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为什么不支持多尔衮(代善娶了谁)

生活经验0102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代善为什么不支持多尔衮,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代善娶了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和继母暧昧,逼儿杀妻的铁帽子王之首代善,为何连多尔衮也害怕他呢?

说起清朝的开创者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你知道吗?说起代善,估计知道的人比较少,但就是这个人和继母暧昧,还逼儿杀妻,连当时大名鼎鼎的多尔衮也怕他。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

代善为什么不支持多尔衮(代善娶了谁),第1张

代善是在努尔哈赤发起统一部族战争的时候所生,家中排行第二。代善是清朝第一代八个铁帽子王中的第一个。从地位上来讲,铁帽子王是当时最高的皇室宗亲,有时就连皇帝也会礼让三分。

在代善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就死了。代善是被努尔哈赤带大的,他从小就在刀尖上长大,很快就成长起来,成为满洲勇士。在1616岁那一年,他开始在战场上厮杀,还在和海西女真各部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因此被封为贝勒。从那以后,代善越来越受到父亲的重视。不过代善为人谦和,但却是个文盲,所以,皇位基本就跟他无缘。

1636年,皇太极称帝,在随后的封爵中,年龄居长的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位居众亲王之首。可是,代善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不仅和继母——阿巴亥** ,在晚年还把大儿子岳讬赶走,把二儿子硕讬逼得差点投奔明军。后来,他还杀掉了自己妻子。

代善生活作风极其恶劣,但位高权重,在军中也很有威信,而且也是老大哥,当时的多尔衮见了同样也得行礼。1648年,代善在北京礼亲王府去世。不过,后来代善被朝廷赐谥号,与配享太庙。

多尔衮本可以继位,因代善违反协议而无缘,是真的吗?

不是的。这个协议根本就不存在的。代善和多尔衮处于对立面。代善是储君,怎么可能让多尔衮继位。阿巴亥在天命五年造访代善家,代善那个时候是储君,是继承人。这时,阿巴亥时常送饭给他,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希望代善是他们的依靠。代善继位后不至于让自己家族利益受损。

代善一家对阿巴亥一家恨之入骨。努尔哈赤明确代善储君之位。当时,努尔哈赤命不久矣,而阿巴亥才30岁出头。阿巴亥造访代善,被努尔哈赤知晓了。犯了努尔哈赤大忌,彻底无缘汗位。因此,代善一家对阿巴亥可谓是恨之入骨。

多尔衮地位不高,平时不受待见,努尔哈赤不可能立他为储君。代善虽然被废掉储君,但是代善这个人的地位可是从来都没有受到过动摇的。四贝勒皇太极能文能武,才有可能是继位的绝佳人选。而多尔衮呢,他从没上过战场,贝子爵位都是靠“赏赐”得来,过年都不能朝拜努尔哈赤,没有任何人会相信他能继位。

如果代善真的接受了阿巴亥的话,明知多尔衮不可继位,且大伙都不认可阿巴亥所说的,代善强力支持,那他们两人必定有不正当关系,代善的人品和道德层面就值得大家考究了。作为一个贝勒,代善不可能把自己放到这么尴尬的地位。大多数人都觉得多尔衮年龄小、没军功,代善自己对可汗的位置又那么热衷,怎么可能拱手让给多尔衮。

不帮豪格也不支持多尔衮,手握两红旗的代善是中立的吗?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盛京。择立新君成了满族贵族高层的头等大事,以两黄旗为代表的肃亲王豪格,以两白旗为代表的睿亲王多尔衮,围绕着皇位的宝座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个时候,实力强劲的两黄旗代善又是什么态度呢?最终又是什么原因让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的呢?

争夺皇位,实际上还是一场实力之争,八旗内部的权力分配错综复杂,没有谁具有绝对的优势。两黄旗、两白旗和两红旗是这场角逐中的绝对主力。

当时,手握军政大权的宗室王公,除了参与角逐皇位的多尔衮和豪格外,还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贝勒阿巴泰、罗洛浑、郡王阿礼达。另外,还有贝子硕托、尼堪、博洛也领兵出征,佐治国政。

皇太极生前一直很重视多尔衮,委以重任。崇德五年至七年,全歼明朝精兵十三万的松锦之战,即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具体布置、亲自指挥的,此战获胜为入主中原准备了有利的条件。多尔衮机智英勇,善于用兵,治国有方,在八旗王公中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威望很高。

此外,多尔衮又是正白旗旗主,其亲弟多铎是镶白旗旗主,亲兄阿济格又是善于征战的猛将。这三兄弟联合在一起,势力很大,争夺帝位是很有希望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虽然也受皇太极信任,但他有个致命的缺陷,他并非努尔哈赤的儿子,而是侄儿,因此,他要想继承帝位是不现实的。

资历最老的还属代善,他在天命年间主持后金国政,身为正红旗旗主,次子硕托久经征战,孙子罗洛浑是镶红旗旗主,另一个孙子阿达礼是郡王,与多尔衮兄弟相比,整体实力不相上下。如果代善也觊觎皇位的话,那么,他的胜算也较大。

不过,代善此时已经是年迈体衰,缺乏斗志,崇德元年以后,就未再出征了。他的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皆文武双全,征战有功,可是不幸过早去世。孙子罗洛浑、阿达礼、勒克达浑或者年幼,或者软弱无能,没有威望。因此,以代善为首的两红旗不愿参与激烈的帝位之争。

再来看看肃亲王豪格。皇太极有11个皇子,除四子早逝外,属元妃、侧妃所生能继承皇位的,有长子豪格、第五子硕塞、第九子福临、第十一子博果尔。崇德八年,福临六岁,只要豪格年长。天聪六年,豪格被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晋封和硕亲王,多次参加征战,但一再因故受到父皇的斥责,声望远远不及睿亲王多尔衮。

豪格威望不及多尔衮,但实力同样不可小觑,皇太极生前掌握正黄、镶黄、正蓝三旗,这三旗大臣都是支持豪格的。(正蓝旗实力较弱)此外,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表面上也是支持豪格,只不过他圆滑世故,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不肯公开明确表态。

两黄旗、两蓝旗拥护豪格,两白旗拥护多尔衮,这个时候两红旗倒向哪一边都会影响局势的发展,代善又是什么态度呢?

豪格、多尔衮争夺帝位的胜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两红旗旗主的态度;二是两黄旗大臣的立场。多尔衮兄弟有两白旗,如果加上代善的两红旗,取胜的希望就很大了,甚至可以说是绝对优势。不过,代善毕竟是老谋深算,他的态度是中立。

代善之所以要保持中立,这就要从他的一段经历说起了。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之所以能继位为汗,主要是由于代善及其子岳托、萨哈廉的推举。可是,皇太极即位后,却极力抑制两红旗,多次训斥和处治代善一家。

天聪九年九月,皇太极以

“正红旗固山贝勒等轻肆之处甚多”

为由,严辞谴责,迫使八旗贝勒大臣给代善加上

“心怀异志”

的罪名,拟议革其大贝勒、和硕贝勒爵,夺十牛录属人,罚银万两。此议上后,皇太极减轻处罚。

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以岳托

“徇庇莽古尔泰”

,被诸大臣拟议死罪,皇太极表面上谕令免死,实际上将岳托连降二级,从亲王降为贝勒。第二年又以岳托“骄慢”再降一级为贝子。此后,复封贝勒,虽征明有功卒于军中,最后亦仅追封为克勤郡王,没有恢复其和硕亲王的爵位。皇太极对岳托之子贝勒罗洛浑,也是一再加罪革爵。

十年来皇太极对两红旗的压抑排挤,使代善灰心丧气,满腹牢骚,对是否推举皇太极之子继承帝位的问题,没有兴趣。不过,代善对多尔衮长期依附、奉承皇太极的举动也是十分讨厌。因此,代善既不支持豪格继承为帝,又不推举多尔衮当君,采取消极中立态度。其孙镶红旗旗主罗洛浑完全随从祖父行事。

尽管两红旗保持中立,但代善之次子硕托、孙阿达礼却想从争取皇位的斗争中,为自己获得政治利益,他们积极进行拥立多尔衮的活动。有了郡王阿礼达、贝子硕托的支持,代善又居于中立,不出面反对,那么他很有可能在争夺帝位中击败豪格,夺取皇帝的宝座。

既然两红旗中立,那么豪格与多尔衮几成势均力敌,这个时候两黄旗大臣的立场就十分重要了。事实证明,正是两黄旗大臣坚决拥立皇子继位的态度,最终让六岁的福临得以继承皇位。

正当局面处于胶着之时,两黄旗大臣索尼等八大臣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多尔衮,誓死拥立皇太极之子继位为帝。在八旗王公大臣正式集议之前,索尼等人便秘密商议,欲立豪格为帝,死后以福临继位。

谋立豪格为君以福临为太子的八个大臣中,图尔格是开国元勋额亦都之第八子,任固山额真、内大臣;图赖是费英东第七子,任护军都统;塔瞻是扬古利之子,任固山额真;巩阿岱、锡翰是宗室,任内大臣。此外,还有索尼、鳌拜、谭泰,共八人。

这八人中,索尼久任部事,最有威望。多尔衮十分赏识索尼,所以在议立新君的前一天召见索尼,商谈册立之事,以了解两黄旗大臣的态度,并积极争取索尼的支持。索尼明确宣称:

“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皇太极死后豪格,多尔衮争帝位都没成功,豪格怎会同意多尔衮当摄政王呢?

豪格不是不争,他只是争不过。

皇太极死后,八旗因为继位人问题,大致分为四派。

①:支持豪格。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和豪格的正蓝旗明确支持豪格。

②:表面中立。代善及其儿子统领的两红旗有意支持多尔衮。因为多尔衮的能力明显比豪格强出几个段位。但代善碍于情面,以及害怕八旗内战,导致满洲灭亡,他就没有明确支持多尔衮。

③:支持多尔衮。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统领的两白旗明确支持多尔衮。

④:反对多尔衮。索尼、鳌拜等皇太极心腹将领统领的两黄旗明确反对多尔衮,他们支持豪格继位,但也没把话说死。两黄旗最低的底线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

由上可以看出,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的基本盘是差不多的。多尔衮差不多有六十多个牛录,豪格也有五十多个,双方要是火拼,是势均力敌的。

虽然说两红旗有倒向多尔衮的可能,但两黄旗也是明确反对多尔衮的。尽管两黄旗并非是一定要拥立豪格,但假如多尔衮敢明抢皇位,两黄旗肯定是要跟多尔衮拼命的。

PS:为了防止多尔衮继位,两黄旗当时是打算跟多尔衮的两白旗火拼的。比如正式商议继承人的当天,鳌拜、索尼等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将领按剑而前,对着多尔衮武力示威,扬言:“如果不立先帝之子,两黄旗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所以,即便把两黄旗和两红旗也拉进来,豪格和多尔衮也是势均力敌的。

好,既然豪格和多尔衮势均力敌,那豪格怎么会输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两人的政治韬略差的太大了。

多尔衮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敏锐的发现了豪格和两黄旗的联盟有一个软肋——两黄旗只是要求立皇太极的儿子,但并不要求一定是豪格,别的儿子也可以!

于是,多尔衮就在火拼发生的当口,及时的抛出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利用福临继位为契机,分化了两黄旗与两蓝旗的联盟。(也有一种说法是豪格的盟友济尔哈朗提出拥立福临)

福临继位后,多尔衮不可能再继位,于是两黄旗就不再武力相博了,而是支持福临,不再支持豪格。

因为失去了两黄旗的鼎力支持,而且两红旗又倾向于支持多尔衮,所以福临继位后,豪格就彻底落了下风。

准确的说——豪格和福临都落了下风,只有多尔衮占了上风。因为多尔衮以福临太小为借口,给自己戴上了一顶辅政大臣的帽子。

代善手握两红旗,为什么既不帮豪格,也不帮多尔衮呢??

他表面上中立实际上和济尔哈朗一起偏向皇太极一系。他要是真中立就不会压制甚至处死了支持多尔衮的儿子和孙子了。要不是代善和济尔哈朗扯后腿两黄旗是干不过三旗支持的多尔衮的。

有人说多尔衮掌握了政权又掌握了兵权,机会很好,他为什么不争夺皇位呢?

多尔衮之所以没有武力夺位,并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虽然一母同胞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手握兵权,但是他们三人实际掌握的只有正白旗和镶白旗两旗。彼时正红旗和镶红旗基本掌握在代善父子手中,镶蓝旗基本掌握在济尔哈朗手中,正黄旗和镶黄旗是皇太极自己掌握的,而正蓝旗掌握在与多尔衮争位的豪格手中。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是皇太极的叔伯兄弟,属于小宗旁支,皇位根本没有他的份。加之其父亲舒尔哈齐被伯父努尔哈赤清洗、其兄阿敏被皇太极清洗的这段经历并不久远,济尔哈朗心有余悸。因此,济尔哈朗根本不掺和,或者说是在待价而沽、准备政治投机,谁占优势支持谁。

代善作为努尔哈赤的嫡子,本就不安分。皇太极在世时被打压,处于劣势。但是,代善父子的实力还是很强悍的。而出身和争储的历史决定了代善不可能真心支持多尔衮。经历过皇太极的打击,加之年事已高,彼时的代善对于皇位已经没有太大的觊觎之心了,他更多的是政治投机,寻求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谁当皇帝对他来说不重要,只要不损害他的利益就行。

两黄旗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实际上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但是,旗下的将领普遍不支持多尔衮。当然,也不是完全支持豪格。最终,两黄旗将领提出的诉求是:立谁当皇帝我们不管,但必须是我们死去老板(皇太极)的亲儿子!此举虽然不能将两黄旗全部置于豪格麾下,但豪格毕竟也是皇太极的亲儿子,而且还是长子。如果硬要算的话,算他掌握一半吧,而豪格本来手里还握着正蓝旗。如果这么算的话,彼时豪格手下勉强也有两旗的实力。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姑且先这么算吧。同时,皇太极长子的这个名头也是多尔衮所不具备的优势。

说到这里其实就很明了了。彼时的多尔衮兄弟并不占绝对优势。而且,一旦爆发夺位之战,两黄旗将领很可能全部站到“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一边。如此一来,豪格和多尔衮就是三比二,多尔衮更加没有优势可言,反而处于劣势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两黄旗将领的推动和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活动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进去了众人的视野。代善见是一个娃儿,对自身的威胁远小于多尔衮,立即表示支持。济尔哈朗见状,也没有多说什么,表示默认。两黄旗将领既然已经公开表示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如此一来,形势瞬时逆转,福临坐拥五旗支持或默认,多尔衮和豪格全部失去优势。在权衡利弊之后,多尔衮与豪格最终放弃,认可了福临的地位。实力实际上仍具有优势的多尔衮退而求其次,以皇位换实权,成为了摄政王。说到底,多尔衮并不是不想武力夺权,而是做不到,最后不得不妥协,退而求其次。

关于代善为什么不支持多尔衮和代善娶了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