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起源不同。庙来源于我国对先祖的尊敬,它象征了我国的宗法观念,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寄托。我们可以不信神佛,但对给予了我们生命的祖宗,我们永远无法割舍掉对他们的感情。
除此之外,庙也与鬼神文化相关,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科技也没有发展出来,所以我们给无法理解的事物安上一个鬼神的名头,我们祭祀它们、顺从它们,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对自然的崇敬。庙字,蕴含了我们对生命与自然最深沉的敬意。
而寺字最开始与法度有关,它代表了规矩,它是朝廷的官署,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虽然后来因为佛教文化传入中原,它被蒙上了一层宗教色彩,但它终究是受国家机器所管辖。比如历朝历代都有禁佛令,佛家的信徒增多,影响了朝廷的统治,朝廷就会下令遏制佛教的发展。
其二,就是范围不同,寺相对而言是在一个公共场合,它必须要有一定的场地和人员,像宋时的大相国寺,就是汴京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其占地面积之大、僧人数目之多,就不用我详说了。
而庙作为一个祭祀先祖与神明的地方,大多都带有私人性。毕竟除非是皇帝、神仙亦或者人人都敬仰的大英雄,谁也不会无缘无故去祭祀别人的祖先。
寺院可能会日日有人上香,但宗庙却大多数都是有什么重大事件或节日才会前来祭拜。
其三,就是信仰的持久程度,还是那句话,信仰可以有很多个,但祖宗却只有一个。像中国的很多文人,有信道的,比如李白,有信佛的,比如王维,还有佛道双修的,他们在外都有各自的信仰。可一回家,清明该祭祖的祭祖,过年该上香的上香,信仰的宗教其实完全高不过对祖宗的崇敬。
总而言之,无论是寺还是庙,都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寄托。因为社会黑暗,人们食不果腹,所以会将自己对生活不如意的抱怨与期望都寄托在那一尊泥塑的神像上,会将那尊泥塑的神像当作神明来朝拜。偶尔,还会为此做出种种不理智、不人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