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内容500字?

生活经验07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副标题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仅从副标题就可看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在批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论述了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哲学认为,人的解放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诉求,也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运动,它是一种历史性的现实社会运动,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于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类解放规律的探求必须把研究对象转向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而不能像历史唯心主义那样停留在概念、范畴、自我意识以及绝对理念等的逻辑演进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历史进程必须采取历史生成的视野,不能像费尔巴哈那样停留在感性直观的经验层面。

一、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对鲍威尔和施蒂纳观点逐条批判,彰显现实实践维度

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内容500字?,第1张

青年黑格尔派采用思辨唯心主义,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把它看成是感性对象的来源和基础,当成主体即客观事物的直接创造者,他们对黑格尔哲学保守性和德国封建制度落后性的批判局限在对宗教观念上,认为概念、宗教、普遍的东西统治世界,试图从黑格尔辩证哲学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来达到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改造的目的。

由于颠倒了意识和实践的关系,他们的批判并没有离开“哲学的基地”,没有现实基础,仅仅从意识形态领域谈论问题,在物质与意识关系、人自身、历史发展动力等方面存在本质缺陷,因而不会达到他们宣称的超越黑格尔哲学和改造社会的目的。

补充:施蒂纳最主要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极大篇幅批判了这本书中的思想。施蒂纳认为,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是自我意识的本质,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真理。所以“我”(个人)是世界的“唯一者”,是万事万物的核心和主宰,凡是束缚“我”的东西,如国家、上帝、法律、道德、真理等都应抛弃。为了“我”,“我”要把一切都当作自己的所有物。由此,施蒂纳一方面坚决反对共产主义(但施蒂纳所理解的共产主义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后来所说的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强调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国家、组织和纪律。另一方面,施蒂纳也并非是所谓的一味最自大的唯我论者,他主张“真正的利己主义者,唯一者们联合起来”。

二、批判费尔巴哈,彰显实践和历史生成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的哲学理论存在如下重大缺陷:

首先,费尔巴哈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革命性意义。(费尔巴哈所讲的实践不是物质生产实践,也不是积极活动的实践和革命活动实践,而是作为“类”的人的实践,主要是指消费的实践。)

其次,“历史”的缺失导致费尔巴哈对人和社会作了抽象解读。(即费尔巴哈秉持“应当遵循感官”的信条,直观地机械地看问题,而不是历史地发展地看问题)

再次,在人的解放途径上费尔巴哈仅仅停留在价值悬设层面。

马克思正确认识了人的实践活动及其革命性意义,采用历史生成的方法正确看待人类社会发展问题,通过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的矛盾分析找到人的解放的现实道路。(注:根据费尔巴哈的缺陷编出来的)

三、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揭示社会主义和社会形态的客观规律

补充(注意:《共产党宣言》有,只背一处):真正的社会主义,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流行于德国知识分子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有赫斯、格律恩和克利盖等。他们美化宗教式的小土地所有制,鼓吹用平均分配土地使小私有者摆脱贫困和剥削。他们宣扬用人类之爱来实现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说成是一种“野蛮的破坏倾向”。他们自称是“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成为当时封建统治者用来反对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的一种工具。

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经典地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初步阐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社会形态的认识建立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从而彻底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