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有关龙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龙有九子,各有不同,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可是有没有人知道其实鲤鱼也是龙的儿子呢?为什么会有鲤鱼跳龙门变成龙的事呢?唯一的解释就是鲤鱼本是龙,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这是很小的时候听一个老人,现在挖空心思想都不记得是谁讲的,可是在记忆力就有这么一个模糊的概念)
传说已经有了九个儿子的,这一天他赴宴归来,偶有三急,于是微醺的他边落下云头找地方小解,脚刚刚沾地便被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给吸引住了,他的醉意也醒了大半,忘了三急定睛观看原来是一袭绿衣的女人在池塘的藕花深处泛舟,同行的还有一紫衣女子,她俩玩的正欢快,相互撩水嬉戏呢,就像戏文里那些老套的戏码一样,那时有九个老婆,看过人家美色的老龙王竟然春心萌动,对那个绿衣爱的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身体正经受住的三急。
龙王变作一个翩翩公子在塘边高声朗读诗文,眼睛却偷偷打量着绿衣,只见那两人仿佛被他的读书声吓到了,停止了打闹嘀咕了几句,泛小舟上岸了,龙王一个隐身突然出现在刚刚上岸的两女子身边,猝不及防,她俩都又跌落水中,龙王一个转身抱住了绿衣,紫衣跌落水中,他一只手抱着绿衣一只手把变出一根长棍递向紫衣,完全是一副现代版的霸道总裁范。
美女爱英雄,才子爱佳人。这是个万古不变的定律,当绿衣深情脉脉的看着龙王时,他窃喜,知道自己的目的达成了。
就这样龙王在人间逗留了十日,直到绿衣生下来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龙王才大梦惊醒,他犯了天条和凡人生了孩子,龙王预走可是舍不得绿衣和孩子,于是想了个万全之法想带绿衣和孩子回龙宫,代价就是绿衣和孩子不能再做凡人,他用遮眼法把她们母子变为水族一员,绿衣不能接受这个打击,趁龙王不注意撞墙而亡。
于是龙王把绿衣和他的儿子变成鲤鱼,回龙宫想出一个让他儿子成龙的妙计,每年的七月七让鲤鱼(只能鲤鱼,其他的任何鱼类也不行,更别说其他水族。)跃龙门,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儿子认祖归宗了。
其实龙有十子,只不过鲤鱼是隐藏的哪一个。
国外有一部2004年拍摄的伪记录片《龙的世界》,讲述了西方龙的进化及衰亡史,同时捎带脚的还提到了中国的竹林龙,我觉得还挺有意思,可以满足故事爱好者对古代神秘传说的无限遐想。
long long time ago.有一条白龙,生性顽劣,不服天,不服地,任性妄为,经常是惹事生非,后来有一次居然不自量力的惹怒了龙王。
好吧,龙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将白龙发配到了北国水域。
来到了北国,白龙不但不知悔改,反而愈加放任心性,在北国这个物产富庶的地方兴风作浪,让江河两岸的人民苦不堪言,被人们称作“白龙妖”。
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对付白龙,可无奈的是,白龙他老人家是软硬不吃,更是变本加厉的祸害当地百姓。
话说江边有户渔家,家中有个美丽,勤劳,善良,冰雪聪明的姑娘,叫小翠。小翠和其他女孩一样,经常幻想着有位盖世英雄,驾着七彩祥云来娶她。。。(ps:本人真的很喜欢大话西游)
one day,那条白龙闲着无聊,按耐不住,又出来调皮捣蛋了,掀翻渔船,吹倒草屋,撕咬着百姓家中的禽畜。
正在百姓们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的时候,天空中乌云滚滚,雷电交加,一条秃了尾巴的黑龙从乌云中钻了出来。好嘛,一条白龙已经把这里闹得天翻地覆了,这会儿又来了条黑龙,老天啊,上帝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啊,还让不让人活了。。。
说话间,还在百姓们苦大仇深的想骂娘的时候,嘿,一黑一白两条龙打起来了,这是怎么话儿说的,这二位爷怎么自家人打自家人啊。
由于本人不善于描写战斗情节,所以此处省略十万字。结果就是,黑龙战胜了白龙,至于白龙的结局嘛,老人们也没给我讲,我也不知道。
战斗结束了,百姓们还在惊讶中没缓过神来,黑龙便飞走了。
后来黑龙摇身一变,变作一俊美少年郎来到了江边的渔村。村民们对这个英俊少年很是喜欢,少年也安居下来,与村民们一同耕种,一同打渔,一同狩猎。
没有了白龙的作恶,江岸又恢了以往的富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们安居乐业,咱们的小翠也该出场了。
俊男美女本是绝配,两人心生爱慕,没多久便谈婚论嫁了。结婚那一日,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幸福,喜悦的气氛中。村民拿出自家自酿的陈年老酒,摆开宴席,昏天暗地的喝,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五魁首啊,六六六呀。。。。。。
没多久,咱们的黑龙小青年醉到忘了自己是条龙,一不留神,现了原形。这下麻烦了,黑龙生怕自己吓坏了新婚妻子和乡亲们,便飞奔出去,朝向江边飞走了。待到小翠和乡亲们来到江边,发现黑龙的尸体漂浮在江中,大家悲伤不已,为纪念黑龙,这条江被称为黑龙江。
ps:这个故事貌似说的是秃尾巴老李,可是老李人家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被称为黑龙王,还有专门的黑龙庙来祭祀,怎么会是这种结局,问过老人们,老人们却说,傻孩子,这只是一个故事。。。
山东百强小镇宋镇一直有个拜秃尾巴老李的传统,秃尾巴老李传说是一条黑龙,在母亲生下他的时候被人嘲笑是个怪物,后来母亲把他藏起来,一次偷偷溜回去看母亲的时候,被人用斧头砍断了尾巴。
后来,有条恶龙霸占了家乡的小河,乡亲生活困难举步维艰,黑龙不记恨乡亲的嘲笑和冷漠,出身迎战恶龙,斗了三天三夜,终于赶走了恶龙。
至此,乡亲们将其奉为地方的水神和守护神,流传百年。
小白蛇经过千年励练,变成了一个玉树临风美少年,龙眉大眼,一身正气。但是,他却常常受到大岛山上蛇兄蛇弟的歧视,说他是外来的野种。少年一天去问母亲,倒底谁是他的亲生父亲,母亲在儿子的一再逼问下,说出了千年以前她和东海龙王的一段情缘。
少年听了母亲的话,决心要去东海寻找父亲。历经了九九四一种磨难后,少年来到了离东海仅有十里路程的烧香河边上,安方圩渡口。少年随众人乘渡船向河东岸使去,船到河中心忽然团团打转不走了,头顶上空也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的不离渡船左右,船上众人吓得面如死灰。少年见此叫大家不要害怕,自已转身跳进河里,用双手把渡船推到了对岸。
少年上岸后,独自一人来到东海边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不禁陷入了沉思:要想游过这无边的大海谈何容易,可自已一路吃尽了千辛万苦,就是为了认祖归宗。现在已到了紧要关头,决不能知难而退。
少年略为思考后,毅然跳进了大海里,向东游去。经过刘圩闸时,被海里守闸大将螃蟹拦住了去路,双方大战一百回合,螃蟹大败,钻进海沙里逃走了,少年的屁股也被螃蟹咬掉了一块。少年身负伤痛也没有退缩,继续向大海深处游去……。
卧龙岗的由来
我家门口有座山,神奇的是四周平地一望无际,就一座山伫立在这里,听老人说我们老祖宗来这里时全是水,那时人民看水到山的位置判断水位高低。
传说有一年大旱,村里就从这里取水灌溉农田,和引用,慢慢的隔壁村也来这取水,三年不下雨,突然有一天人们早上来打水时发现水没了,人们都慌了,村长带很多元老和村民来查看。
当所有人到这里时,一股臭味扑面而来,我们顺着味道看去,在这山腰上有一条青龙,长时间得不到水都已经鳞片掉落,招了苍蝇,很多蚂蚁大军开始分享这个巨大美餐了!一股恶臭味道飘十里之外。
村长叫大家回去赶快取水来,把家里所有的水都拿来,大家纷纷回了家取出所有的水运到了山下,村长带头告诉大家把所有的水泼在青龙身上,后来发现,青龙身上每一处碰到水都会发光变出新的耀眼鳞片,当把所有水泼完后,光芒褪去,一个新的青龙慢慢的腾空而起,在这山顶上来回盘旋飞绕,这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三年大旱终于下起了雨,正可谓久旱逢甘露,可想而知当时人们的激动心情,随后这条龙飞过乌云和闪电消失不见,从此这座山得名卧龙岗。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北新桥的海眼。
据说是刘伯温和姚广孝俩人要建造北京城,发现城里有几口泉眼,连着北海,海里有恶龙,但是被白塔镇着,可惜白塔没镇住,恶龙经常从泉眼里出来作恶。
刘伯温就和恶龙商量,你先回北海,等什么时候这桥变旧了,你再出来。
恶龙想了想就回到了北海。
自此,刘伯温就告诉百姓们,这里只能叫北新桥,永远不能叫旧桥。
后来泉眼被做成了井口,称之为锁龙井。
锁龙井被动过两次,一次是日本人进城,发现锁龙井上面有铁链,不信邪便往上拉,拉了两公里也不见尽头,只见井里往上翻黄汤,还伴随着腥味,日本人见状不妙,赶紧把链子送了回去。
第二次,是红卫兵破四旧,也是把链子往上拉,结果和日本人一样,也吓傻了,赶快恢复了原貌。
最后一次看到北新桥的新闻,是北京修地铁,新闻里播了,说为了不破坏古井,地铁饶了个弯,多走了好几公里。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生物。各地传说丰富。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龙的普通级别类型是有两个杈角、蛇身、四足、鳞片、腥味浓烈,非标准类型还有独角龙等。龙的原型有“新中国龙”化石里的美丽瓦窑龙,有双角。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传说文献更是庞大。古代最著名话题有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观龙并令画工当场绘像且令文臣对此吟诗作赋。有的地方还传说天击恶龙的故事。龙的传说是中国民间一个文化仓库。
应该区分传说与文学。传说是大众传说的,可考察真假,文学是个人创作的,无所谓真假,性质不同,当然,古代一些作品如《太平广记》、《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兼顾传说和文学。
现代知名话题有锁龙井故事、日本大阪市瑞龙寺的龙骨标本、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坠龙事件、1988年出土的邯郸石龙、1995年上海延安路高架龙柱传说、2000年山东昌乐县黑山子村坠龙说法、2007年出土的有双角新中国龙、2007年高邮湖龙吸水视频原始版、2010年西安上空出现2条盘旋的龙等。无论是否有龙,这些话题知名度较高是客观事实。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远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拜,祈求平安。数千年来,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代表。
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干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1.很久以前,弥勒县城西南悠荡着一望无际的碧水,湖畔青峦叠翠,湖中渔歌阵阵,各民族人民生活在花美羊肥的环境中。妒忌成性、凶狠歹毒的黑龙施用魔法破坏了和平的宁静,霎时间湖水干涸,秧苗枯死,乡民们无法生活下去。
天生丽质、善良无比的龙女玉莲巡游南天,眼见弥勒湖畔哀鸿遍野,便矢志布云降雨造福生灵,可是凶恶的黑龙却对她百般阻挠,并盗走了她呼风唤雨的宝剑。
人间有一名叫阿青的小伙子带领大家掘井自救,几经波折终于挖出一眼清泉,使每一个饥民能喝上一点泉水以延续生命。熬过了九九八十二天,清泉突然消失;却见一尾白缝鱼在潭边喘息。阿青用自己仅有的一点水救了白鲢鱼,鲢鱼顿时变成了白衣白裙的少女,并艰难地向阿青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原来玉莲失去宝剑之后便流落人间,以微弱之躯吐水维系饥民的性命,无奈日久天长,体力不支,终于断水遭困。说完便将珊瑚宝钗交与阿青,并叮嘱继续掘井。阿青终于挖到了清泉,弥勒坝子恢复了湖水清清、桃红柳绿的景致。龙女欣然留在人间,与善良勤劳的阿青喜结良缘。
凶残的黑龙嫉恨人间美景和玉莲的美貌,再次暗施毒计,立时到处飞沙走石、祸水横溢,阿青不幸被害。玉莲为救生灵,奋力用瓢舀干了祸水,虹溪坝再次获得生机,然而善良美丽的玉莲却从此离开了人间。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人们终于在蔗林遍布、花果飘香的虹溪山腹中寻到了龙女精心雕饰的地下宫殿--白龙洞。
2.
东海中一大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灰眼鲤鱼,听说禹王要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风流毓秀之才管护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
还没望见龙门的影子,那一条条灰服鲤鱼便被黄河中的泥沙打得晕头转向,就拐过头来,顺流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又游回黄海。不幸,正碰上张着大口的鱼鳖海怪,便呜呼哀哉了。
但金背鲤鱼和白肚鲤鱼,摆成一字儿长蛇阵,轮流打前锋,迎风击浪,日夜兼程,终于游到了龙门脚下。它们把头伸出水面,仰望龙门神采:只见那神奇的龙门两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汉白玉柱。玉柱上雕着活灵活现的石龙。龙身缠着玉柱,盘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顶。龙门中水浪滔天,银亮的水珠飞溅到龙头之上,—恰成“二龙戏珠”的奇异彩图。背景是蓝天白云,映衬着龙门两侧的石刻对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景色胜过那蓬莱仙境。
鲤鱼们看罢美景,就向禹王报名应试。禹王一见大喜,说: “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
鲤鱼们一听,立即鼓鳃摇尾,使尽平生气力向上跃去,没想到刚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来,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们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日夜苦炼摔尾跳跃之功。就这样直练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跃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跃上那百丈龙门,还差得很远。
大禹见鲤鱼们肯苦练过硬功夫,就点化它们说: “好大一群鱼!”有条金背鲤鱼听了禹:王的话大有所悟,对群鱼说: “禹王说: ‘好大一群鱼’,不是启发我们要群策群力跃上龙门吗?”群鱼齐呼: “多谢禹王!”
鲤鱼们高兴得摇头摆尾,一条条瞪眼、鼓鳃,用尾猛击水面,只听“膘膘”的击水声接连不断。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条为一条垫身,喘口气儿,又是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两丈了,禹王用手扇过一阵清风,风促鱼跃,众鱼一条接一条地跃上了它们日夜向往的龙门。
却说有条为众鱼唤气垫身的金背鲤鱼,跟看同伴们都跃上了龙门,惟独自己还留在龙门脚下。它寻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跃上龙门。恰巧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溅几十丈高,这金背鲤鱼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猛击浪尖,鱼身一跃而起,没想到竟跃到蓝天白云之间。一忽儿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大禹一见,赞叹不已,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一霎时,鱼龙变化。金背鲤鱼变成一条吉祥之物一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怪道老人传说,过去在黄河上捞鱼的人如果捞到头顶有红的鲤鱼,就立即放回黄河中。学校招生出榜,姓名上点红作法就来源于此。
韩城自古读书人多,便“把童生进仕”,喻为“鱼跃龙门”。韩城城里还设立过“龙门书院”。文庙大门照壁上有砖雕的“鱼跃龙门图”。
3.在滕县的东南有一座山叫狐山,山顶上有一条青石群,在远处看很象一条横卧着的龙。它的四周横七竖八地立着些大石头,猛一看,都象曲在那里的狐狸。要说,这还是个动人物故事呢。
在很古老的年代,东海边活动着一只灰白色的狐狸,天长日久,成了精。它想升天成仙,驾云私闯南天门,被天兵逮住,把它压在了东海边的一座山下。过了不长时间,龙王要扩大海疆,就请二郎神把这座山搬到了滕县的东南。
那个随山而来的狐狸,在十几里长的葫芦套里定居下来,继续做它的成仙梦。又修炼了不知多少年,不仅能呼风唤雨,还能摇身十八变。它有时变成一个白面书生,闯入民宅,糟塌少女。有时变成一个黄花美女,戏弄民间的小伙子。它还招来了很多狐狸,结成队,到山下的村里,偷鸡拉羊,践踏瓜果。
狐妖干的这一切,都被盘居在山上空兴风布雨的玉龙看在眼里。它想除掉狐妖,多次水淹葫芦套,可那狐妖法术大,淹不了它。
有一年,大旱,庄稼树木都干了叶,地上大部分生物死绝了。滕县上空由于玉龙尽力相救,庄稼才勉强活得下去。在葫芦套里,狐妖施展法术,按时下雨,山林茂密,野果子压弯了树枝。一些野兽纷纷往葫芦套奔,有些人没有东西吃,饿得不撑,也冒险去采野果,但多都被野兽吃掉了,人们只好等地里的庄稼活命了。
狐妖又勾结蚂蚁精,要吃光地里的庄稼。一时,蚂蚁满天飞,过不了几天,别说地里的庄稼了。就是连房上的干草也没剩下。玉龙急得没办法,驾云来到东海龙王那里,请老龙王降雨灭蚂蚁。老龙王说:“凡水治不了蚂蚁,只有天庭里的仙水能行。想除掉狐妖,没有镇妖珠不行,这镇妖珠在天廷的宝库中存放,有重兵把守,很难弄到手。再说镇妖珠一炸,你自身也保不住。”玉龙下了决心,就是粉身碎骨也要闯天庭、盗宝珠,吸仙水,救百姓。
玉龙告别老龙王,驾起云头,直奔天廷。到了天上一看,大吃一惊:宝库外边,兵三层,将三层,个个手持兵器;水池四周,水三层,火三层,八面不透风。玉龙见无法下手,只好用了个调虎离山计,放火烧了南天门。趁天上乱乱的时候,盗出镇妖珠,又跃进水池吸足仙水,跳上云头,直奔葫芦套。
玉龙把仙水吐向大地,蚂蚁变成粪上纷纷落下。枯黄的庄稼变青了,卷成筒的树叶展开了。玉龙再一次用仙水淹葫芦套,野兽被仙水淹死了。狐妖见了,驾云窜出葫芦套,玉龙紧追不放,一场撕杀在空中展开了。
只见一团黑云和一团白云在空中上下翻飞,战了十几个回合,玉龙身上多处受伤,难以支持了,使出全身的力气把镇妖珠向狐妖击去。珠子正好打在狐妖的头上,一声巨响,火光四射,狐妖变成碎石向下落去。玉龙也感到身子一沉,失去了知觉,向山顶上落去。
后来,狐妖在山顶上变成了那些大石头,玉龙也变成了一具石龙骑卧在狐山顶上。
4.相传,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苍山的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龙王庙,尊小黄龙为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
5.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敖广治理东海,派妙庄王治理东京。那时的东海只有现在的
一半大,靠西的大洋都是东京辖地。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东海龙王敖广的龙子龙孙虾兵蟹将
已多得不计其数,偌大的东海即显得十分拥挤。
敖广早想扩展地盘,无奈北有北海,南有南海,都有玉皇大帝的界碑,界碑上还盖着玉
玺印,分毫挪动不得。
唯有东海与东京的壤界,因海陆分明,玉帝没有立碑。东海龙王偶掀风浪,东京就会有
干百亩土地塌陷,倾刻间变成沧海,那妙庄王也不理论。只是敖广怕妙庄王去向玉帝告发,
所以不敢多骚扰东京地界。
一日,龙王巡察西界,在镇西将军七须龙王处痛饮灵芝仙酒。两人杯来盏去,说东道
西,不知不觉中凑出一个并吞东京的计策来。
此后,东海龙王一反常态,与妙庄王亲近起来,不时派人送些奇珍异宝、琼浆玉液到东
京,还将第六个女儿送给妙庄王做妃于。妙庄王迷恋龙女的姿色,渐渐不理朝政,多少年以
后,东京辖内盗贼横行,怨声载道。东海龙王得知东京衰败的消息,好不欢喜,暗中上奏天
庭,恳请玉帝下旨塌掉东京,澄清玉宇。
玉帝当即准奏,正要派大臣去东京行事,即被上八洞神仙吕洞宾挡住了。
另洞宾奏道:
“玉帝将东京全部陷为东海,岂不冤屈了个中善者?”
敖广插言道:
“目前东京辖内,哪有什么善者好人?”
吕洞宾朗声说:
“想龙王终年居住水晶宫,从未涉足陆地,不知凭什么断定东京没有好人?”
敖广一时语塞。吕洞宾又对玉帝道:
“容老朽即刻下凡,去东京看看有无善者。”
玉帝准奏,钦点吕洞宾为检察大臣,三年后来天庭复命。
另洞宾变个老者模样,悄悄来到东京,在一僻静处变化出几间茅屋,屋里有几个大油
缸,门口挂了块招牌,上写“勿过秤油店”。门上贴了幅对联,上联为“铜钱不过三下联为
“香油可超万”,横批为“心安理得”。凡是来买香油的人,吕洞宾一概收三个铜钱,至于
油舀多少,悉听买主自便。这般油店谁见过?东京人把这当作奇闻,一传十,十传百,都到
“勿过秤油店”来买油。有的抱只大瓶,有的捧只瓦??,有的提只茶罐,有的甚至挑来两
个水桶。吕洞宾只管收三个铜钱,其他一概不问。原来,它的油缸是通长江的,只要长江水
不乾,油缸也不会见浅。
一天,吕洞宾正要打烊,即见一位少女提着一瓶油进店来。吕洞宾纳闷的间:
“小姑娘,你不拿空瓶来舀油,倒拿一满瓶油来做啥?”
少女答道:
“老伯伯,刚才我用三个铜钱换了一满瓶油,心里好高兴呵!可是拿回家中母亲说我太
贪心了!唔,她在瓶肚上做了记号,要我把记号以上的油倒还给你。”
吕洞宾道:
“你母亲在瓶肚上做了记号,你就在路上随便把油倒掉一点算了,何必再到这儿来?”
“母亲说我太贪心,我自己想想也脸红,你一个老人家卖油,要亏本的呀!”
少女说着,嘟嘟嘟倒出大半瓶油。
另洞宾心头一阵发热,想着:自己开油店将近三年,不久就要向玉帝复命了,这样好心
肠的人还是第一遭遇见。他问了少女姓名,知道她叫葛虹,父亲捕鱼死在海上,家中只有母
女俩相依为命。于是,他从墙上摘下一个葫芦瓢交给葛虹说:
“小姑娘,这个葫芦瓢给你,你将它放在门前,用草席盖起来。以后,你每天去城门口
看石狮子,倘若石狮子头上出血了,灾祸就要来了,你就去找葫芦,它会告诉你怎么办的。”
葛虹返家,把卖油老人的话对母亲说了。葛母将信将疑,但第二天东方刚发亮,她还是
叫女儿到城门口去看石狮子。
再说敖广回东海以后,立即派七须龙到东京监视吕洞宾。七须龙想扮个手艺人,但三百
六十行,行行不称心。一天,他看到几个壮汉在杀猪,觉得这个行当正合自己的脾性,从此
就在东京作起屠夫来。
一天清早,七须龙见一少女急匆匆来到城门口,仔细看看石狮子的头,转身又往回走,
他心里顿生疑窦。第二天,七须龙又见少女如昨日一般来去,越发感到奇怪。于是,他天天
跟踪葛虹,到第七个早晨,再也忍不住了,就悄悄走到葛虹面前,和颜悦色问道:
“小姑娘,我看你天天到城门口来看石狮子,不知为啥?”
葛虹生性纯??善良,从不知怀疑别人,见人动问,就实话相告:
“卖油老伯伯告诉我,石狮子头上出血了,灾祸就要来临了。”
吕洞宾为啥要葛虹每天去看石狮子有否出血呢?原来这对狮子是玉帝派来的镇城之物。
有这封石狮子在,即使东海龙王兴风作浪东京城也不会塌掉。玉帝若准旨要塌东京,必先召
回这对狮子,而要让这封石狮子离开城门,必得让狮子闻到血腥味。此是天机,就是东海龙
王和妙庄王也不知此中奥秘。另因吕洞宾修练功夫精深,才能得此玄机。
那七须龙听了葛虹的话,暗暗高兴。自己来东京多日,一直猜不透吕洞宾的心思,今日
正好捉弄他一番。当天下半夜,七须龙杀了一头猪,盛了一碗热腾腾的猪血泼在两只石狮子
的头上。那时天蒙蒙亮,葛虹又来到城门口,一看石狮子满头都是血,还冒着热气,顿时惊
恐万状。再一看,那对石狮子竟然活动起来,呼啸一声直冲长空而去。葛虹慌忙往回走,但
听背后轰隆,城门早已倒塌。葛虹惦记着母亲,急急忙忙往家里跑。
谁知她一路跑,背后的地力一路塌,待她跑到家中,周围已是波涛汹涌了。
葛虹见到母亲,正不知所措,猛想起卖油老人给它的葫芦瓢。说也奇怪,她一揭开草
席,那葫芦瓢就渐渐变大,成了一只小船,自己又拿了生日常用品。母女俩在船里,颠簸在
汪洋大海之中。
那小船漂呀漂呀,不知漂了多少辰光,忽听得一棵千年古樟上有人喊救命。
葛虹用手作桨,同大樟划去。只见树枝上坐着卖油老人,葛虹连忙喊道:
“老伯伯,快到我船上来!”
卖油老人说:
“这条小船太小,哪里还容得下我?”
葛虹道:
“老伯伯,你放心到船上来,我自有办法。”
她把小船划到樟树下,双手攀住树枝,让老人在船上坐好,然后用脚一蹬,小船荡了开
来,自己却落在水里,左手攀着船舷,右手划着水。
原来,吕洞宾是有意试试葛虹约为人。见她如此见义勇为,心里暗暗喜欢,当下施展法
术,将葛虹救到船上。此时,潮水越涨越高,小船竟一直驶到高山顶。三人上岸后,吕洞宾
对葛虹说:
“快把家用杂物放到地上,越多越好!”
葛虹按照吩咐在地上支起锅灶,放了瓶??碗碟。又铺开席子,欲让老人和母亲歇一
会,回头一看,却不见了老人的踪影。
风浪越来越大了,四周都成了汪洋大海,唯有葛虹母女坐处和放家当的地方安然无恙。
后来,那只葫芦船变成了舟山岛,葛虹母女歇着的地方成了岱山岛,放包袱的地方成了衢山
岛,放家当的地方成了许许多多岛山。
塌东京的波浪平息后,敖广的子子孙孙逐渐占领了舟山海域的各个湾、角、坑、潭、
洞,大龙小龙、雄龙雌龙、青龙白龙、善龙恶龙编演出千百个东海龙的故事。
妙庄王失去东京,请人去天庭求情。玉帝念他是多年老臣,就涨了块崇明岛让他去治
理,并答应两千年后再让他去东京为王,因而流传下这样的歌谣:
涨崇明,要还东京地,再过两千年!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
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2、叶公好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