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害死了哪些人(长孙无忌害死了哪些人物)

生活经验0128

今天给各位分享长孙无忌害死了哪些人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的结局是怎么死的?

【85集9分47秒字幕:永徽四年,高阳公主谋反,与其同党房遗爱、薛万彻等人一同被诛杀,吴王李恪被此案牵连,于神龙元年平反昭雪。】被此案牵连:说明李恪已被杀。平反昭雪:说明是冤死的。

长孙无忌害死了哪些人(长孙无忌害死了哪些人物),第1张

《武媚娘传奇》剧中的李恪其实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文韬武略最为出众的一个,他的母亲就是前朝公主杨淑妃,亲生父亲是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杨淑妃后来才告诉李恪的),而李恪其实也算是隋炀帝的后裔。李恪本性并非看淡名利不争不抢,实则是心机深沉稳重的一个人,时刻等待着机会准备厚积薄发,在设坛祭奠李承乾与李治喝酒畅谈的时候去,我以为他要犹豫了,实则没有。李恪的心中一直就有一个非常远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造反称帝,一直没有实施只是因为自己庶出,而且母亲又是前朝公主的。在目睹了太子李承乾逼宫造反未果,魏王李泰密谋造反失败,经历了李世民驾崩和李治登基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计划,后来联合高阳公主等人试图夺权篡位,无奈最终高阳事情败露被杀,自己也受到了牵连。

在李恪的计划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便是淑妃娘娘的长史杨青玄,淑妃娘娘逝世后,杨青玄就跟随吴王李恪,为了能更好的实施自己的计划,还一起远离了长安往安州驻守。在此期间,李恪费尽心思得到李治的信任,离开长安就是为了麻痹李治,使李治降低对自己的注意和防范,为有朝一日能够回到长安。而有勇有谋的杨青玄此时就成为了吴王的得力助手,不仅出谋划策,还武功高强,又尽心尽力的效忠杨家,也正是杨青玄在关键时刻为吴王挡箭,为吴王笼络朝野上的文臣武将。此等女子真是世间难得。

吴王李恪其实最后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有满腹诗书经纶,文韬武略却无处发挥,英雄又怎敢居于人下,只是还未来得及造反 ,便被长孙无忌诬陷,定以谋反的罪名给陷害至死。而长孙无忌之所以陷害吴王,是因为当初李世民有意定李恪为太子,但长孙无忌强烈反对,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为稳定朝纲,以防李恪造反夺位,先发制人,害死了吴王李恪。

【第84集】 李恪与高阳公主即将谋反:

长孙无忌伏案阅卷,陈大人送了一封书信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看完书信心中不由一紧,陈大人在信中提醒长孙无忌提防吴王李恪造反。雉奴喝醉了酒苏醒过来,武媚娘坐在床边照顾雉奴,雉奴一觉睡醒猛然记起还有许多奏折没有批阅。皇后劝说萧妃一起喝下毒药自杀,只要两人愿意自杀其它亲人方能逃过一劫,皇后已经不想再活在世上只想尽快结婚自己的生命,萧妃在皇后劝说下同意喝毒酒自杀,两个女人拿出毒酒喝下肚中死在冷宫中。太监王德来到雉奴身边宣布皇后与萧妃已经自杀,雉奴听完王德的话面色平静没有露出过多的悲痛,皇后与萧妃挖苦心思想除掉武媚娘,雉奴早就对两人产生了杀念,两人识趣的喝下毒酒自杀,雉奴仅是怔了一下没有露出过多的悲痛。长孙无忌多年以来一直干涉雉奴的权力,雉奴决定与李恪联手逼长孙无忌辞官不再参政,长孙无忌猜到了雉奴的心思主动辞官,雉奴与李恪见面将长孙无忌辞官的事情说了出来。本来雉奴打算与李恪联手逼迫长孙无忌退位,结果长孙无忌主动退位省下了雉奴与李恪联手的时间。李恪秘密与高阳公主见面,高阳公主叮嘱李恪寻找机会造反,李恪在高阳公主的叮嘱下做好造反准备。武媚娘得知长孙无忌已经辞官,心中升起不安找到雉奴谈起李恪,李恪表面上对雉奴非常尊敬,其实暗中已经计划在造反,高阳公主很有可能是李恪造反的帮手,武媚娘提醒雉奴不能掉以轻心,长孙无忌多年以来一直怀疑李恪造反,武媚娘希望雉奴能找长孙无忌帮忙,长孙无忌在朝中权力盖天完全有能力帮助雉奴镇压李恪。雉奴在武媚娘的劝说下找长孙无忌秘谈,长孙无忌其实是想引诱李恪露出真实面目所以才辞官,如果李恪真的以为长孙无忌已经辞官,一定会露出真实面目举兵造反。雉奴与长孙无忌在房中秘谈之时,武媚娘站在门外倾听。

【第85集】 高阳公主被武媚娘处决

雉奴与长孙无忌在房中秘谈之时,武媚娘站在门外倾听。高阳公主来到辩机坟前做好造反准备,多年以来高阳公主为了替辩机复仇不惜杀害武媚娘的两个孩子,武媚娘已经知道高阳公主是杀子凶手,高阳公主扑到辩机的墓碑前内心非常矛盾心知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狠毒之人。在辩机的坟墓面前哭述完毕,高阳公主骑马带兵造反,房遗爱跟着高阳公主一起杀向雉奴,保护雉奴的禁军与高阳公主为首的反军血战。长孙无忌找到一个老将军想说服老将军支援雉奴,武媚娘拿着老将军夫人随身携带的玉佩找到老将军,老将军见武媚娘手中有夫人的玉佩,吃了一惊拔剑对准武媚娘,武媚娘面对老将军手中的宝剑面不改色,长孙无忌脸上升起焦急提醒老将军不要胡来。武媚娘面色平静提醒老将军必须出兵支援雉奴,雉奴情况危急随时有可能被高阳公主劫持,如果老将军不出手支援雉奴,武媚娘的手下就会杀掉老将军的夫人以及所有相关之人。老将军在武媚娘的威胁下出兵支援雉奴,雉奴在老将军及时支援下擒获房遗爱。

(字幕:永徽四年,高阳公主谋反,与其同党房遗爱、薛万彻等人一同被诛杀,吴王李恪被此案牵连,于神龙元年平反昭雪)

一年后,雉奴决定处决房遗爱,高阳公主主动向雉奴认错,雉奴没有怪罪高阳公主只想处决房遗爱。三日过后,房遗爱被押往刑场,行刑之前房遗爱左看右看像是在等人,行刑官员提醒房遗爱有遗言赶紧写下,房遗爱无心写遗书非常希望高阳公主出现,高阳公主没有来刑场送房遗爱最后一程,房遗爱被行刑官处决。高阳公主捧着辩机的骨灰准备逃离王宫,武媚娘来到树林里面拦住高阳公主,高阳公主虽然心中已经产生惧意,但依然扮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提醒武媚娘不能杀她,雉奴的兄弟姐妹死的死走的走,高阳公主已经是雉奴唯一的妹妹,如果武媚娘杀害了高阳公主自然无法向雉奴交待。武媚娘没有被高阳公主吓倒,而是面色悲愤指责高阳公主的所作所为,高阳公主求生心切又哭又闹,武媚娘指责高阳公主为了一已私欲杀害她的两个孩子,高阳公主穷途末路掏出匕首企图偷袭武媚娘,站在旁边的几个太监合力拿出布匹勒住高阳公主的脖子,高阳公主被几个太监吊死在树上......

【历史中的李恪】

李恪,生于武德二年(619年),薨于永徽四年(653年3月6日),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

*** 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 点评二十四史》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新唐书》。史臣曰: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毁室之悲,《鸱鸮》之诗,伤矣!比齐佑之妄作,岂同年而语哉!赞曰:子弟作籓,磐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冲、撰愤发,视死如生。承乾、齐佑,愚弟庸兄。《旧唐书·李恪传》

书评:历史中许多名人都称赞李恪文韬武略,*** 更称他为“英物”,并为他感到惋惜,可鉴李恪在确实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是个正面励志的人物。

谁比李治强百倍,如果没被长孙无忌害死,很可能再次创造贞观之治?

历史记载——吴王李恪曾经是可能创造贞观之治,才能远大于晋王李治的杰出人才,可惜最后被长孙无忌害死!

吴王李恪

其实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之中应该当属吴王恪最为贤明,最有政治才能。你去唐太宗李世民亲口所说,吴王恪最像寡人,而且吴王恪作战英勇,从不后退,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能够在军事和政治之间周旋良好。是一个可以担任君王可以担任** 的人才!

晋王李治

当时与吴王李恪竞争最为强烈的便是晋王李治,因为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李治派极力支持晋王李治,因为金毛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所以长孙无忌认为如果晋王李治登基,那么以后对待长孙一族以及亲戚朋友方面会非常的顺利!长孙无忌也有另外一层私心,因为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已经60出头,可能七位的时间不会很长,同时长孙无忌也认为理智,如果就为也可以为长孙无忌家族的经济提供有效的援助,这样经济决定上层建筑长孙无忌可谓是只手遮天了!

李恪之死

在唐朝中期,也就是高阳公主与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的造反运动之中。长孙无忌状告里李恪参与其中,最后唐太宗李世民忍不住对李恪下了死手,将其宰杀!李志的登机之路便畅通无阻,最后也确实成为了唐朝的第四任皇帝!当然长孙无忌一门在唐高宗李治的登机之下,也变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

长孙无忌究竟整死了多少皇亲国戚?

河南长孙氏原为鲜卑拓跋部一族,在酋长拓跋邻时,将七个兄弟分开,各自统领一个部落,各部落分别定名字为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加上叔父的乙旃氏,和远亲车焜氏,与皇族拓跋氏号称帝室十姓,互相不同婚姻。拓跋邻二哥统帅拔拔部,遂以部为拔拔氏。到昭成帝拓跋什翼犍(338-376年在位)时期,拔拔氏的长孙仁成为南部大人,其子由拓跋什翼犍赐名长孙嵩,长孙嵩一名在《晋书》卷一一九《姚泓传》记载为司徒、南平公“拔拔嵩”,14岁时即代替父亲统管部族事务。拓跋什翼犍末年,苻坚遣其大司马苻洛率众二十万攻击鲜卑南部,鲜卑白部、独孤部抵挡不住,拓跋什翼犍派南部大人刘库仁率骑兵十万迎战于石子岭,为秦军所败,刘库仁投降秦军,拓跋什翼犍率鲜卑王庭逃到阴山之北。苻坚任刘库仁、刘卫辰分别代理国事。长孙嵩与另外一个南部大人元他率部族依附了刘库仁。

386年(登国元年),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圭在鲜卑独孤部、贺兰部和旧臣长孙犍、长孙嵩、元他的支持下,登上代王之位,建都平城,长孙嵩被重新任命为南部大人,成为功臣之一。长孙嵩历任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魏明元帝时与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世号“八公”。

魏太武帝即位后,成为三朝元老,官任左辅,进爵北平王。437年(太延元年)正月去世,年八十,谥曰宣惠王。有子长孙颓、长孙寿,长孙颓生长孙敦,敦生长孙道,道生长孙悦,世袭北平王。五世孙长孙俭,北周柱国大将军。

长孙嵩堂侄长孙道生,为另一支长孙氏,长孙无忌即为其七世孙。

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是怎么死的

《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是被长孙无忌忌惮诬陷致死的。

李恪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文韬武略最为出众的一个,母亲是前朝公主杨淑妃,而李恪也算是隋炀帝的后裔。李恪本性心机深沉,有个非常远大的计划:造反为王。  

大唐名将薛万彻一直跟随李恪远征打仗,后来回到大唐投向李恪出入朝廷,并支持李恪谋反,一起杀入朝廷。

淑妃逝世后,李恪远离了长安。此间,李恪费尽心思得到李治的信任,只为有朝一日能够回到长安。吴王李恪有满腹诗书经纶,文韬武略却无处发挥,还未来得及造反,便被长孙无忌诬陷,定以谋反的罪名给陷害之死。

而长孙无忌之所以陷害吴王,是因为当初李世民有意定李恪为太子,但长孙无忌强烈反对,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为稳定朝纲,以防李恪造反夺位,先发制人,害死了吴王李恪。

扩展资料: 

历史上真实的李恪:

李恪,生于武德二年(619年),薨于永徽四年(653年3月6日),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

神龙元年(705年),平反昭雪,追赠司空,后恢复吴王爵。

*** 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 点评二十四史》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恪

李治做太子时,为什么要杀害妹妹高阳公主全家?

其实并不是李治要杀高阳公主,而是长孙无忌,说到底原因还是高阳公主太过于恃宠而骄,后来还想着谋反,就被抓住了把柄,高阳和房遗爱就都死了。

高阳公主不检点是出了名的,李世民在世的时候,高阳公主就找了一个小和尚辩机,还是驸马房遗爱给放风,两人一直都是各玩各的,李世民知道后把这个和尚给处死了。后来李治继位的时候,顾命大臣是长孙无忌,这个长孙无忌可是把权力都牢牢握在手里。高阳公主则是每天都和一群酒肉朋友一起,竟然还讨论朝政,而后来房遗直也和她们断绝了关系,这夫妻两更加放肆,还想造反,结果直接被灭了。

这时候长孙无忌想吓一吓李治夫妻两,直接给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定了谋反罪,还把自己平日看不惯的老臣也给杀了,还把楚王也给杀了。这事情就这么处理了,简直干脆利落,还可以警告一下皇帝,是真的好计策。

本来当初为了立武则天为皇后,李治是亲自去了他的府上送礼,还封了长孙无忌的儿子做大官,结果长孙无忌还是不答应,所以后来武则天非常恨这个人,李治也不喜欢他。而这次高阳的谋反,证据根本就不完整,长孙无忌还这么定罪,让李治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挑战,可谓是风水轮流转,长孙无忌最终也被流放了,而长孙无忌在流放途中被下旨自杀了。

总之,高阳公主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罢了,也并不是李治杀了她。

长孙无忌到底是怎样死的?为什么说害死他的并非武则天呢?

长孙无忌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是唐朝开国功臣,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首,他还是唐太宗的妻兄,自幼与太宗友善。长孙无忌以功臣兼外戚的特殊身份,在唐朝初年地位十分显赫。但是到最后,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而被迫自杀,那么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谁害死了长孙无忌?

按照一般的说法,害死长孙无忌的是武则天,原因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立她为皇后,因此武则天怀恨在心,通过许敬宗向皇帝进谗言,污蔑长孙无忌意图谋反。唐高宗信以为真,削去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他流放黔州。后来朝廷又派使者逼问长孙无忌,他最终被迫自杀。

但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因为害死长孙无忌的幕后真凶,并非是武则天,而是唐高宗李治。长孙无忌与李治的关系非常特殊,论血缘关系,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论政治关系,长孙无忌是李治的大恩人,唐太宗册立太子时,长孙无忌一直站在李治这边。但是为何这两人却反目成仇了呢?

话说李世民临死前,为李治选择了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我们知道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可是长孙无忌一人居然把持三省,国家的最高权力完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长孙无忌还凭借自身权力,罗织罪名,害死李恪、李道宗等人。

可以说在唐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以辅政之名,行专权之实,这引起了唐高宗李治的不满。在永徽五年,李治召见五品以上官员时,发了一次脾气,“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面陈,或退上封事,终日不绝。岂今日独无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官员没有上书言事,是因为长孙无忌控制着朝堂。

同年长孙无忌又在废立皇后这件事上,与唐高宗发生矛盾。为了得到长孙无忌支持,唐高宗与武昭仪亲自来到长孙无忌府上,“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然后又多次派人劝长孙无忌同意废立,但却被他严词拒绝。

应该说李治即位以来,一直对长孙无忌专权不满,通过废立皇后之事,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后来李治在得到徐楙功的支持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并开始逐步掌握大权。到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人告发谋反,人们一般认为是许敬宗诬害长孙无忌,是受到武则天指使的,因此是武则天害死的长孙无忌。

这个也是存在问题的,此时武则天成为皇后不过三年,羽翼未丰,还没有直接参与到政事当中。直到显庆五年,武则天才开始参与处理朝政的。此时如果没有唐高宗李治的决策,以长孙无忌的地位,武则天是扳不倒的。直到上元元年,也就是在长孙无忌死后15年,唐高宗李治“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并让其陪葬昭陵。

关于长孙无忌害死了哪些人和长孙无忌害死了哪些人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