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咋个死的)

生活经验092

今天给各位分享诸葛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诸葛亮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千百年来无人知?

对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先生的死亡原因,一直都是一个谜团,这样料事如神的人才怎么会突然就死亡的,虽然书中描述是因为过度劳累而死,但是这种说法明显不太实际,因此诸葛亮的死亡原因成了一个千古谜团,其实是因为他身前的一种疾病而导致死亡。

诸葛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咋个死的),第1张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为蜀国江山做出了无数贡献,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就可以看出此人的不凡之处,后面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可谓是名传后世啊,但是这样的人才却突然没有任何预兆死亡,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我们在三国演义书中可以看到关于诸葛亮的死因描述:积劳成疾而累死,但是我们都知道,当时的诸葛亮手下也是有不少人才,吩咐了很多事,所以实际上诸葛亮每天处理的事并不是很多,而积劳成疾死亡这种说法就很是不能让人相信,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注意到。

书中在六出祁山之时情节,诸葛亮对姜维说过一句“吾旧病复发,恐不能文也!”,实际上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先生就很有可能知道自己有不能治愈的疾病,可能这也是他如此才华纵横但却一直在家中没有任何作为的原因之一,这种不能治愈的病,仅仅只是描述一句话,也导致后面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而是只是相信后面所说的诸葛亮先生因为劳累过度成疾病死亡,但很明显这种说法是很不明智的。

再加上那时天天打仗,根本没有什么医疗,诸葛亮也从未去治病过啥的,久而久之,这病开始爆发,但是书中并没有描述,后面就爆发了无法控制才导致诸葛亮先生的死亡,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他一直带有疾病。

诸葛亮怎么死的_历史上孔明的真正死因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有多少人知道诸葛亮怎么死的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诸葛亮怎么死的真相,希望大家喜欢。

诸葛亮怎么死的

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时,只有54岁。孔子说“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是造成早衰夭折的重要原因。

起居无常,埋下病根。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其作息时间没有形成规律性。他年轻的时候疏狂成性,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食无定量,睡不定时,缺乏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便是他的生活写照。

很少运动,体质下降。自跟随刘备出山以后,诸葛亮更是缺乏必要的肢体运动。由于每次打仗他都“手摇羽扇,独坐轮车”,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此外诸葛亮还是一个废寝忘食的工作狂,这更是加重了肠胃功能的负担。到最后一次伐魏时,诸葛亮的饭量严重下降。而这一信息正好被他的死对头司马懿得知了,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劳耗心智,暗耗精血。诸葛亮是一个内心非常敏感的人,他无法做到举重若轻,工作中每一个失误都会给他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而且他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北伐屡次失败,无法实现他对世人的承诺,这让他心急如焚,忧心忡忡。而身边大将的接连死亡,则更是让他伤心不已.

郁郁寡欢,提前夭亡。诸葛亮曾多次昏倒,这表明他有多种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贫血、低血糖等。其与起居无常、食无规律、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急功近利、疾病缠身、暗耗精血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数伐中原而不成,郁郁不得志,诸葛亮的内心已经脆弱到了极点,当吴蜀联合进攻行动被曹魏瓦解后,诸葛亮便彻底崩溃了,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诸葛亮是“过劳死”的典型代表,至今仍令人感叹:作为智慧化身的一代贤相诸葛亮,几乎达到了“完人”的境界。他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每时每刻都在筹划振兴汉室,谋取中原之事,积劳成疾早失性命。《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与周瑜都聪明,周瑜收复不了失地,打不败诸葛亮,则自发感慨“既生瑜,何生亮。”他小心眼,愣是被气死了。诸葛亮之后多次兴汉伐魏未果,诸葛亮用计,眼看大火即将烧死司马懿时,突然天降大雨而敌方获救,诸葛亮无奈感慨“天助魏,不助蜀”,也被气死了。而司马懿心态平衡,打不赢你我就闭门不出,这种不较劲儿、不急于求成的处事态度,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关于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诸葛亮早年在南阳隐居。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他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对诸葛亮的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袁子》: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张温:“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刘禅复诸葛亮丞相诏书:“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刘禅祭奠诸葛亮诏书:“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王维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简称“三代下一人”。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意为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

唐代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西晋梅陶赞陶侃:“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如孔明。”

东晋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隋朝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唐文粹》中记录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窦常的《谒诸葛武侯庙》,唐朝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学者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 等的重视,其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诸葛亮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三国志》及各种史书上明确记载,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享年 54岁,这一点毋庸置疑。究竟什么病魔致使孔明早逝,长久以来民间有各种猜测,甚至有一种说法说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气死的。现代医学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角度,对诸葛亮死因做出了更科学的分析。诸葛亮究竟死于何因?让我们先回忆一下他的病逝前后,在史书中找一些蛛丝马迹吧!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逝世前后

首先,我们来看诸葛亮是怎么去世的。《三国志》记载得比较简略。公元 234年春季,诸葛亮统军出斜谷,陈兵岐山五丈原,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屯驻渭水南岸一带和他对峙,与此同时,另一支魏军则在渭河以北严阵以待。面对这种互为犄角的态势,诸葛亮找不到好的进攻机会,于是就地屯田。在相持百余日后,“亮疾病,卒于军”。

关于诸葛亮去世前后的具体情况,在《资治通鉴》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诸葛亮为了激怒拒不出战的司马懿,派人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他,司马懿不为所动,反而向来人打听诸葛亮的日常起居等情况。来人说,诸葛丞相睡得晚、起得早、吃得很少,而且凡是二十以上的军棍处罚,都要亲自过问。司马懿叹曰:“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病危了。临死时,后主刘禅派人来问他后事,他交代了两任接班人。刘禅再问第三任时,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死后,按照他的生前部署,蜀军从容退军,司马懿追之不及,“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谚语从此流传。事后,司马懿巡查蜀军留下的营垒,由衷赞叹孔明“真天下奇才也”!

除了对手对孔明即将病死的预测外,有的史书甚至还留下孔明去世时天象异常的记录。东晋史书《晋阳秋》记载:“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意思是说,有一颗星显现出红色的光芒,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落下,投落在诸葛亮营地附近,落下来又反弹上去,来回三次,落下来时形状较大,反弹上去时形状较小,最终落于地下,不久诸葛亮便去世了。这段记载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将星陨落时的情景。在今天五丈原诸葛亮庙的落星亭内,放置着一颗传为诸葛亮逝世时从天上陨落的将星——落星石。据当地百姓讲,这颗将星当年就落在五丈原南端的诸葛亮中军帐——豁落城,豁落城下的“落星湾”“落星坡”“落星乡”等地名,都是根据这块奇异的石头得来的。

如果说,人的死能感天动地的话,诸葛孔明,真正能算一个!

千载谁堪伯仲间:孔明非仲达气死

以上各类史书关于孔明去世的过程互为补遗,都言明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倒是另一部史书《魏书》举出了孔明之死的另一个版本。“亮粮尽势穷,忧恚呕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意思是说,诸葛亮与魏国大军相峙百日后,粮草用完,无计可施,又气又恨,乃至吐血不绝,被迫烧营撤军,终于在秦岭谷地的逃亡路上发病身亡。此说认为孔明病死于逃亡路上,而且指出了死因——气病所致。谁气死了他?若有所指。《三国志》注解者裴松之认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敌国传闻,不足为信,因为《魏书》的作者王沈是魏国大臣,此人曾向司马昭告密而害了魏主曹髦,是个善于见风使舵、极力向司马家族靠拢的人,他编写的这段史料,显然有贬毁诸葛亮、阿谀司马懿之嫌。裴松之进一步质疑孔明呕血之说,“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呕血乎 ?”以孔明的胸襟韬略,怎么会被司马懿气得呕血?至于王沈说孔明入谷而卒,裴松之认为,是因为蜀人为了避免泄露军情,入秦岭谷地后才发丧的。王沈想当然了。《魏书》所载不实,原五丈原诸葛亮博物馆副馆长姚让利也给出了反证。据《晋书·宣帝纪》记载,蜀军退军后,司马懿来到五丈原营地,“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说明蜀军撤退时,粮草还足够用,怎么会“粮尽势穷”呢?而且,《魏书》成书在前,《晋书》成书在后,《晋书·宣帝纪》又是专门为司马懿立传的,如果《魏书》记载靠谱的话,《晋书》没理由不采用。

最重要的是,《魏书》所记的诸葛亮逝世地点与其他正史所记相悖,呕血气病之说更没有其他史书的佐证。

可民间长期以来为啥流传着司马懿气死诸葛亮的说法呢?宝鸡三国文化研究者石非给出了回答。他说,主要是长期误导造成的。一是《魏书》误导,但它的影响相对要小;还有就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本来是拔高诸葛亮的,但实际上也抬高了他的对手司马懿,孔明的真正劲敌曹真被写成草包,司马懿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高出镜率,读者被潜移默化地影响,误认为:司马懿才是孔明的唯一对手。

而且《三国演义》还有一个误导,就是几次北伐途中,数次昏倒呕血。你看:孔明听赵云死了,昏倒;听张苞死了,吐血;关兴死,昏倒;闻报孙权配合进攻曹魏大败,吐血。身为三军统帅,内心竟如此脆弱如玻璃,面对其一生的对手,被拖垮气病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

让我们来看真实的历史吧!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一次防守,和司马懿角逐的只有最后两次,前面四次,他的对手都是魏国统帅曹真,司马懿那时候还是跑龙套的,只是由于曹真病死,司马懿才有了上场领衔的机会。《资治通鉴》记载,两人第一次正面交锋,是司马懿在陇右卤城主动进攻孔明,结果魏军大败,被斩杀三千人。吃一堑长一智,司马懿从此对孔明就采取一个“守”字,以守御敌,拼粮食、拼人口、拼国力、拼东道主之利,这正是司马懿成功的防守策略。聪明的诸葛亮怎能不明白自己的软肋?所以,孔明之败,不是他本人的失败,而是蜀汉国力的失败;仲达之胜,也并非他真正战胜了孔明,而是魏国要远远强大于蜀国。我们今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身为当局者的孔明岂能不心知肚明?当一个人看透了一切,仍然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时,他的病,绝不是简单地为某个对手所得!

两朝开济老臣心:病灶或早已种下

诸葛亮是积劳成疾,历史文献之中多有提示。

诸葛亮自己在《前出师表》中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在《后出师表》中说:“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受命,指公元 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从那时起,诸葛亮每晚都没睡过好觉,思虑很多,连吃饭都不知道是啥滋味。为啥?因为自己知道才能有限,而敌人又太强大。但既然受托付,千斤重担还得挑起来。所以急急深入南方不毛之地征伐,两天才吃一顿饭,为的是能为北伐争取时间,自己的身体就顾不上了。

又如《三国志》说诸葛亮“及备殂殁,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陈寿在评诸葛亮时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从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劳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以忠君扶蜀为先,把自身的健康放在一边。为了一统天下,诸葛亮常常要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这是件劳神的事。他还习惯于晚睡早起,一生谨慎小心,军中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种身心劳累的负担,年轻时还能应付,一旦过了中年,就会很快显出衰老的征象。

民间普遍说,他和秦始皇一样,都是累死的。不过秦始皇每天固定批阅六十斤的竹简,事必躬亲的诸葛亮其实也少不到哪儿去。过劳死,的确是这样!

此情可待成追忆:后人跨时空诊断

诸葛亮的生命终于宝鸡,宝鸡的一些医者对他的死因做出了各种分析:

癌症说——宝鸡红旗路中医门诊部医师张东海判断:“现代医学证明,过度劳累、忧郁悲伤,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它使人体免疫功能大为降低,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大开方便之门。诸葛亮有没有从肝硬化恶变为肝癌的可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现在不可能对古人实施,所以我这仅仅是一种推理和猜测。”

疟疾说——宝鸡市中医医院医师张云忠从病虫感染角度认为,诸葛亮得的可能是疟疾,因为当时气候炎热,蚊蝇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下,诸葛亮被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上疟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可为啥其他人没事呢?张云忠说,孔明后期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太弱了!

失眠引起的脏器衰竭说——今年 88岁的凤翔老中医张志斌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不论诸葛亮患的是何种疾病,都不是害死他的致命元凶,真正的凶手应该是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失眠。失眠能要人的命?他进一步解释,严重失眠可引起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免疫系统抗病能力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种种疾病发生。严重失眠还会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使得机体脏器患病几率增加。诸葛亮的失眠症状比较严重,在两军对垒和苦战不下的情况下,其承受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三个月的严重失眠足可以摧毁诸葛亮的意志,一旦被病毒和细菌感染,便会迅速导致病情恶化,最终逝世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为什么会死?

诸葛亮的死因

一是外因,当时蜀中已无能人,诸葛亮缺乏有效辅助他的人;

二是内因,由于无人辅佐,导致他不得不事必躬亲,结果劳累过度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非常传统的正统观念的知识分子,受先主之托,必须尽所托之事,因此将完成光复汉室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随不能为,亦勉力而为之.大凡如此者,皆短寿者也.

诸葛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诸葛亮咋个死的、诸葛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