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为什么会失传(孙膑为什么写孙子兵法)

生活经验0108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孙膑兵法为什么会失传,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孙膑为什么写孙子兵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孙膑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突然消失了?他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秦国、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燕国、齐国。其中,就魏国来说,无疑是战国七雄中率先崛起的诸侯国。早在魏文侯在位时,通过李悝变法,魏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魏武侯在位时,魏国继续南征北战,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不过,到了魏惠王在位时,魏国逐渐走向衰落。对于魏国的衰落,齐国这个诸侯国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孙膑兵法为什么会失传(孙膑为什么写孙子兵法),第1张

在战国中期,齐国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魏国。而在这两次战役中,齐国的胜利,自然离开不孙膑的出谋划策。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不过,在齐国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孙膑却突然消失了,也即之后的战场上,没有孙膑的身影了。那么,问题来了,孙膑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突然消失了?他最终是什么结局?

首先,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学成之后,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成为魏国的名将。而对于孙膑来说,也选择来到魏国,究其原因,不仅是有庞涓这位老同学,更因为魏国地处中原之地,具有建功立业的基础。但是,庞涓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在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从而让孙膑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过,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来到齐国后,孙膑成为田忌的门客。在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时,孙膑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孙膑在“田忌赛马”故事中所采用的方法,被视为“策对论”的最早运用。正是因为“田忌赛马”这一典故,孙膑得以被齐国君主齐威王所赏识。在此基础上,齐威王作为齐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明白齐国的崛起,必然要和魏国相抗衡。于是,在战国中期,齐威王派兵和魏国交战,从而爆发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公元前353年,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这成为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战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桂陵之战中,虽然孙膑击败了魏国,却不能说是重创魏国,也即后者还具有一战之力。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这同样给了齐国出兵的借口。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后,齐国无疑来到了巅峰。而就孙膑来说,则在马陵之战后突然消失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孙膑很可能在马陵之战后选择急流勇退,也即退隐田园了。至于孙膑如此选择的原因,显然并不难以理解。一方面,孙膑之所以在齐国获得重用,离不开田忌的帮助,也即孙膑原本就是田忌的门客和幕僚。不过,对于有恩于孙膑的田忌,却在马陵之战后离开了齐国。在马陵之战后,田忌因为战功累累,从而威胁到了齐国的国相邹忌,后者于是陷害田忌,导致田忌被迫逃亡于楚国。

当然,邹忌之所以能陷害田忌,很可能也是因为田忌这位武将功高震主,从而让齐威王都有所忌惮。在战国时期,功高震主的武将,往往都会遭到君主的猜忌,比如秦国的白起,因为功高震主,最终被秦昭襄王下令自尽,至于赵国名将李牧,则被赵王迁冤杀。在田忌被迫投奔楚国后,孙膑在齐国无疑失去了依靠和仰仗,尤其是相国邹忌,更不会容忍孙膑继续率领齐国大军了。在此背景下,孙膑选择急流勇退,也是为了自保。

最后,另一方面,孙膑是孙武的后人,而就孙武来说,同样选择了退隐一方的结局。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也即春秋末期。彼时,孙武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 队大败楚** 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柏举之战后,吴王夫差即位。对于这位君主,显然比不上吴王阖闾,尤其是不能够容忍大臣的劝谏。在此背景下,吴王夫差除掉伍子胥之后,孙武可谓心灰意冷,选择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因此,等到越国消灭吴国的时候,自然没有孙武的身影。对此,在笔者看来,当年孙武的选择,无疑会对孙膑造成一定的影响。

况且,正是因为隐居乡间,孙武得以整理兵法上的理论著作,留下了影响极为深远的《孙子兵法》。而就孙膑来说,孙膑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箕山镇孙花园村东北500米的向阳河东岸,这意味着孙膑在马陵之战后很可能回归故里了。至于《孙膑兵法》这部理论著作,应该是在这段时期整理完成的。《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总的来说,马陵之战后,孙膑没有参与到齐国和魏国等诸侯国的较量中,选择隐居乡间,最终悄然去世。

孙膑兵法失传了吗?

没有失传。 1974年6月7日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出土 1974年6月7日,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西汉前期的两座墓葬中,发现了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已经失传1000多年的《孙膑兵法》等竹简4000多枚。

一部曾经失传多年的兵书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据《汉书》记载,全书八十九卷,图四卷。可惜到了东汉末年就已失传,因此从宋代开始,许多学者对《孙膑兵法》的存在提出了怀疑,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孙子兵法》的真伪之辩。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简的出土,使久已失传的《孙膑兵法》重见天日,关於《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武和孙膑的疑案也得以澄清。《孙膑兵法》继承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并有所发挥,成为战国时期齐国兵学著作的代表。

据史料记载,孙膑是孙武的後代,因受到膑刑,所以称孙膑,其原名已不见於史籍。孙膑是战国中期人,曾任齐** 师,指挥过「围魏救赵」等著名战役,《孙膑兵法》是他一生军事思想的总结。

现存的《孙膑兵法》有十六篇,主要论述战争的作用、战争规律、攻势战略和应变能力等。它主张以兵「禁争夺」,认为国家只能「战胜而强立」,所以必须研究战争,会利用战争解决问题。但是它反对穷兵黩武和盲目地追求胜利。知天、知地、得民心、知敌情、知阵法、能掌握战机是《孙膑兵法》对战争规律的概括。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机动性,主张根据不同客观条件,对不同敌人采用不同战法。因此要求将领全面掌握情况,「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它另一个重要的战术思想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因为「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这就要打击敌人的要害,引导战场形势向有利於己方的方向发展。

有关孙膑的典故讲了什么

古时候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孙膑这么悲惨的人生经历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有关孙膑的典故来了解一下。

有关孙膑的典故讲了什么

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着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着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柄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 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 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表。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 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

关于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提出将领要知"道","道"就是战争的规律。孙膑认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等因素都不足以保证取胜,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指挥得当,才能保证取胜。为此他专门阐述了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六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还对"奇正"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将领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矛盾的作用,把握了这些矛盾的转化规律,才能利用微妙的变化出奇制胜。

战略思想方面,孙膑强调"必攻不守"。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进攻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不仅能够有效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够转换攻守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术方面,孙膑提出"因势"、"造势"的思想。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在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进而分析了攻击各种战阵的对策。他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把处在不同地形的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类,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与技术。

在军队建设、管理方面,首先,他对君主和将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领必须忠于君主,君主不应该干涉将领的具体军务,将领要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其次,他对将领的素质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将领应当具备义、仁、德、信、智五个要素,他还分析了能够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品德缺陷。最后,他就管理队伍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可以概括为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

但是孙膑的军事思想也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有时还夹杂着迷信观念,这也是应当指出的。

孙子兵法既然失传到72年才被挖出来那希特勒拿破仑读的是什么?

孙子兵法并没用失传,一直有传世本流传与世。有《武经七书》版本,《魏武帝注孙子》,《十一家注孙子》流传。失传的是《孙膑兵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这两种兵法汉简,还有《尉缭子》等兵书。希特勒、拿破仑读的就是传世本孙子兵法。国外很早就有翻译本孙子兵法流传了。中国被倭寇打得很惨不是因为没用孙子兵法,而是军队比较腐败,战斗力不强造成的。后来戚继光建立了以贫困渔民、下层百姓为主力的戚家军,训练成了鸳鸯阵法,才打败了倭寇。

孙膑兵法为什么会失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孙膑为什么写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为什么会失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