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给孙膑改名为什么(鬼谷子孙膑什么关系)

生活经验0121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鬼谷子给孙膑改名为什么,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鬼谷子孙膑什么关系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鬼谷子为什么给孙膑改名?

是因为他收了膑刑,给人印象深。

膑刑

鬼谷子给孙膑改名为什么(鬼谷子孙膑什么关系),第1张

古代肉刑之一,即剔去膝盖骨的刑罚。司马迁报任安书;孙子膑脚。

孙膑

孙膑,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 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 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 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

孙膑 为什么叫膑

孙膑是齐国人,四岁丧母,九岁丧父,从小跟随叔父孙乔。孙乔是齐康公的大臣,齐康公被田太公驱逐后,孙乔等旧臣也被驱除,孙膑在逃难中与叔父家离散。他长大后,与庞涓、苏秦、张仪等从师于鬼谷子,孙膑、庞涓学习兵法,苏秦、张仪学习游学(也叫纵横学)。庞涓贪图名利,学业未完,就去了魏国做官,走之前,答应成名后一定举荐孙膑。

战国著名思想家墨子与鬼谷子是好朋友,他从魏国来到鬼谷,见孙膑才华出众,就向魏惠王推荐了孙膑。鬼谷子见孙膑仁义、贤德,悟性高,便以夜间驱鼠为由,单独把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传授给了孙膑,孙膑一目十行,只用三天,就把《十三篇》背颂得滚瓜乱熟,又把书还给了师傅。这时,庞涓已是魏国上将军,担心自己的本领远不如孙膑,就迟迟未向魏王推荐。经墨子一说,魏惠王一问,庞涓只得写信请孙膑出山。

鬼谷子见孙膑去意已定,为预测一下孙膑的前程与命运,便让孙膑去摘一朵花来。当时已是九月时节,百花凋落,孙膑只顺手把花瓶中的黄菊花拿给师傅,鬼谷子说“ 此花已被残折,不为完好,但它耐寒,经得起霜打风吹,而没有大碍。你把菊花重放回瓶里,说明你最终还要服务于你的母国齐,花为瓶花,是被人惜爱的,你虽有一时的磨难,但你必定功成名就”。孙膑原名叫孙宾,鬼谷子预测他有腿残之苦,就把“宾”改成了“膑”,这也许是天命难违。孙膑与师傅等泪别而去,苏秦、张仪后来也告别鬼谷子,陆续下山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去了,鬼谷子不久,就关闭师门,云游四方去了。

果然,庞涓嫉恨孙膑的才干,设计加害于他,几乎致孙膑于死地。孙膑设法逃回齐国,运用其非凡的才智,以使庞涓死于万箭中。

孙膑原名叫什么?

本名孙伯灵。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扩展资料:

孙膑的部分人物生平:

1、田忌赛马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作为赌注。孙膑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孙膑在“田忌赛马”故事中所采用的方法,被视为“策对论”的最早运用。

2、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将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击退韩将孔夜的军队,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

孙膑兵法的孙膑为什么名叫孙膑

因为孙膑是孙武后代曾庞涓同学兵法,后来庞涓做了魏惠王的将军,骗孙膑到魏国,用膑刑(古代削去膝盖骨的酷刑)残害他,他逃到齐国后大概改名为孙膑,以此为辱。至于他的原名,已不可考。

军事奇才孙宾的名字为何被老师改为孙膑?

战国的历史始终离不开“战”,这也是对这个伟大时代最贴切而又生动的描述,既然“战”是主旋律,那么打仗就是家常便饭了,据不完全统计,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战争就发生过二百三十余次。

根据这个数字平均下来,我们会发现战国的二百多年里年年都会有战争,这也是西汉刘向编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起名《战国策》最根本的原因。

说起战国时期的战争,我们必须要说的两个人是孙膑和庞涓,这一对同门师兄自相残杀,在战争中运用计谋的故事,也深深吸引着无数历史爱好者的目光,但是我们本篇要说的并不是他们两个打仗的故事,而是孙膑的由来。

孙膑一开始他的名字并不是这个“膑”字,而是宾,“膑”字的意思是指膝盖骨,而古代有一项关于膝盖骨的刑罚,就叫做“膑刑”,也就是挖掉犯罪之人的膝盖骨。

古代人要比现在的人对名字还要考究,姓,氏,名都不容的丝毫马虎,按理来说,孙宾的这个名字在古代来说才是一个正常的名字,正常的人都不会用“膑”这个字作为名字,因为太不吉利了。

但是孙膑为何要把名字改为这个不吉利的名字呢,因为这是他的老师鬼谷子给他改的,千古奇才孙宾的名字为何被老师改为孙膑呢,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了他的另一个弟子庞涓。

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门下唯一的两个兵家人才,当他们一起同门学艺的时候,其实鬼谷子已经知晓了两人的结局,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从鬼谷子为孙膑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了。

古代人讲究的师道要远比现在人多,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代人就给老师定了性,人之姓名是父母所赐,一般人都不会更改,但是假如是老师要改,那么身为弟子就要听从,这也是古代人所说的德。

孙膑就是如此,放到现在来看,如果老师给改了一个代表了刑罚的名字,是没有人愿意接纳的吧,但是孙膑就坦然接受了,估计等他真的受了“膑刑”的时候,一定在心里佩服这个料事如神的老师吧。

孙膑和庞涓一个是齐国人一个是魏国人,两人皆是出身平民,被鬼谷子看中,传授兵家学说,但是庞涓此人急功近利,而孙膑则显得与世无争,当然这时候的孙膑还不知道什么是“诡诈”二字。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神秘的人,鬼谷子阅人无数,又岂能看不透庞涓,所以当庞涓自认为天下无敌准备下山一展抱负的时候,鬼谷子丝毫没有挽留,就任他去了,但是他却以孙膑学未大成让孙膑继续研读深造。

照现在的话说,庞涓下山的时候是本科生,而孙膑则是研究生或者是博士了,因为鬼谷子给孙膑加了学时,并且把带有自己批注的《孙子兵法》传给了孙膑。

等到孙膑学成之后,也下山去了,鬼谷子再也没有挽留,不过鬼谷子知道,孙膑离大成还远着呢,因为他并未参透兵法上的“诡道”,亦或者说孙膑只知学问,不知人心,他接下来要走的一段才是让孙膑名留青史的路。

可是这条路对孙膑来说真的是太痛苦了,因为庞涓的嫉妒和陷害,投靠魏国,打算和庞涓共同施展抱负的孙膑,被他的亲师兄挖了膝盖骨,这也正应了孙膑名字中的“膑”字,以及鬼谷子的料事如神,未卜先知。

你可能会问,庞涓为何不直接杀了孙膑,这样的话,庞涓后来也不会被孙膑给杀死啊,其实庞涓也想杀死孙膑,但是贪心的人总会为自己埋下祸根,庞涓也是如此,他想得到鬼谷子传给孙膑的那本带有批注的兵法,就没有杀了孙膑。

你可能又会说,鬼谷子既然事先知道了庞涓会谋害孙膑为何不直接告诉孙膑,让他提防或者远离庞涓呢?其实鬼谷子是用心良苦,假如事先孙膑知道自己的师兄会害自己,那么孙膑一定会选择一个犄角旮旯过活一生,那么我们现在就不会看到千古传诵的围魏救赵了。

那么庞涓害孙膑的这件事,鬼谷子什么都没做吗,当然不是,孙膑下山的时候,鬼谷子给了孙膑一个锦囊,让他在有性命之忧的时候打开,也正是这个锦囊,让孙膑活了下来。

这个锦囊上只写了两个字“装疯”,孙膑也正是用这个计策蒙蔽了庞涓,捡的了性命,这也为围魏救赵的发生埋下了伏笔,这才能让我们见到这个千古奇才孙膑的用兵之道。

飞鱼说:

千古奇才孙宾的名字为何被老师改为孙膑,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庞涓,当孙膑和庞涓一起同门学艺的时候,其实鬼谷子已经知晓了两人结局,对我们现在人来说,鬼谷子此人始终是个谜。

可能你会觉得鬼谷子对孙膑真是狠啊,事先知道也不透个气什么的,假如,鬼谷子真的如此做了,那么现在我们就不会感叹孙膑的用兵之道了,当然后来的《史记》中会增加一个列传,那就是《庞涓列传》。

虽然庞涓在历史或者影视剧中都是以一个反面派的形象出现,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他的用兵之道,至少在庞涓一定程度上重振了吴起年代魏武卒的雄风,西抗秦,南据楚,几乎灭亡赵国,这些无一不是庞涓的功劳,所以把庞涓称之为鬼才也不为过。

只是即便在强大的生物,也会有自己的天敌,而看似弱不禁风的孙膑就是庞涓的天敌,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孙膑叫什么名字?

孙膑的原名史书未载,但有书说:原名孙滨,还有的书是孙宾。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 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一说"擒"为制服、战胜)庞涓(见桂陵之战)。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一说自杀),掳魏太子申(见马陵之战)。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鬼谷子给孙膑改名为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鬼谷子孙膑什么关系、鬼谷子给孙膑改名为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