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之间有何关系?
本质区别在于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把一个被磷酸化的代谢中间产物的磷酸基团拆下来装到ADP上形成ATP(这个过程对氧气没有依赖性),而氧化磷酸化是以氧气作为终端电子接受者的电子传递链形成的质子梯度,通过ATP合成酶来催化ADP的磷酸化形成ATP。
耦联,一般这么写,也有写成偶联的。就是两个过程同时发生。氧化磷酸化偶联,就是氧化过程和磷酸化过程同时发生。当然不是同一个东西既氧化,又磷酸化。而是不同的底物进行。一般这个东西说的是线粒体里面的,呼吸链传递给氧,这个就是氧化过程,ADP形成ATP就是磷酸化过程。氧化磷酸化,主要区别于底物水平磷酸化,后者是只有磷酸化,而没有氧化过程,能量来源是底物反应。什么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是指物质在脱氢或脱水过程中,产生高能代谢物并直接将高能代谢物中能量转移到ADP(GDP)生成ATP(GTP)的过程。
指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作用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例如在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并磷酸化生成甘油酸-1,3-二磷酸,在分子中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在酶的催化下,甘油酸-1,3-二磷酸可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生成甘油酸-3-磷酸与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
又如甘油酸-2-磷酸脱水生成烯醇丙酮酸磷酸时,也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然后再转移到ADP生成ATP。
又如在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酰CoA(辅酶A)生成琥珀酸,同时伴有GTP的生成,也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特点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高能化合物的放能水解作用或与基团转移相偶联的ATP合成作用。不包括光合磷酸化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ATP生成过程。例如:糖酵解途径中产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甘油酸-1,3-二磷酸和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生成ATP。又如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高能硫酯化合物琥珀酰辅酶A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琥珀酸,同时使GDP磷酸化为GTP,GTP再与ADP作用生成ATP。这些都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实例。底物水平磷酸化没有共同的作用机制。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的正确描述是?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是指在细胞内,底物(通常是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磷酸化状态发生变化。具体而言,磷酸基团(由一个磷原子与几个氧原子组成)被转移到底物分子上,从而改变底物的功能和/或稳定性。磷酸基团的转移通常由激酶酶催化,而磷酸基的去除则由磷酸酶催化。这一过程在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细胞周期调控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正确描述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细胞信号传导方式,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构象、亲和性、催化活性等来调节相关生物学过程。2. 磷酸化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氨基酸残基(如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上,这些残基的酸性侧链可以与磷酸基团形成稳定的酯键。3. 磷酸化可以引起底物的构象变化,例如通过调节蛋白质的开关结构,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功能。4. 磷酸化可以调节底物的酶活性,包括促进或抑制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5. 底物磷酸化状态可以动态调节,即在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化,以适应细胞对外界刺激和信号的响应。综上所述,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和适应性反应至关重要。
化学里氧化磷酸化的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呼吸链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2、 P/O 比值。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 1/2 摩尔 O2 所生成 ATP 的摩尔数(或一对电子通过氧化呼吸链传递给氧所生成 ATP 分子数)。
(1)1 对电子经 NADH 氧化呼吸链,P/O 比值约为 2.5。
(2)1 对电子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P/O 比值约为 1.5。
3、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在复合体Ⅰ、Ⅲ、Ⅳ 内。复合体Ⅰ、Ⅲ、Ⅳ 有质子泵作用,可以将 H+ 从内膜基质侧泵到胞浆侧。
4、化学渗透假说。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 H+ )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什么是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呼吸链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2、 P / O 比值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 1/2 摩尔 O2 所生成 ATP 的摩尔数(或一对电子通过氧化呼吸链传递给氧所生成 ATP 分子数)。 ① 1 对电子经 NADH 氧化呼吸链,P / O 比值约为 2.5。 ② 1 对电子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P / O 比值约为 1.5。 3、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在复合体 Ⅰ、Ⅲ、Ⅳ 内 复合体 Ⅰ、Ⅲ、Ⅳ 有质子泵作用,可以将 H+ 从内膜基质侧泵到胞浆侧。 4、化学渗透假说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 ( H+ ) 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 ADP 与 Pi 生成 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