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与许远的故事出自哪本书(评价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事)

生活经验0127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张巡与许远的故事出自哪本书,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评价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资治通鉴365]9.12南雾云临淮断指 睢阳城张巡殉国

9月12日

张巡与许远的故事出自哪本书(评价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事),第1张

南雾云临淮断指

睢阳城张巡殉国

安禄山死了,是死在亲信的刀下。

原来他的眼睛生了白内障,日渐失明,背上又长疽疮,疼痛难忍,性情也越发暴躁起来。侍候的人稍不如意,就用棍棒猛击,动不动要杀人。自从当了皇帝,深居宫内,丞相将军都难得一见,有事通过宰相严庄转达。【〔757.1〕安禄山自起兵以来,目渐昏,至是不复睹物;又病疽,性益躁暴,左右使令,小不如意,动加棰挞,或时杀之。既称帝,深居禁中,大将希得见其面,皆因严庄白事。】

严庄虽说受宠,也经常挨棍子。安禄山的贴身太监李猪儿,本是契丹人,从小就服侍安禄山,情性乖巧。他原来并非阉人,安禄山竟亲自用刀子割掉这孩子的双卵,鲜血喷射几尺远,差点疼死了。安禄山再用火灰帮他敷上,几天几夜才醒转来,从此变成净身太监,受到宠信。只因天天在一起,猪儿所受的鞭杖比一般人更多些,十分痛苦。【〔757.1〕庄虽贵用事,亦不免棰挞,阉竖李猪儿被挞尤多,左右人不自保。】

安禄山有位宠妾段氏,生了个儿子叫安庆恩,很有可能取代晋王安庆绪做接班人。安庆绪心怀忧惧,不知如何是好。严庄看准当时形势,便对安庆绪说:“事情常有万不得已的时候,这样的时刻如果放过,会后悔莫及的。现在机会到了!”安庆绪很激动:“老兄如果有所行动,做兄弟的一定紧跟,不负厚爱!”【〔757.1〕禄山嬖妾段氏,生子庆恩,欲以代庆绪为后。庆绪常惧死,不知所出。庄谓庆绪曰:“事有不得已者,时不可失。”庆绪曰:“兄有所为,敢不敬从。”】

严庄又找到李猪儿,提醒道:“你前前后后挨的棍子记得清数目吗?如果不另打主意,做一番大事情,恐怕死无葬身之地啊!”李猪儿也庄严地表示,愿意把性命豁出去。【〔757.1〕又谓猪儿曰:“汝前后受挞,宁有数乎!不行大事,死无日矣!”猪儿亦许诺。】

严庄和安庆绪是安禄山最亲近的人,常在殿外值班。当晚两人手执兵器,站在安禄山住房门外。猪儿持刀直入里屋,看安禄山躺着养神,一刀捅入他的大肚腹。侍婢们吓得瘫软了,不敢动弹。安禄山摸索枕边的刀,早被猪儿拿走了,他一手抓住帐竿,叫道:“这一定是家贼干的!”想举手伸竿抵抗,却没有力气,这时,肠子已经流出几斗,动弹不得,很快死了。【〔757.1〕庄与庆绪夜持兵立帐外,猪儿执刀直入帐中,斫禄山腹。左右惧,不敢动。禄山扪枕旁刀,不获,撼帐竿,曰:“必家贼也。”腹已流血数斗,遂死。】

严庄和安庆绪进来,在床下挖了一个坑,用毯子把尸体包紧,埋在坑里填上,不许宫人声张。次日早晨,严庄对外宣传,说安禄山病危,要立晋王为太子,随即接替皇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布讣告,说大燕皇帝病死了。【〔757.1〕掘床下深数尺,以毡裹其尸埋之,诫宫中不得泄。乙卯旦,庄宣言于外,云禄山疾亟。立晋王庆绪为太子,寻即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

安庆绪是个糊涂虫,平时语无伦次,话也说不清楚。严庄叫他整天在后宫饮酒作乐,不要出面。庆绪称他为大哥,请他主持政事。一场父子相残的宫廷政变完成了。【〔757.1〕庆绪性昏懦,言辞无序,庄恐众不服,不令见人。庆绪日纵酒为乐,兄事庄,以为御史大夫、冯翊王,事无大小,皆取决焉;厚加诸将官爵以悦其心。】

这时,北方战事正紧。张巡已经离开雍丘,联合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许远,像钉子一样,卡住这个重要城池,两人共有军队六千八百人,阻挡住城外尹子奇的十三万人马。日夜苦战,有时一天会战二十合,前后十六天没休息,生俘敌将六十几个,杀死敌军二万多。【757.1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或一日至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馀人,杀士卒二万馀,众气自倍。】

许远诚恳地对张巡说:“我是个文弱书生,不懂军事,将军智勇兼备,百战百胜。今后,我为将军安排后勤,保证供给;你就为我指挥,打击敌人。”城内的形势更稳定了。【757.1远谓巡曰:“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自是之后,远但调军粮,修战具,居中应接而已,战斗筹画一出于巡。贼遂夜遁。】

日子一天天过去,双方死伤惨重,张巡眼见孤城独守,情况严重,便向军士们说:“我受国家厚恩,死是本分,诸位捐躯草野,没有报酬和封赏,令我痛心啊。”战士们心里感动,个个激愤请战,将生死置之度外,凭着这种精神力量和尹子奇对抗,亦进亦退,僵持住了。【757.3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飨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贼乃大溃,斩将三十馀人,杀士卒三千馀人,逐之数十里。明日,贼又合军至城下,巡出战,昼夜数十合,屡摧其锋,而贼攻围不辍。】

张巡想射杀尹子奇,不知他在何处,便制成一些蒿草箭杆,敌兵捡到了,纷纷报告尹子奇:“张巡的箭用完了。”尹子奇洋洋得意,出来观看,张巡发现后,叫南霁云用长弓劲射,正中他的左眼。这样,尹子奇不得不暂时解围退走。【757.5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原来许远在城中存有粮食六万石。毫无能力的虢王李巨,硬行逼他分出一半,给濮阳和济阴。许远不敢违拗,可粮食刚运走,济阴守将即叛变投敌了。睢阳城的粮食快要吃完,将士每人每天一合米,掺杂茶纸和树皮,勉强维持,大量相继死亡,只剩一千六百人,而且许多士兵已是饥病交加,不能作战。张巡制造各种防御工具,和敌人的云梯、钩车、木驴等机械进攻作殊死战斗。【〔757.7〕先是,许远于城中积粮至六万石,虢王巨以其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远固争之,不能得;既而济阴得粮,遂以城叛,而睢阳城至是食尽。将士人廪米日一合,杂以茶纸、树皮为食,而贼粮运通,兵败复征。睢阳将士死不加益,诸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

坚持一个月后,只剩六百多人了。张、许二人分头上城,和士卒同食茶纸。敌军攻城,往往靠得很近,张巡对他们晓以大义,感召对方投诚。投诚过来再为守城出力的,共有二百多人。【〔757.8〕睢阳士卒死伤之馀,才六百人,张巡、许远分城而守之,巡守东北,远守西南,与士卒同食茶纸,不复下城。贼士攻城者,巡以逆顺说之,往往弃贼来降,为巡死战,前后二百馀人。】

当时,许叔冀驻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驻临淮,都坐拥重兵,不予救援。张巡叫南霁云率领骑士三十人突出重围,向临淮告急。【〔757.8〕是时,许步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城中日蹙,巡乃令南霁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

数万敌军迎头拦截,南将军左右开弓,杀开一条血路,阵亡了两名战士,才抵达临淮。贺兰进明想留住他,说:“今日的睢阳城,存亡已不可知,出兵又有何用?”【〔757.8〕霁云出城,贼众数万遮之,霁云直冲其众,左右驰射,贼众披靡,止亡两骑。既至临淮,见进明,进明曰:“今日睢阳不知存亡,兵去何益!”】

雾云非常激动:“睢阳没有失陷,也不会失陷!如果失陷了,马上轮到临淮。两个城池,好像皮与毛,相依相存,怎能坐视不救?”贺兰进明爱他英勇,摆酒设乐,接风洗尘。【〔757.8〕霁云曰:“睢阳若陷,霁云请以死谢大夫。且睢阳既拔,即及临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进明爱霁云勇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去坐。】

南雾云慷慨泣下:“我来的时候,城里没有饭吃,一个多月了。我虽然饥饿,可想到睢阳的将士,这饭是不能下咽的!将军坐拥强兵,眼看睢阳陷落,不去救难分灾,是忠义之士的行为吗?”【〔757.8〕霁云慷慨,泣且语曰:“霁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矣!霁云虽欲独食,且不下咽,大夫坐拥强兵,观睢阳陷没,曾无分灾救患之意,岂忠臣义士之所为乎!”】

说罢,一口咬下右手中指,厉声叫道:“我无法完成主将的交待,只好留下一个手指作证,回去报信!”座中的将士无不失声泣下。【〔757.8〕因啮落一指以示进明,曰:“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一指以示信归报。”座中往往为泣下。】

睢阳如果丢失,江淮就失去保障,张巡决心死守。茶纸吃完了,又吃马肉;马杀完了,抓麻雀老鼠;雀鼠也光了,张巡竟把自己的爱妾杀死,请军士充饥;许远也杀了家里的奴婢。最后就吃城中的妇女和老弱男子。人们都明白迟早要死,反而视死如归。这时,全城只剩四百多名战士,完全不能活动了。【〔757.10〕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馀才四百人。】

敌军见城里毫无动静,便爬上城头,占领了睢阳。张巡向西跪拜:“臣已计穷力竭,不能保全城池,今生无法报国,死后变成厉鬼来杀贼吧!”他和许远一起当了俘虏。尹子奇请张巡坐下,问他:“听说将军每次临战,眼睛瞪得出血,牙齿咬碎,是为什么?”【〔757.10〕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尹子奇问巡曰:“闻君每战眦裂齿碎,何也?”】张巡答道:“我只想吞掉逆贼,但恨力量不够,心里愤怒。”尹子奇用刀抉开他的口,果然只剩下三、四颗牙齿了。

尹子奇很尊重他,想保全他的性命,部下表示反对:“张巡是为唐朝守节的人,不会为我们所用。他极得人心,留下就是后患。”于是尹子奇将张巡和他的部将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起杀害了。张巡临死,神色自如,表现了高度的英雄气概。【〔757.10〕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视之,所馀才三四。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吾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乃并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皆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生致许远于洛阳。】

许远被送往洛阳,走到偃师,恰逢安庆绪退往河北,把关押着的唐朝大将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余人全部** ,半路碰到许远,也将他杀害了。【[757.10]庆绪帅其党自苑门出,走河北;杀所获唐将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徐人而去。许远死于偃师。】南宋时,文天祥被元兵关在地牢里,写了一篇有名的《正气歌》,其中写道:“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说的是张巡死守睢阳牙齿碎裂,颜果卿痛骂安禄山割掉舌头,都是“成仁取义”的崇高榜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骨!

张巡许远传翻译赏析

全译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方!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我于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听。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张籍说:“

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围城之中。我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张巡的缘故起先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学习努力,无所不读。我那时还幼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不太详细。他说:张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就随便抽出一卷来试他,他都像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张巡随口应声都背得一字不错。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起怒来,胡须都会竖起。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立即就要处死。张巡起身去小便,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起来。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和张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亳宋一带。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于嵩没有后代。这些都是张籍告诉我的。

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补叙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哪些事迹?

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补叙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的事迹,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忌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

张巡与许远的故事出自哪本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评价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事、张巡与许远的故事出自哪本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