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杀青一词是指?
1、“杀青”一词指的是竹简。先在简和牍上刻字,接着在它们一边打孔,然后用丝绳或牛皮带编联起来,形成了形状像“册”字的书,又因为竹竿的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有油水成分,不易刻字,而且竹容易被虫蛀,所以古人就想出了火烤的办法,把竹简放到火上炙烤。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所以火烤是竹简制作的重要工序。当时人们把这个工序叫做“杀青”,也叫“汗青”“汗简”。
2、“杀青”一词就是这样来的。到了秦朝,有了笔,于是,简牍上的字可以不用刀刻而用笔写了。那时候,人们写文章常常用毛笔把初稿写在竹青上因为竹青光滑,要修改只须揩去就行了,初稿改定后,就削去竹青,把定稿写在竹白上。这一道手续也叫“杀青”。“杀青”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战国策叙》:“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立以杀青。”关于杀青有两种学说,一是认为“杀青”即“汗青”,如《后汉书·吴祐传》:“恢(吴祐之父)欲杀青简以写书。”
3、李贤注释说:“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为汗简。”一是认为“杀青”是指“书籍定稿”而言,因古时杀字有削、剐之意,当将初稿草拟于青竹上后,定稿时再将竹削去青皮,书于竹白之上,字迹吃于竹后,再改就难了,故后世就用“杀青”泛指“书籍定稿”,如宋代陆游就有“《三巷》奇字已杀青,九泽旁行方著录”的诗句古人在青皮竹片上刻字,为了使竹片干燥、易于修改,就在火上烤,竹片里的水分渗出来后就像出汗一样,因此把这样的竹片叫“汗青”。整部书刻完定稿后,就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
杀青是什么意思?
杀青的意思是:现代用于影视剧时提到“杀青”,是一部影视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摄工作,开始步入到后期制作阶段的说法。
通俗的解释有两种:
1、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2、绿茶加工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把摘下的嫩叶加高温,抑制发酵,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色,同时减少叶中水分,使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
杀青什么意思?
杀青是指电影、电视剧、戏曲等文艺作品拍摄或录制工作结束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指的是最后一场戏或戏份完成拍摄之后的工作,其中包括工作人员的整理、搬运、庆祝等活动。杀青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制作纸张的工艺,将草料泡在水中,再将草汁过滤、榨水、晾干,最后将干燥纤维放入锅中,通过水压、冷却、压平等工艺,使纤维粘合,成为纸张。
杀青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杀青"一词最初的意思源于古代造纸工艺中的一个步骤,指在造纸过程中将纸浆均匀地涂抹在竹简或绢帛上,然后用竹签轻轻地在纸上划过,使纸浆均匀分布,使纸张干燥。这个过程被称为“青”,因为当纸张干燥时,纸张会变得青色。而“杀”则是指将纸张平整压平,使其平整,不再有皱纹和气泡。因此,“杀青”在造纸工艺中是指将纸张制作完成的最后一步。
后来,“杀青”这个词也被用于形容影视、戏剧等文艺作品的制作过程,表示该作品已经拍摄、录制完成,并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包括后期剪辑、配音、音效等制作工作。通常在这些工作完成后,就会举行一个“杀青仪式”,宣布影视、戏剧等作品的拍摄制作全部完成,即将进入上映、播出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