌姓什么名什么和长孙无忌姓氏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