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担任的是什么节度使(杨国忠曾担任那一个节度使)

生活经验083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杨国忠担任的是什么节度使,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杨国忠曾担任那一个节度使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杨国忠担任的是什么节度使(杨国忠曾担任那一个节度使),第1张

本文目录:

唐朝宰相杨国忠到底做了什么会成为安史之乱的起因?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将处于国力鼎盛时期的唐王朝打落,让后人无不惋惜。而之所以会爆发安史之乱,除了唐玄宗用人不当之外,还应该负责的就是时任唐廷宰相的杨国忠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杨国忠长期诬蔑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他为自保极易起兵

作为天宝年间的两大新贵,杨国忠、安禄山二人,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关系非常亲近。但,他们二人却势同水火,主要原因是杨国忠并无威信,一个依靠族妹的裙带关系成为宰相的人,实在难以获得安禄山的敬意。从历史来看,安禄山对前任宰相李林甫十分尊敬,而杨国忠则不拿正眼相看。

这就引起双方的斗争,而杨国忠利用自己长期在都城的优势,鼓动众人诬蔑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为此,杨国忠还煞有介事地安排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防范安禄山。而唐玄宗也曾听信杨国忠的建议,将安禄山召入都城,试探其意。

唐玄宗的试探,让安禄山如坐针毡。毕竟,杨国忠怎么诬蔑他都无所谓,军人出身的三镇节度使会怕杨国忠吗。但,皇帝的试探就让人难以安心,与其可能受人陷害被皇帝查办,不如,奋力一搏。

其次,杨国忠为进攻南诏进一步削弱都城防御力量

天宝年间,唐王朝是典型的外重内轻:边疆驻扎精锐重兵,王朝内部空虚。尤其是长安、洛阳二京附近的京畿之地,包括河南河北等地,已经到了无军队防守的情况。面对这种形势,杨国忠不仅没有想办法解决,还进一步强行征兵,以进攻南诏。

杨国忠正是因为受到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赏识才逐渐进入唐廷核心,因此,他对于剑南地区十分重视。在天宝年间,曾数次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进攻南诏,但均遭失败。为了填补损失,杨国忠在无法调动边疆精锐的情况下,在两京和河南河北等地进一步征兵,使得当地防务极其薄弱。

对于安禄山来说,正中下怀,举兵南下谋取天下,似唾手可得。

综上所述,杨国忠与安禄山的争斗是席卷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的直接导火索,而身为宰相的杨国忠未能加强防范更因此而身死,也算是罪有应得。

唐朝宰相杨国忠简介 杨国忠是怎么死的

杨国忠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依靠杨贵妃走上权贵之路,误国误民死于马嵬驿被乱兵之手。

杨国忠原名杨钊,今山西人氏,与杨贵妃是亲戚关系,张易之的外甥。杨国忠出生年月不详,死于756年,任职期间深得唐玄宗的器重。

杨国忠年少时期放荡不羁,喝酒** 样样精通,嗜酒如命,所以生活得穷困潦倒。后来凭借着杨贵妃等姐妹在长安站稳脚跟,然后密切关注唐玄宗的一举一动,投其所好深得皇帝的喜欢。

之后杨国忠击垮李林甫当上宰相,身兼40多职,执政期间,发动两场战争搞的名不聊生。杨国忠为自己的私心不顾黎民百姓,对唐玄宗报喜不报忧。安史之乱后天宝十五年(756年),杨国忠随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

扩展资料:

杨中忠与安史之乱的关系

天宝十四载( 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借口是讨杨国忠。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通。但是,杨国忠的发迹要比安禄山晚得多。

当杨国忠尚未担任** 要职时,安禄山早在天宝元年( 742年)正月就升任平卢节度使,以后又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稍后又兼河东节度使。天宝九载( 750年)又封为东平郡主。杨国忠虽有外戚关系,但迟至天宝七载( 748年)始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

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十分惧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瞧不起。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

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天宝十三载( 754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

安禄山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大常卿张(土自)草拟诏敕。

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

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国忠

安史之乱简介 杨国忠简介

杨国忠。杨国忠。本名钊。蒲州永乐人。祖籍弘农华阴。

唐朝宰相。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之甥。杨贵妃族兄。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杨国忠随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

本名,杨国忠。别称,杨钊。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蒲州永乐。去世时间,756年7月15日。官职,司空。右相。爵位,卫国公。祖籍,弘农华阴。

人物生平。杨国忠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

受到亲族的鄙视。三十岁时前往西川从军。他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被授为新都县尉。任期满后。杨国忠更加贫困。只得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后又担任扶风县尉。天宝四年。杨国忠的从妹杨玉环被册为贵妃。她的三位姐姐也日益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睦。便让鲜于仲通前往长安。欲结交杨家。以为援助。鲜于仲通却推荐杨国忠。章仇兼琼见杨国忠身材高大。便征辟其为推官。

让他到长安进贡。并馈赠价值百万的蜀地财货。到长安后。杨钊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杨钊在长安立脚之后。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不久。杨钊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

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天宝七载。玄宗赐杨钊紫金鱼袋。兼太府卿。因贵妃的缘故。从此。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天宝九载十月。杨钊因为图谶上有“金刀”二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名“国忠”。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贵妃游幸华清宫。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竞相比赛装饰车马。他们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

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在前面耀武扬威。杨国忠在与宰相李林甫的关系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等人充当党羽。并积极参与其活动。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株连太子的党羽数百家。由于杨国忠恃宠敢言。所以每次总是由他首先发难。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结愈深。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

主要表现在对待王鉷的问题上。因王氏的宠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共同嫉妒的对象。但是为了牵制杨国忠。李林甫则极力提拔王氏;当杨国忠陷害王氏时。李林甫又竭力为其开脱罪责。由于杨国忠做了手脚。玄宗便开始疏远李林甫。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杨国忠。除了取悦于杨贵妃之外。主要是借以牵制李林甫的专权。同时为取代已经衰老了的李林甫做准备。终于在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

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执政期间。唐朝两次发动了征讨南诏的战争。由于承平日久。战力下降而先后失败。天宝十载。攻打南诏。结果大败。士卒阵亡六万人。南诏投附吐蕃。杨国忠请求第二次发兵攻打南诏。玄宗便命令在长安。洛阳。河南。河北各地广泛招兵。父母。妻子哭声遍野。天宝十三载六月。杨国忠又命令留后。侍御史李宓率兵。再次攻打南诏。结果又遭惨败。两次攻打南诏。损兵折将近20万人。杨国忠专权误国。

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而且使内地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杨国忠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让文部选官不论贤不贤。年头多的就留下来。按照资历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惯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书。选官应交给侍郎以下的官员** 。规定的手续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反复进行。从春至夏才能完成。杨国忠却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预先定好名单。

然后把左相** 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读—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当全部结束之后。杨国忠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就算经过门下省了。”于是。选官大权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人垄断。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选官质量下降。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杨国忠迎合和满足了一些人的权欲。因而颇得众誉。为此。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

歌颂其选官有“功”。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杨国忠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天宝十二载。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玄宗担心会伤害庄稼。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真。以后。扶风太守房奏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天宝十四载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借口是讨伐杨国忠。

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爱。但是。杨国忠的发迹要比安禄山晚得多。当杨国忠尚未担任** 要职时。安禄山早在天宝元年正月就升任平卢节度使。以后又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稍后又兼河东节度使。天宝九载又封为东平郡王。杨国忠虽有外戚关系。但迟至天宝七载始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等职。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还算惧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不放在眼里。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

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天宝十三载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故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并令太常卿张垍草拟诏敕。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

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天宝十五载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玄宗决定逃往四川避难。当走到马嵬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拒绝继续前进。此时。

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并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士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这时。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堵住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要饭吃。激怒了的士兵们立即将他们包围上来。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马鞍。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军士们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接着。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国忠的大儿子大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也一并被杀。

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杨晞以及沈国夫人逃至陈仓。裴柔在竹林中让虢国夫人用剑刺死自己。虢国夫人然后自刎。但没有死。被县吏押回狱中。后血凝至喉而死。马嵬驿之变。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太子李亨自天宝五载遭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后。极为孤立;杨国忠任宰相后。又连遭倾轧;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后又弃京幸蜀。

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杨国忠势力的控制下就更无出头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谋。借机除掉了杨国忠。

轶事典故。天宝十年十一月。杨国忠为右相兼吏部尚书。

上奏玄宗请求在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两京选人授官。玄宗答应了。铨选那天。便决定任官。那天。无论年龄大的。年龄小的都在杨国忠私宅里注册登记任官。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韩国夫人。贵妃妹秦国夫人在屋里放下竹帘看这些人。老。病。丑陋者都指名道姓取笑他们。即使是士大夫也免不了遭受她们耻笑取乐。依照过去的惯例。被选的官员。须在兵部。吏部登记。注册完了。再呈送给门下省。

门下省长官侍中和助手给事中考核。考核认为不合格。退回。叫退量。杨国忠专权任官只一人说了算。叫左相** 烈在边上坐着。门下省给事中出了行列到前边说:"既然已经授职任官。就是经过门下省这道手续了。"** 烈等。口中不说。心里不愿意。只是闷坐而已。门下侍中韦见素。张倚都穿紫衣和本衙署郎中等官员。在藩屏外并排坐桌案后。如有事叫他们还得快走向前回话。给事中对帘中的杨国忠说:"两个穿紫衣服的主办这件事怎么样?"杨哈哈大笑。

被选官郑怤阿谀奉承杨国忠。与二十余人在勤政楼设宴。并且在尚书省南边给杨国忠立碑。杨国忠主管这件事。吏部三铨授职。选拔。考绩等全免了。说吏部职务繁忙。不能亲自动手。皆委典史及令史。孔目官代替。杨国忠只是签个字而已。还不一定都签。

人物评价。杨国忠专权误国。积怨太深。终被乱刀砍死。

实为罪有应得。但是客观来看。在他执政期间。虽然国事日非。但朝中未出现李林甫妒贤嫉能。诛逐大臣时的那种恐怖动荡局面。而在一时间内还曾搜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颇得众誉。杨国忠独揽大权。外戚跋扈。民怨沸腾。终不可收拾。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他作为宰相。自是难辞其咎。但是。早在李林甫执政期间。唐王朝就已经显露出趋向没落的种种迹象。

只是到了杨国忠执政时来了个总爆发而已。崔群:安危在出令。存亡系所任。玄宗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李绛:近代北齐任杨遵彦则理。用高阿那肱则乱;隋代任高颎则理。用杨素则乱;国家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姚崇。宋璟则理。用李义府。许敬宗。李林甫。杨国忠则乱。刘昫:①禄山虽据河洛。其兵锋东止于梁。宋。南不过许。邓。李光弼。郭子仪统河朔劲卒。

连收恒。定。若崤。函固守。兵不妄动。则凶逆之势。不讨自弊。及哥舒翰出师。凡不数日。乘舆迁幸。朝廷陷没。百僚系颈。妃主被戮。兵满天下。毒流四海。皆国忠之召祸也。宋祁:玄宗初年。法行近亲。里表修敕。天宝夺明。委政妃宗。阶召反虏。遂丧天下。杨氏之诛。噍类不遗。盖数十年之宠。不赏一日之惨。甲第厚赀。无救同坎之悲。宁不哀哉!刘挚: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进。则行忠厚之政。以安天下;有才进。则为残刻之政。

以祸天下。则德之与才。治乱之所系也。有德者廉静而重谨。故人难识之。有才者矜强而敏捷。故人多悦之;此历代人主所以多惑于忠邪之际也。杨国忠。李林甫。卢杞辈。其才皆过人。然终为唐室之乱。不可不察也。张珪:国之安危。在乎论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则治。后用李林甫。杨国忠。几致亡国。虽赖郭子仪诸将效忠竭力。克复旧物。然自是藩镇纵横。纪纲亦不复振。蔡东藩:国忠忌翰。促令陷贼。潼关不守。亟议幸蜀。陷翰犹可。

陷天子可乎?惟国忠之意。以为都可弃。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复。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自秦赴蜀。犹归故乡。庸讵知王思礼等之窃议其旁。陈玄礼等之加刃其后耶?。

家庭成员。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安史之乱中的九位节度使

史之乱的邺城之战唐朝九节度使,新旧唐书和古今的书籍中,有明显的不同。

《新唐书》

庚寅,郭子仪率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军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以讨安庆绪。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 郭子仪

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行营节度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等九节度之师讨安庆绪。

杨国忠是哪个朝代的

或许大家对于“杨国忠”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他是谁?做过什么?有兴趣想知道的话,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看看吧。

杨国忠是哪个朝代的

杨国忠(?-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朝宰相、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之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年(756年),杨国忠随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国忠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受到亲族的鄙视,三十岁时前往西川从军。他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虽受节度使张宥厌恶,仍被授为新都县尉。任期满后,杨国忠更加贫困,只得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后又担任扶风县尉。

天宝四年(745年),杨国忠的从妹杨玉环被册为贵妃,她的三位姐姐也日益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睦,便让鲜于仲通前往长安,欲结交杨家,以为援助。鲜于仲通却推荐杨国忠。章仇兼琼见杨国忠身材高大,便征辟其为推官,让他到长安进贡,并馈赠价值百万的蜀地财货。

到长安后,杨钊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钊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见给玄宗,玄宗任他为金吾兵曹参军。从此,杨钊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深得帝宠

杨钊在长安立脚之后,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

不久,杨钊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

天宝七载(748年),他告诉玄宗,"现在国库很充实,古今罕见"。玄宗很是高兴,便赐杨钊紫金鱼袋,兼太府卿,从此,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

天宝九载(750年)十月,杨钊因为图谶上有"金刀"二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名"国忠"。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贵妃游幸华清宫,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竞相比赛装饰车马,他们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

接任宰相

杨国忠在与宰相李林甫的关系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等人充当党羽,并积极参与其活动。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株连太子的党羽数百家。由于杨国忠恃宠敢言,所以每次总是由他首先发难。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结愈深。

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待王鉷的问题上。因王氏的宠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共同嫉妒的对象。但是为了牵制杨国忠,李林甫则极力提拔王氏;当杨国忠陷害王氏时,李林甫又竭力为其开脱罪责。由于杨国忠做了手脚,玄宗便开始疏远李林甫。

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杨国忠,除了取悦于杨贵妃之外,主要是借以牵制李林甫的专权。同时为取代已经衰老了的李林甫做准备。终于在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职。

祸乱朝政

杨国忠执政期间,唐朝两次发动了征讨南诏的战争,由于承平日久,战力下降而先后失败。

天宝十载( 751年),攻打南诏,结果大败,士卒阵亡六万人,南诏投附吐蕃。杨国忠请求第二次发兵攻打南诏。玄宗便命令在长安、洛阳、河南、河北各地广泛招兵,父母、妻子哭声遍野。

天宝十三载(754年)六月,杨国忠又命令留后、侍御史李宓率兵,再次攻打南诏,结果又遭惨败。两次攻打南诏,损兵折将近20万人。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而且使内地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杨国忠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让文部选官不论贤不贤,年头多的就留下来,按照资历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惯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书,选官应交给侍郎以下的官员** ,规定的手续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反复进行,从春至夏才能完成。杨国忠却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预先定好名单,然后把左相** 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读-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当全部结束之后,杨国忠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就算经过门下省了。"于是,选官大权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人垄断。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选官质量下降。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杨国忠迎合和满足了一些人的权欲,因而颇得众誉。为此,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杨国忠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天宝十二载( 753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玄宗担心会伤害庄稼,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真、以后,扶风太守房(王官)奏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借口是讨伐杨国忠。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爱。但是,杨国忠的发迹要比安禄山晚得多。当杨国忠尚未担任** 要职时,安禄山早在天宝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卢节度使,以后又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稍后又兼河东节度使。天宝九载(750年)又封为东平郡王。杨国忠虽有外戚关系,但迟至天宝七载(748年)始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等职。

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还算惧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瞧不起。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

天宝十三载(754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故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太常卿张垍草拟诏敕。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

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兵变族诛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玄宗决定逃往四川避难。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拒绝继续前进。此时,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并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士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

这时,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堵住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要饭吃。激怒了的士兵们立即将他们包围上来,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马鞍。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军士们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接着,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国忠的大儿子大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也一并被杀。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杨晞以及沈国夫人逃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裴柔在竹林中让虢国夫人用剑刺死自己。虢国夫人然后自刎,但没有死,被县吏押回狱中,后血凝至喉而死。

马嵬驿之变,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太子李亨自天宝五载(746年)遭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后,极为孤立;杨国忠任宰相后,又连遭倾轧;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后又弃京幸蜀,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杨国忠势力的控制下就更无出头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谋,借机除掉了杨国忠。

关于杨国忠担任的是什么节度使和杨国忠曾担任那一个节度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