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父子被东吴所擒,孙权采纳了主簿左咸的建言将他们同时斩杀。那个曾提醒关羽要注意防守荆州的随军司马王甫,见关羽父子的首级被吴军挑到城下招安,大叫一声,堕城而死。关羽的随从周仓也随即自刎而亡。
至此,这场由诸葛亮、刘备一手策划并挑起的襄樊之战,终以关羽势力的全部消亡而告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讲,襄樊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各得其所,都取得了胜利。唯有关羽从头至尾屡遭内外之奸计,死得很惨。
不难想象,一生自视甚高的关羽对自己的惨死是不甘心的。当然不甘心。我们普通人一笔钱财被人骗了,一个提拔的机会被人挤掉了都会耿耿于怀,愤怒不已。何况关羽,那可是身首异处,被推出去斩了啊!你叫他如何甘心呢?
罗贯中前辈写他“英魂不散,荡荡悠悠。”为什么英魂不散?就是感觉死得冤,不服气;这里英与阴相通。为什么说荡荡悠悠?一个渴望复仇的冤鬼,一腔怨怒,无处落脚,可怜啊!
依中华传统说法,如果这种冤鬼得不到超度安抚,对人对鬼对社会都是绝对的不安定因素。
我佛慈悲,常以解怨释结为己任,既度人,又度鬼,三界六道无处不在。关羽本非凡俗,且与我佛有缘,当日其阴魂飘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与关羽缘分不浅。
说起来普净能到玉泉山也与关羽有关。当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曾差一点在汜水关被害。幸亏这位普净长老出手搭救,才幸免于难。普净当年搭救关羽之后,自觉镇国寺已不能安住,遂云游天下。来到玉泉山时,看这里山明水秀,是一个吉祥之地,便就此结草为庵,搭了一个草棚。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个小行者,化饭度日。
汉末乱世,在各路“豪杰英雄”争权夺利,巧取豪夺,机关算尽之时,偏偏就有像普净长老这样的大德,结草为庵,化饭度日,坐禅参道。为什么呀?佛菩萨舍不得我们这些凡夫在遭遇重大苦难时无人救度啊。
话说这天夜里,月白风清,三更以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设想一下,如果老和尚跟我们一样也在呼呼大睡,那这个高喊“还我头来”的罪苦众生谁来帮助他解脱呢?
普净仰面谛视。谛视不是一般地看一眼,而是一眼就看透了罪苦众生的愚痴之心。他看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关平),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周仓)相随,一起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
普净认得是关羽,觉机缘成熟,“遂以手中的麈尾击其户曰”,用拂尘击草庵门框,问:“云长安在?”
“云长安在”,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由一代高僧口中说出,便是降妖除魔的大云雷音。为什么普净会有这样的功夫?原因就在他能“结草为庵,化饭度日。”什么意思?依佛理,修行人舍却一切物质生活的享受,收摄眼耳鼻舌身意,使其不受外界财色名食睡等诱惑之后,自心本有的智慧德能便自动出现。
这种智慧德能一旦发挥作用,便可以帮助众生解脱苦难。这等人物的开示、棒喝在当机者听来便如雷贯耳,振聋发聩,顿时改变命运。
现在普净问:“云长安在?”云长在哪里啊?那个威风八面的汉寿亭侯、五虎大将之首,被人诓封都督荆襄九郡的关羽、关云长在哪里啊?
“云长安在?”我们有感触吗?如果有感触,那我们也是当机者,我们完全有可能因为普净长老的这一问而豁然开悟。如果我们从未接触过佛法,也许还不知所云,不过关羽真听懂了。
书中说:“关公英魂顿悟。”顿悟了什么?哪里还有什么云长呢?那个叫云长的被人杀掉了呀,没了,死了。不在世间了。一场梦,一场空而已啊!万般皆幻影,唯有一腔怨恨在渴望复仇。
顿悟之下的关羽,一反先前的傲慢之态,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让我顿悟者,让我心中豁然开朗者,吾师也。老师父,您是哪里的高僧大德,您叫什么名字啊?
普净的答语也非常有意思:老僧普净,以前在汜水关前镇国寺曾与君侯相会。你已经忘记了吗?普净提醒关羽,我曾经救过你一次。当然,绝不是夸恩示好。他话里的意思是让关羽安心,“我还可以再救你。”
关羽见斯人闻斯语,果然安心,且敞开了心扉:“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我怎么会忘记您的救命之恩呢?那可是铭感肺腑的啊!可是,我今天的情况比那个时候还要糟糕啊。我遭大祸了,我被人杀掉了。这会儿,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一腔怒恨,半云半雾地想找回自己的头而不可得。愿求清诲,真心请求能得到您清净的教诲,智慧的教诲。请您指点迷津,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呢?
关羽的这一番告白确实令人泪目。巨大的灾祸让他跟先前的自己判若两人,站在佛门大德面前,谦卑有加,毫无骄傲之态。
普净大慈大悲,见关羽虔诚发问,他岂能错失度众生的机缘,遂开示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昨天的愚痴,今天的初悟,一切的一切都要统统放下。
你一定要牢记:我们每个人所遭遇的一切灾祸,都是自己所造恶因感得的恶果,一丝一毫也不会差错。你今天觉得自己是被吕蒙使奸计杀害了,大呼还我头来;可你想过没有,被你所杀的颜良、文丑以及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应该向谁要啊?
于是,关羽恍然大悟,又悟了一次。稽首皈依而去。什么叫稽首,就是向普净老和尚叩头到地行跪拜大礼。什么叫皈依?就是志愿听从大德的指教,按照大德的指教修行。什么叫而去?就是回头,不再纠缠仇恨也。
关云长皈依忏悔,死而复生
“稽首皈依而去”,这是关羽生命轮回过程中最高光的时刻!闻教即换心,当即舍却名利场上的一切贪嗔痴慢,这已经太不容易了!何况斩首夺命的仇恨也可以一朝放下,几个人能做得到?可关羽做到了,是真英雄豪杰的作为,也是其无量善根福德的果报!
皈依佛门,死而后生。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他归去之后一定会依教奉行,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潜心修炼。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修炼中对照经教,想起昔日所犯下的种种傲慢愚痴,关羽关云长也不知流下来多少心酸的泪水,扇了自己多少个忏悔的耳光。
仅就襄樊之战而言,这么大的一场灾难,一支又一支射向自己的毒箭原本全都可以躲避、避免,偏偏都没能避免。最初,刘备、诸葛亮令攻樊城,咱完全可以上表重申“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既定方针而加以抵制;什么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咱完全可以上表谦辞啊,图那个虚名做什么;真要打樊城,那就请大哥挂帅,军师指挥,咱关某做先锋、做助理就可以了。
庞德战场上使用拖刀计,咱既已看出来了,勒马不追就可以避免中箭;围攻樊城时穿上铠甲,就可以避免曹仁的那支带毒的弩箭……一切的过错,一切的伤害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皆因一念傲慢,终致大祸降临。
傲慢是业障,说到底还是自己过去所造恶业感得的愚痴果报。
罗贯中前辈书中写关羽“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经过修行,显圣护民,是关羽依教奉行,一边忏除罪恶一边勤修布施的作为,是积功累德之举。
有善因必有善果。“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又加快了关羽积功累德的步伐。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假以时日,关羽关云长终能修成正果,做圣成佛。
实际上,从宋代开始,历代君王便不断地对关羽进行加封,尤以清代加封最多。至清雍正时封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这里边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还是应该把它理解成是关羽修行功夫进步的表征。人间君王的不断追封,透露的还是关羽在修行上勇猛精进的作为。
当下,我们许多人都喜欢供奉关羽的神像,这也绝非是一些人的一时兴起,里边的义理很深。但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绝对不能忽略:我们所供奉的是皈依佛门的忏悔者、修行人关羽,而不是那个对枭雄刘备“忠”,对奸雄曹操“义”,耀武扬威,傲慢不堪以杀人为“勇”,最终被同伴陷害,被敌方斩杀的红脸大汉。
能保佑我们,启发我们的是知错能改,且经过长期修炼而成的关圣帝君。绝不是那个一昧傲慢逞强,最后连自己脑袋都保不住的赳赳武夫。
我们前文已经提到过,《三国演义》在成书和流传过程中,一再被人修改。一些添加上去的情节,严重背离了罗贯中前辈的主旨大义。有人竟在东吴斩杀关羽之后的庆功宴上,写了一段关羽阴魂突然附身吕蒙的情节。那个恶鬼关羽一边自吹自擂,一边大骂吕蒙,直至将吕蒙骂得七窍流血倒地而死。
类似这样的文字,看似在写关羽的英雄气概,死了还能附身杀人。实际上是在宣扬恶恶相报,结果只能是永远的沉沦。只许自己杀人,不许别人杀自己。自己杀人就是英雄,被人所杀就怒气冲天,寻仇不已。这样继续逞凶施恶的关羽,有何可敬之处呢?
民间评书中,类似这样的鬼话更多,死关羽到处现身报仇,神乎其神。也许,一些喜欢关羽的人觉得这样很过瘾,但我们应该知道,这样的说法不但迷信虚妄,不合义理,且矫揉造作,肤浅庸俗,绝不是罗贯中前辈的笔墨。相信也绝不是皈依佛门之后的关圣帝君云长学长所愿意看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