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是离人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生活经验079

今天给各位分享点点是离人泪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是什么意思?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 ,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点点是离人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第1张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类别:【】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 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

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②“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绪。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

落。

【评解】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

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

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

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

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

“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

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

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

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

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

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

要高一层。

-------------------------------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出手不凡 ,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 ”: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 ”,它色淡无香 ,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 ”,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实则“有思 ”,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 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 ,咏物生动真切 ,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 。“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 ,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 ,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出自哪首诗?

宋朝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 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

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②“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绪。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

落。

【评解】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

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

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

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

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

“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

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

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

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

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

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

要高一层。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出手不凡 ,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 ”: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 ”,它色淡无香 ,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 ”,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实则“有思 ”,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 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 ,咏物生动真切 ,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 。“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 ,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 ,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苏轼—点点是离人泪

此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当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这一句与 欧阳修 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忽无着,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情吗?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然纸上。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其实,这是诗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进一步的深入,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有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从上阕“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 脱脱 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这里,“有思”成为思亲少妇的“愁思”。因“愁思”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愁思”煎熬则“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思亲少妇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起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乃神来之笔。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少妇“有思”,“有思”的情态也描摹出来。那么少妇为何而思?上阕的最后一韵作了回答: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这一韵化用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的诗意。“梦随风万里”既写少妇之梦,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轻盈若梦。愁中入梦,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却被莺儿的啼声惊醒,怎不让人愁更愁,简直让人恼恨了!

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虽然是在咏柳絮,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柳絮与思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人想起了庄子做过的一个梦:“昔者 庄周 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词的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在上阕“惜”和“愁”的情绪基础上,诗人下阙的头一韵直抒胸腻,“愁”化作“恨”,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柳絮“也无人教坠”的际遇。这一韵应和上阕首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表面上看,因为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应该“恨”的是西园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尘”,春去无奈,最可怜惜。然而,细细斟酌,“落红难缀”更反衬出柳絮的“无人惜”的遭际,诗人用这种手法进一步写出了对柳絮独“惜”的情愫。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拂晓的一场春雨过后,那随风飘舞、“抛家傍路”却“无人惜”的柳絮上哪儿去了呢,为何无踪无影,荡然无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看到满池细碎的浮萍,诗人蓦然清醒——原来那沸沸扬扬,满天的飞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这里,“遗踪何在”是问题,“一池萍碎”是结果,而“晓来雨过”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柳絮化为了浮萍,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是不可能的。但诗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得到慰藉。何况柳絮坠落,化为浮萍也是当时的“公认”。“遗踪何在”一句写得极好,把诗人对春雨过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态尽写出来,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属难得。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韵从柳絮的“遗踪”荡然无存生发,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虽然花落无情,好景不长,然而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别出心裁。把光景分为若干份并不是苏东坡的创造。诗人写这首词之前,许多骚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类似的句子,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等都是经典名句。但是读者仔细玩味,推敲比较,却不难看出,上述名句都不如苏东坡的语意蕴藉、含蓄、巧妙。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最后一韵,是具有归结性的震撼全篇的点睛之笔。那沸沸扬扬,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诗人的眼里竟然“点点是离人泪”!这一韵照应了上阕“思妇”“愁思”的描写,比喻新奇脱俗,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蕴意回味无穷,真是妙笔神功!

“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出自哪首诗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作者: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的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写的最是伤情。然而,这世间最难的就是离别,那种场景光是想想都让人煎熬。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离别,有生离,也有死别,我们说过无数次“再见”,有的还能再见,有的却再也不见。

从河南回安徽的时候,恰逢外婆生病,九十多岁的年纪,不知道这一生再见的次数还有多少。为了少一点遗憾,离家的前一天我特意去看望了外婆。

当我走进外婆家的院子隔着门喊一声“姥姥”的时候,我心头蓦然有一种感动。虽然从小到大我与外婆感情不深,可毕竟小时候我也曾在她的跟前过了一段日子,我不想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来的时候,关于外婆的种种回忆都充满了遗憾。

外婆拄着拐杖出门迎我,拉着我的手放在手心,絮絮叨叨说着别后种种。她到底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头发白了,步履蹒跚了,说话也温柔了,可是年纪大的人生活也着实变得可怜了。

妈妈和几个姨娘买了很多吃食和衣服鞋子给她,她坐在门口的躺椅上一如很多年前,桌边放着吃盛的半碗饺子,苍蝇嗡嗡作响。看她半眯着眼睛坐在门口,我从心底里开始同情这样一个老人。

临走时,外婆执意留我在家里住一晚上,可是离开了那么多年,我真的早已不习惯住在那里。我看着外婆依依不舍送我离开,我告诉她保重身体,不必再送。

其实,离开的时候我心头真的有隐隐的难过,因为我不知道,这一次离开,这一眼看过后此生是否还有再见的机会。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外婆”于我将会只是一个称呼,那个院子里再也走不出颤颤巍巍迎接我的老人。

分别的伤感迷离了眼睛,内心是一阵又一阵的疼痛,带着隐忍的伤感,我离开了外婆的视线,离开了那个萧条的院子。

悲欢离合才是人生,每一次分离都让人泪目。我们总是在为了生活奔波,一次又一次与深爱的人分隔两地,饱经分离的锥心刺骨。

休假结束后,老公又不得不再一次离开家乡,奔赴** 。

离开家的那一天,他沉默不语,郁郁寡欢,一个人坐在阳台发呆,儿子则和我在客厅跑来跑去,一点看不出离别的伤感。

那一天,我骑车送他到车站,看着他坐上大巴,依依不舍对我挥手再见,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蹲在路边真的不忍说再见。

待产在家,同时带着两岁多的儿子,我以为婚姻于我早已如寻常烟火,看不出悲喜的姿态,我以为我对老公并没有任何依恋,可是,看着他在大巴车上渐行渐远,一种迟钝的依恋猝然苏醒,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又一次被无情撕扯。

毕业后,我和老公都远在** 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有了孩子后,生活所迫,孩子留在父母身边,我和老公依然重复着每年回家一次的频率。

每次归来,看着稚子在跟前嬉戏,我们都曾不止一次想要为了他而结束这样的奔波与分离,可是,生活啊,总有更多的理由让你坚持下去。

儿子总是喜欢对我又亲又抱,澄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兴奋的光芒。我知道,他盼了一次又一次才终于盼到了我的归来,他曾不无炫耀地对同伴说:“我妈妈再也不去** 了。”每次听到我都会觉得不忍,因为他不知道此次我只是产假归来,等明年我又不得不将他留在家里,独自一人走上异乡工作的道路。我不知道,那时候我是否会因为分别而哭泣,是否会因为不忍而舍弃前途。

见过太多分别的泪水,可是只有切身体会才来得最真切。没有人能代替你的心痛,也没有人能体会你的不忍,分别的伤痛真的是如人饮水。

生命的记忆里有太多刻骨铭心的点点滴滴,可是那点点滴滴都是离人的眼泪。

关于点点是离人泪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