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农村三部曲(茅盾农村三部曲故事简介)

文学百科0103

内容导航: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什么?

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农村三部曲》是指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写于1932年到一1933年期间。通过《春蚕》、《秋收》、《残冬》3个连续性短篇,对老通宝一家遭遇的真实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资本家的层层盘剥下,丰收给农民带来更多的贫困和灾难,揭示了农民走向反抗的必然性。

茅盾农村三部曲(茅盾农村三部曲故事简介),第1张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春蚕》、《秋收》、《残冬》。

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事情——老通宝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大丰收,可是卖茧所得却还“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结果气得生了病。

《秋收》,发表于1933年4月、5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4期、第5期,主要写到 六月底,“春蚕时期的幻想,又在老通宝的头脑里蓬勃发长”;他设法赊来豆饼施肥,全家没日没夜地车水灌溉。又经历了许多紧张和奋斗,到秋天,终于见到稻下垂,又获得了一个好收成,可是结果米价飞跌,又白辛苦了一阵子,又背了一身债。

《残冬》,发表于1933年《文学(上海1933)》第1卷第1期。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他和六宝的哥哥陆福庆等人,在一个夜晚,摸进反动武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

农村三部曲为什么会丰收成灾?

《春蚕》是茅盾农村三部曲中成就最高的一篇,其余两篇分别是《秋收》和《残冬》。

原本春蚕的收获来带的是喜悦,但是在时代的变革中,春蚕的美好收成却成为了一种痛苦。为了养春蚕操碎了心,欠下了债,结局却是春蚕成了鸡肋,卖不出去、扔了可惜,何况还有债没有还清。

“农村三部曲”的作者是?

作者茅盾。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故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扩展资料

《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事情——老通宝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大丰收,可是卖茧所得却还“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结果气得生了病。

《残冬》,发表于1933年《文学(上海1933)》第1卷第1期。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他和六宝的哥哥陆福庆等人,在一个夜晚,摸进反动武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参考资料:

农村三部曲是哪三部?

农村三部曲分别是《春蚕》、《秋收》和《残冬》,作者是茅盾。这三部作品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矛盾从这三部作品中,清楚的向人们讲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一些现状,以及农民的苦难生活。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那种情况下,农村的一些变化,以及农民觉醒的一个过程。

春蚕,秋收,残冬。

农村三部曲是文学家茅盾创hF的三部小说。农村三部曲从春写吞丝业萧所引起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抢粮lp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v年12L计完全论说以后,终于自发起来武装斗争ln伯tj事,写灬训常深刻,是茅估创作的最好作品。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作者矛盾。

矛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描写春蚕业萧条引起的农村破产,《秋收》描写了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残冬》描写农民绝望之下的奋起反抗,为读者创造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自传三部曲为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作品以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对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探索

是《春蚕》、《秋收》、《残冬》。

《春蚕》发表于1932年,讲述的蚕丝业在农村引发的破产潮,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养蚕到生产蚕丝销售,到最后却入不敷出。

《秋收》发表于1933年的《申报》,讲述农村人种植稻谷,却因米价暴跌而债上加债,最终引发抢粮风波的故事。

《残冬》讲述的是农民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却背了一身债,残酷的现实逼得他们无法生存,最终都不断觉悟站起来反抗压迫的故事。

三部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生动形象、发人省醒的画面,故事讲述的场景和人物都是在农村,因而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农村三部曲是指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事情——老通宝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大丰收,可是卖茧所得却还“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结果气得生了病。

《秋收》,发表于1933年4月、5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4期、第5期,主要写到 六月底,“春蚕时期的幻想,又在老通宝的头脑里蓬勃发长”;他设法赊来豆饼施肥,全家没日没夜地车水灌溉。又经历了许多紧张和奋斗,到秋天,终于见到稻下垂,又获得了一个好收成,可是结果米价飞跌,又白辛苦了一阵子,又背了一身债。

《残冬》,发表于1933年《文学(上海1933)》第1卷第1期。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他和六宝的哥哥陆福庆等人,在一个夜晚,摸进反动武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哪三部?

是《春蚕》、《秋收》、《残冬》。

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