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第一种: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 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 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 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 “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 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入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 与之俱。?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史觉得接触到一 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 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 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 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 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 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了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 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 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有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 景象,生意盎然。迷是只有经过亲身体验与深切感受之后才能写出的诗句。又如 “秦为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膛务各归,闲暇则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平淡无奇的八句诗写出一片生动的田生活的声音和 气氛。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 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田 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管观的山水画面,陶诗 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如前引的《归园 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楼炊烟,听到 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 面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 不是随意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相意境,它潜移 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 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 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不谋而合。 陶渊明的诗歌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比如他的田园诗半萧散冲 澹,而《咏荆轲》等诗却豪放有力。但后者虽然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 (朱熹语),和他的田诗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处。 他的诗歌虽然在晋宋之间自成一格,自然流露,不假雕饰。但是细心的读者, 仍然可以看出古诗、曹植、阮籍、左思对他的潜在影响。象《拟古》的“日暮天 无云”等“风华绮靡”的诗中,显然融合了曹植的辞采。“语时事指而可想”的 《饮酒》诗,精神面目和阮籍《咏怀》非常接近,而他的《咏贫士》、《咏荆轲》 等诗,又显然是受了左思《咏史》的启发。锺嵘《诗品》说他的诗“又协左思风 力”,是十分正确的。 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虽然篇数不多,但也都写得很好。他的散文都是用朴 素简洁的文笔描写真产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传神。《五柳先生传》是诗人自撰 的小传。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以精粹的笔墨描写他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 想性情等各个方面,把诗人的性格形象地勾画了出来。《桃花源记》也不地三百 多字,却生动地展现了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令人悠然神往。此外,《与子俨等 疏》追叙生平的思想与经历,笔端饱含感情;《自祭文》对自己一生的行事,毫 无悔恨之意,表现了诗人的骨气;《祭程氏妹文》也写得凄恻感人。 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抒情小赋的传统,但能洗净铅华,与他的诗、散文在风 格上有其一致之处。《归去来辞》是历来为人称诵的名篇。这是诗人归田时的作 品。文中着力描写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了他 的高洁志趣。篇中如“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段,那诗人从远道归来时的愉快心情,好象让我 们亲眼看到一般。又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 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托意深远,表现又极自然。他的 《感士不遇赋》抒发了诗人对士不遇的感慨,也揭露了士不遇的原因。赋中说: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已。”表现了他的耿介不阿的品格。他的《闲情赋》 则用铺排的写法表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从序文来看,它也是有寄托的。 第二种: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对陶诗的艺术特点,前人早有定评,谓之朴素、自然、真淳。但这并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为的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绝少使用秾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 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的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的踪迹,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晋诗歌追求华美、注重修辞的倾向,一方面提高了诗歌语言的表现技巧,但有时过于用力于此,而忽视了诗意的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诗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诗的意境,也总是比较完整,从总体上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个片断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