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鱼是怎么上浮或下沉的?
鱼类能上浮和下潜靠的是鱼鳔。鱼鳔可以调节气体含量,从而改变鱼儿整体的密度,密度小于水体的时候就可以上浮了,大于水的密度就会下潜。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鱼儿都依靠鱼鳔来浮沉,比如鲨鱼就没有鱼鳔,它可以将空气吸入胃中,借此降低密度上浮,下潜的时候再将气体排出即可。
鱼一般靠鱼鳔上浮和下潜。硬骨鱼类,大多数都有鳔,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鱼鳔内含有空气,当鱼类调节鱼鳔的时候,可以改变自身的密度,这样一来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会改变,从而可以上浮下潜。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大部分硬骨鱼有鱼鳔,软骨鱼是没有鱼鳔的,所以他们的身体不能静止,只能不停的游动从而保持自身的平衡
人潜水怎么控制下沉和上浮?
潜水人员在水中,主要依靠身体的动作,而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其动作主要由水臂的划水,及脚上戴的脚璞的上,下摆动而完成的。如上浮时,手臂向下划水。下沉时水臂向上划水。(人体可近乎倒立态)。无论上浮还是下沉。脚蹼总是上,下打水的。
请问,潜水艇下潜和上浮的原理何在啊?
依靠的是潜艇两侧的主压载水舱。主压载水舱的功能就是通过注水、排水实现潜艇的下潜、上浮。要下潜时,往主压载水舱注水,空气被排出艇外,潜艇的自重增加,艇体下沉。要上浮时,用高压的气体把主压载水舱的水压出艇外,潜艇的自重减少,潜艇便可浮出水面。
潜艇在水中能自由下潜、上浮,甚至悬停,这是借鉴了鱼儿的浮沉方法。鱼体内有一种叫鳔的器官,在肌肉的控制下能够收缩或膨胀。收缩时,鱼鳔的体积变小,其内气体被排出,水对鱼的浮力因此变小,鱼就沉入水中。膨胀时,鱼鳔的体积变大,空气进入鱼鳔,水对鱼的浮力因此增大,鱼就上浮了。
受此启发,人们给潜艇也安装了一个类似鳔的舱体,它就是潜艇两侧被称为主压载水舱的舱体。主压载水舱的功能就是通过注水、排水实现潜艇的下潜、上浮。要下潜时,往主压载水舱注水,空气被排出艇外,潜艇的自重增加,艇体下沉。要上浮时,用高压的气体把主压载水舱的水压出艇外,潜艇的自重减少,潜艇便可浮出水面。
为了更好地控制潜艇的状态,人们还为潜艇装上了补重水舱、快潜水舱等辅助压载水舱。比如,发射鱼雷或导弹以后,潜艇的重量会发生改变,这时就需要补重水舱来补偿已发射的鱼雷和导弹的重量。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急速下潜时,仅靠主压载水舱是不够的,还需要快潜水舱的帮忙,以加快潜艇的下潜速度。此外,大部分潜艇上还安装了水平舵,又叫升降舵,它们可以在潜艇运动时与水作用,从而产生力矩,让潜艇上仰或下俯,向上方或下方前进。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时候,则就会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就会下沉;而当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浮力就会大于重力,物体则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那么物体就会悬浮在水中。
根据这一原理,潜艇在其内部设计了多个储水仓,用来调节上升和下潜,而要保持潜艇的平衡,也是通过调节不同储水仓内水的多少来实现平衡。而在水中的鱼类也同样是利用这一方法,鱼利用体内的鱼泡,通过往里面充气和放气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潜艇的上浮、下潜运用的是阿基米德原理。当重力大于浮力时,潜艇处于水面航行;当重力等于浮力时,潜艇处于半潜状态航行;当重力大于浮力时,潜艇处于水下航行。潜艇的重力是通过水柜的注水和排水来控制的。
潜水不能快速上浮吗?
是的,潜水不能快速上浮,因为水的压力比较大。越往下走压力越大。每10米高度,就相差1千克/平方厘米。如果人快速地从水底向上笔直上升,人体的腑脏、血管就会像高压锅里的物品,在为释放压力的情况下,打开锅盖一样。物品就会飞出来,就会急速膨胀。如果人急速膨胀的话,后果可想而知。可以想像一下爆玉米花,后果不堪设想,人恐怕就没得救了。
所以,人无论是从水下浮上水面,还是从高压仓出来,必须渐近的适应,以确保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