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
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能源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家庭规模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波动性。
家庭规模在4人以上的,其规模大小对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较大,随着家庭规模的减少,其对碳排放的累计贡献率也在不断减少
长兴人有钱吗?
有钱,富裕
长兴县2021年GDP总量位居湖州市第二,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0%,第二产业增长9.6%,第三产业增长10.4%。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0.09万辆,增长7.0%。
其实,长兴人不仅有钱,还有美好的家园。长兴处于美丽的太湖湖畔,不仅可以坐着游船赏湖光山色,还可以到农家院品尝太湖美味。
长兴历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东南望县”的美誉,著名的特产有“太湖四珍”、“长兴四宝”、“品茗三绝”等。
经济运行分析的七大指标?
经济运行质量可以由以下7个方面的统计指标来加以测评:
1.经济增长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第一产业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物价指数。
2.比例协调方面。
社会总供需差率、财政收支差率、工业产品库存率、银行存贷款比例、投资率、进出口贸易比率、失业率。
3.结构优化方面。
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工农业产出弹性系数、运输业产出弹性系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4.经济效益方面。
综合投入产出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国民经济增加值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工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工业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固定资产投资效果、能源消耗产出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5.人民生活水平方面。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
6.宏观调控方面。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7.经济安全方面。
外汇储备率、外债负债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
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确定后,每一个指标设定若干个彼此互相连接的数值区域,并为每个区域赋予相应的评价分值,分值的大小是按每一个指标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状况,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然后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将多个指标合并为一个综合指标值,通过该指标值不同的取值,即可评价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
十三五是农民得到什么发展的五年?
今年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五年里,“十三五”规划里的目标一个个从纸上落实到人民百姓的身上。那十三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十三五期间有哪些民生变化呢?
一、十三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十三五是指2016至2020年这五年。十三五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外,十三五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既包括重大建设项目,也包括重大行动、重大计划、重大改革等重大任务,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十三五有哪些民生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1.收入更高了
经过努力,“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量化指标,绝大部分都可以超额完成,有些指标比如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目前也是已经接近达到。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农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万元,提前一年翻一番。
2.出行更便捷
这5年,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有19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了经营许可,网约车的日订单量大约2100多万单。
3.购物更方便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人均快递包裹量是45件,今年预计要达到近60件,这个水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
4.上网更快了
根据宽带发展联盟最近监测的数据,中国的固定宽带和4G用户的端到端平均下载速率比2015年增长了7倍多,固网现在端到端速率是43M,移动网(4G)端到端速率是29M。
如今,“十三五”即将结束,“十四五”马上开始。在未来的5年,老百姓收入会更上一层楼,看病养老不用愁,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1内江人均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内江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东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41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5元,增速10.1%,高出全省0.7个百分点,高出全市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
(一)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人均工资性收入15640元,同比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8.0%,对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54%。
(二)经营净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经营净收入3138元,同比增长10.5%,对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11%。
(三)财产净收入增长最快。人均财产净收入1360元,同比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10.2%,为四项收入中增长最快项。
(四)转移净收入为增收助力。 人均转移净收入8404元,同比增长8.6%,对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25%,仅次于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